大家都知道,華為因為在5G網絡底層技術上的核心優勢,導致美國商務部一直對其仇視,並開展了長達2年的清單打壓。這導致很多核心的零部件都沒有辦法依靠自身的力量來完成;尤其是處理器。
要知道,處理器生產方面需要的東西更多、技術更多,華為只是完成了5nm晶片的設計;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用到了很多美國的工業設計平臺。對於華為這樣一家做方案整合的公司來講,如果再去涉及到製造和生產,那攤子就鋪得太大了。然而,也正是這種相對專注的方法,這才導致了當外部封鎖的情況下自身無法完成自給自足。
由於麒麟9000的處理器是沒有更新供貨能力的,所以搭載麒麟9000處理器的產品只會賣一個少一個。在京東和天貓等線上銷售平臺上,我們經常看到華為針對P40系列和Mate40系列開放預售和搶購,然而每一次釋放出來的量都是非常少的。每一次開啟搶購,都會是一小撮人的快樂,一大群人的不滿;但是對此華為也沒有辦法。畢竟,自身沒有充足的供貨,也不敢完全放開供貨;因為一旦完全放開當下的庫存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銷售一空,隨後的時間裡整個手機圈都看不到華為的影子了,這種事實上的真空對於華為來講是更加不利的。
所以,雖然現在會有不少人抱怨華為很難搶,但是相對之下損失並不大;更何況還沒有罵他耍猴。只不過,華為旗艦產品供應不足就導致了二級市場變得相當活躍:現在華為P40 Pro和華為Mate40 系列在很多平臺上都有線下的渠道商和個人賣家願意多出300-1000元不等的價格購買,就足以證明當前華為的供貨能力是多麼不足。
尤其是隨著驍龍新一代的移動處理平臺888處理器的發布,麒麟9000的優勢已經被大大削弱,加上仍然沒有恢復供貨可以說涼涼已成定局。不過,華為並不是可以輕易打倒的,既然麒麟9000沒戲,那我就研發下一代產品。
最新消息,華為下一代旗艦處理器產品將會採用3nm製程設計,產品命名或許會死 Kirin 麒麟 9010。這個消息的可信度還是蠻高的,因為不僅有海外知名的數碼爆料人士證實,還有國內接近華為研究所的相關人士確認。
據悉,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工藝就是來自三星和臺積電的5nm工藝,此前華為的處理器代工廠一直也都是由他們來負責完成;但是現在由于禁令的限制就導致華為需要重新考慮這些因素。華為此前發布的旗艦處理器麒麟9000是由臺積電製造完成的,內部集成了高達 153 億個電晶體;採用 1×A77,3×2.54GHz A77,4×2.04GHz A55 設計,最大核主頻高達 3.13GHz。這一次麒麟9010的發布,或許將會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而且還要考慮到扶持的代工廠商的製造能力,這個難度簡直不能想像。
不過,也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三星和臺積電目前在3nm的製造工藝上遇到了一些困難;這就給聯發科一個非常不錯的窗口期。如果屆時,聯發科抓住機會完成了技術的升級,那麼到時候就算是三星和臺積電仍然不能為華為代工,還有聯發科;而不至於自己再投入到製造業務裡面。#2020星標大獎#
或許在2022年底,華為的3nm處理晶片就會再一次搶先發布,領先三星和蘋果。等到了那個時候,封鎖的意義或許就不大了。這也就是說,華為可能還會面臨2年的艱難時期,不知道這一次華為能不能挺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