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長徵有關考點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事業單位公基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如有問題也可點擊聯繫各校區。
點擊查看:北京事業單位招聘輔導課程
★事業單位能量包領取★
公共基礎知識點範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夥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本篇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長徵有關考點」。
長徵背景
1930年底開始國民黨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連續進行了四次軍事「圍剿」,結果都被紅軍粉碎,1933年秋,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紅軍沒有能突圍,反而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
紅軍長徵是在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為二萬五千裡,因此長徵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裡長徵。1934年10月10日晚6點,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蘇維埃中央機關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博古等領導人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共八萬六千人從瑞金出發,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從而開始進行紅軍打敗國民黨的轉折點。
長徵路線
基本路線:瑞金(1934年10月)→突破敵四道防線→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四渡赤水→渡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陝北吳起會師(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宣告長徵的勝利結束。
紅軍長徵具體線路為:
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江西瑞金——四道封鎖線(湘江戰役)——強渡烏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夾金山)——四川懋功(一、四方面軍會師)——毛兒蓋——過草地——臘子口——吳起鎮(同陝北紅軍會師)——會寧
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湘鄂邊根據地——沅江——烏江——貴州盤縣——雲南宣威——雲南石鼓鎮——渡金沙江——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甘肅將臺堡——會寧
紅四方面軍:川陝根據地——渡嘉陵江——四川茂縣——四川懋功(與紅一方面軍會師)——四川松潘——甘孜——會寧
紅軍長徵經過的省份
按長徵時的行政區劃和習慣稱謂,紅軍長徵經過的省份為14個: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原為四川一部分。1928年9月國民黨中央全會決議西康特別區正式建為行省。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員會。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肅、陝西。
按現在行政區劃,西康已不存在,重慶成為直轄市,原甘肅部分地區劃歸寧夏,紅軍長徵經過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為15個: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重慶、雲南、四川、青海、甘肅、河南、湖北、寧夏、陝西。
紅軍「長徵」一詞的由來
「長徵」一詞,隨著紅軍長徵的發展有一個演變過程,並不是一開始就明確的。據中央檔案館梁慧榮的考證,「長徵」一詞的首次使用是在1935年5月中共中央以紅軍總司令朱德名義發布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布告指出:「紅軍萬裡長徵,所向勢如破竹;今已來到川西,尊重彝人風俗。」這是首次提出和使用「紅軍萬裡長徵」一詞。1935年9月12日,在俄界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出的《關於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中,把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稱為「二萬餘裡的長徵」。
相關詩作
七律 長徵
(毛澤東1935年10月作)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憶秦娥 婁山關
(毛澤東 1935年2月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編輯: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