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因為疫情在家隔離,許多家長都多了很多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有一位家長跟我發微信諮詢,說女兒特別喜歡看一個叫《小伶玩具》的節目,陪她看了幾集,感覺咋咋呼呼也沒啥意思,也不能教小孩什麼東西,不知道為什麼小孩那麼喜歡看這個?
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小伶玩具》這個節目,專門上網搜了一下,發現這個節目在全網已經有3000多萬的用戶,每天點擊量都在6000萬以上,節目主要是以視頻的形式,向小朋友們展示一些玩具體驗、趣味真人秀、趣味英語之類的。我也在網上看到了個別家長的擔憂,說節目瘋瘋癲癲啦、幼稚啦、誇張啦、沒教育意義,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喜歡之類的,甚至有家長嚴令禁止孩子看。仔細研究了一下這個節目,我想告訴家長的是,您看不懂這個節目,其實是還不夠了解自己的孩子。
想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喜歡看你覺得沒有價值的節目,你需要懂一些兒童心理學。
孩子的心理成長和身體一樣,都是有規律的自然發展的過程。不少家長覺得孩子看的節目太幼稚了,但這只是家長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從孩子的角度看,這正好是他們能夠理解並接受的內容,一點也不幼稚。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的學習應該是自然發生的,在還沒有達到必要的成熟之前,不應該逼迫兒童過早地、過多地獲得成就。
我們家長常常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從小就希望孩子能接受一些「有用」的學習,甚至早早的給孩子報各種學習班,為孩子制定學習計劃。許多家長覺得看《小伶玩具》這種節目是浪費時間,是小孩在瞎玩。但從兒童心理髮育的角度看,小朋友這個階段重要的事情,就是玩呀。他們通過玩來認知這個世界,不斷去探索了解周圍的一切。通過玩一個積木類玩具,小孩在培養學習專注力;通過玩一個角色扮演類遊戲,小孩在鍛鍊社交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看有趣的英語視頻節目,小孩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習的興趣……小朋友在玩耍中不斷學習,這才是他們正確且順應自然規律的學習方式。
如果從大人的角度,把自己覺得正確的方式和內容強加給小孩身上,只會適得其反,甚至產生厭學心理,一旦小朋友從小覺得學習是一件枯燥無聊,被家長強迫的事情,那正式進入學校開始系統學習後,厭學的情緒就會越來越重,最終成績一落千丈,讓家長更加頭疼。
回到《小伶玩具》這個節目,為什麼她這麼受小朋友歡迎,恰恰是因為個別家長的那些槽點,這款節目了解孩子,在從孩子的視角來與孩子對話。小孩喜歡能吸引注意力的東西,比如鮮豔的顏色、誇張的動作、簡單的邏輯、明快的節奏、眾多的疊詞……這是小朋友的成長發育階段所決定的。所以《小伶玩具》的主人公都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表演著簡單的劇情,說著大人覺得特別「無聊」的臺詞……其實,大人眼中的幼稚、無聊,正是小朋友能夠接受並喜歡的東西。
就拿《小伶玩具》的一期吃播節目來說,主人公不小心把奶油抹到臉上了,然後大家笑嘻嘻地繼續吃。我在網上看到有一位家長吐槽,說這不是教壞孩子糟蹋糧食嗎?怎麼能表演這樣的內容。我也看了這個視頻,反而覺得這正是在從孩子的角度在教孩子好好吃飯呀!有一位寶媽曾向我諮詢,說自己1歲多的寶寶最近突然喜歡趁她不注意的時候把碗裡的飯直接用手拿著往臉上糊,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如何制止?當時我跟她說:「恭喜!」為什麼要恭喜這位媽媽呢?許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覺得是孩子調皮在糟蹋糧食,其實這背後的動機,是孩子在學習嘗試自己吃飯,這時候,我們應該做的是鼓勵,而不是制止。
大人吃飯才會一滴不漏,幼兒吃飯本來就會弄得到處都是。《小伶玩具》這期視頻只是把小朋友的真實情況表演出來,並且鼓勵孩子繼續自己吃。總之,大人看的吃播視頻和小朋友看的吃播視頻本來就不一樣,你讓小朋友去看大人看的擼串喝酒,他們也會覺得無聊……
千言萬語,父母這項工作,我們都是無證上崗。父母需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並且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來和他們對話相處,重要的是,不要打擊他們的想像力、好奇心和學習的欲望。不要總覺得孩子看的東西太幼稚,不用過於擔心這些會影響孩子讓他們永遠長不大,誰不是從小孩過來的呢?小孩的興趣點和認知方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轉移,等到合適的時間,他們自然會漸漸長成大人的模樣,用大人的方式思考和講話。到那時候,你又會開始懷念當初那個單純可愛的小孩了。
最後,如果你家孩子真心喜歡看《小伶玩具》,不妨陪ta一起多看幾期,讓她講講為什麼喜歡看這個節目,也許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學到一些與孩子的交流溝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