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做心理諮詢的大部分都是女性,所以有機會認識不少女性朋友。
前不久在一次聊到三四十歲女性的婚姻現狀的時候,朋友A說出了她和閨蜜的現狀。這個朋友已育離婚,她現在只想談戀愛不想結婚。她的閨密未婚未育,卻不想要婚姻,只想要孩子。
另外一個朋友B,剛剛幫她過了31歲的生日。她基本上是一個母胎單身的狀態。到目前為止,不管家人朋友怎麼勸她,怎麼給她安排介紹男朋友,她都不為所動,依然過者瀟灑的單身生活。
記得2017年,剛看到單身的葉海洋赴美花七萬美金購買精子,試管生了一個五國混血寶寶的時候,還深深的為之震撼。覺得這種事情離自己很遠,只是極少數的個例。
哪知時隔不久,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處於一種不願意結婚的狀態。是的,不是不能,是不想!
02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婚呢?
有的是主動選擇。就好像文章開頭舉的幾個例子一樣。
像她們一樣的女性,又是因為什麼原因而主動放棄了婚姻?
首先,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的自主擇業權得到了提升,很多女性從家庭中走入社會,在很多領域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她們豐盈了自己的同時,也掌控了自己的經濟全,不再需要依賴於男人。
就像葉海洋,她是一個化妝品公司的CEO,能夠花得起五十萬人民幣去買精生子。如果沒有經濟基礎,她也有可能就像普通的女性那樣走入家庭去生育自己的孩子。
其次,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產生了極大的變化。
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買東西送貨上門,不想做飯就點外賣,幹不動的和可以僱人人跑腿處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以前因為女性的生理結構,體力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也能夠很方便快捷地完成了。對家庭中,男性成員的需求下降。
網絡的普及也使女性的生活發生了極大改變。網絡世界裡,可以得到無限的資訊和娛樂。龐大的信息,使女人開拓了眼界。有了更加豐富的業餘生活。而且,人際交往的寬度和廣度加深,不是只被圈在一個小範圍內。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眼界越來越高,也是女性難以走入婚姻的原因之一。
男性的思維是垂直的,女性的思維是擴散的。為了把自己的生活和事業過得越來越好,現在很多女性在照顧家庭,打造事業的同時,還不斷的學習新吸收新的知識。學習也成為了女性時下關注的焦點。
在我參加的進修班裡,全部都是女同學。而且有很多也是在全職工作的同時兼顧一門或者甚至更多門的學業。對學業上的精進,也分散了在婚戀方面的注意力和精力。
最後,根本在於女性的觀念,跟之前比,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男權社會因為親子關係的不確定性,男人拔掉了女人的翅膀,讓她們經濟上對男性依附,家庭上全力付出,圍困在了婚姻的高牆中。
現在的社會變化了,女性適應了潮流,走向了社會。而男性卻還沒有改變想法,願意多在家庭內部付出。在這兩種思想的碰撞中,女性的婚姻觀念慢慢的發生了變化。結婚生子再也不是檢驗一個女性是否幸福和成功的標準。
楊麗萍在被問:不要孩子是不是為舞蹈做出的犧牲?楊麗萍很坦然地回答:
「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
61歲的楊麗萍循著她的生命哲學活成了淡然美麗優雅的樣子。
在熱播劇《誰說我結不了婚》裡面的女主角田蕾為了追求事業,選擇單身,遲遲不願意走入家人期盼的結婚生子的平凡之路。
49歲的俞飛鴻曾說:
「如果你的精神世界足夠富足,不需要通過聊天的方式釋放孤獨。」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精神世界足夠富足,不需要通過婚姻的方式來排解孤獨。是一種對婚姻寧缺勿濫的態度。
03
當然,也有一部分是曾經受過愛情婚姻的傷而拒絕再走入婚姻。
最經典的「小龍女」李若彤在事業的黃金期,嫁給了大她20歲的郭應泉,他不喜歡她出外工作。於是李若彤完全消失在大眾眼前。1997年金融風暴的時候郭應泉的事業受到了重創,欠下了1.71億債務。李若彤為夫還債,不斷的接拍廣告和電視劇,疲於奔命。可惜付出十年,終歸抵不住一句郭應泉的「不想在一起」。
李若彤花了五年才從傷痛中走出來,而且,也對愛情和婚姻有了不同的看法。
04
她們選擇了不結婚。不管是主動選擇還是被迫接受,也不管是積極層面上對其他事物的追求更高,還是消極層面上的等待放棄。每一種選擇都值得尊重,每一種態度都會綻放出自己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