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文明是世界重要的古文明之一,與中美洲的阿茲特克帝國、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的印加帝國並列為美洲三大文明,由古老而充滿智慧的美洲印第安瑪雅部落種族形成於約公元前1500年,在與亞、非、歐古代文明隔絕的條件下,獨立孕育、興起、發展於今墨西哥東南部的尤卡坦半島、恰帕斯和塔帕斯科,以及中美洲的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和貝里斯等地,總面積約32.4萬平方公裡,流行地區的人口最高峰達1400萬人,瑪雅文明雖然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叢林文明,但在天文學、數學、農業、藝術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直至16世紀時,瑪雅文明最後的傳承者伊察瑪雅被西班牙帝國消滅。
瑪雅文明在約5000年前美洲遠古石器時代開始出現於墨西哥和中美洲瓜地馬拉的太平洋海岸,經歷了採集、漁獵向農耕生產活動過渡的發展過程,瑪雅人在沒有金屬工具和運輸工具的情況下,僅憑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生產工具,創造出了燦爛而輝煌的文明;
瑪雅部落並不像中國、希臘及埃及等文明那樣擁有一個統一強大的帝國,全盛時期的瑪雅地區被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但瑪雅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及習俗傳統上卻又屬於同一個文化圈,約公元前2000年,瑪雅人進入定點群居時期,農業和定居孕育出的瑪雅文明從此開始;
瑪雅文明通常依據中美洲編年分為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後古典期,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又稱形成期,瑪雅曆法及文字的發明、紀念碑的設立及建築的興建等均在此期形成,古典期又稱全盛期(約公元4世紀~公元9世紀),此時期瑪雅曆法及文字的使用、紀念碑的設立、建築的興建及藝術的發揮等均達到極盛,後古典期(約公元9世紀~公元16世紀)時北部興起奇琴·伊察(Chichen Itza)、烏斯馬爾(Uxmal)和瑪雅潘(Mayapan)等城邦,瑪雅文明逐漸式微衰弱;
瑪雅前古典期文明主要出現在瓜地馬拉的太平洋沿岸和高原地帶,以納克貝(Nakbé)和埃爾·米拉多爾(El Mirador)為文化中心,此期主要特點是開始在城市廣場上建立大型的石柱,上面雕刻有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形象,公元1~2世紀時出現了象形文字用於在石柱上記述統治者的歷史,城市裡還出現金字塔和城市衛城等大型石料建築物,大型石鋪廣場和堤道反映這時期的建築已達到一定的規模和水平;
瑪雅古典期文明主要以瓜地馬拉的蒂卡爾(Tikal)、帕倫克(Palenque)、博南帕克(Bonampak)和科潘等地為發展的文化中心,其文化特徵主要反映在建築、雕刻和繪畫上,位於墨西哥恰帕斯州博南帕克瑪雅神廟內的博南帕克壁畫是瑪雅文明古典期最重要的壁畫遺蹟藝術寶庫;
瑪雅古典期文明最興盛的公元前200年至公元800年,瑪雅人在熱帶雨林地區發展了數百座城市,最高峰時有近20萬居民的蒂卡爾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城內建有最高70米的金字塔神廟和皇宮,以及用象形文字描述宗譜、戰爭勝利和其他成就的雕刻石板,帕倫克則是被譽為「美洲雅典」的古典期最美麗的瑪雅城市;
瑪雅古典期的多數城邦非常重視記載歷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豎立起按瑪雅曆法精確記載各種事件的紀念柱,這是地球上其他已消失的遠古文明所無法比擬的,其中蒂卡爾的建國紀念柱建立於公元292年7月8日,故被當作瑪雅古典期文明的開始之日,最後一塊紀念柱建立於公元909年,則被當作瑪雅古典期文明結束之日;
瑪雅古典期文明以中美洲南部地區最興盛,故又稱為南瑪雅文明或古瑪雅文明,這時的瑪雅人被稱為古瑪雅人,公元8世紀左右瑪雅人突然神秘地放棄了高度繁榮的城邦和發達的文明,大舉向北遷移到墨西哥尤卡坦半島而進入瑪雅後古典期,此後的瑪雅文明則被稱為北瑪雅文明;
瑪雅後古典期文明繼承了南瑪雅文明的文化遺產,以奇琴·伊察、烏斯馬爾和瑪雅潘為三大文化中心,公元10世紀後,勢力強盛的託爾特克人後裔從墨西哥侵入尤卡坦半島,影響並整合瑪雅文明使其再度部分繁榮,建立了一些超過以前規模的神廟和大型金字塔;
瑪雅後古典期文明遺棄了曾經繁榮的瑪雅城市,使其被叢林覆蓋,雕刻紀念柱的習俗也完全消失,因此今天關於奇琴·伊察、烏斯馬爾和瑪雅潘時期的歷史主要是通過早期西班牙人從當地瑪雅人的傳說中所了解到的;
1221年,奇琴·伊察城邦發生了大規模的起義和內戰,之後各個城邦首領重新建立名為「瑪雅潘」城(即瑪雅人的標準)並以瑪雅潘城為首的城邦聯盟,1441年瑪雅潘城邦聯盟政權因內亂也被瓦解廢棄,瑪雅人進入分崩離析的狀態;
1502年5月11日,義大利航海家、殖民者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1452年9月22日~1506年5月20日)最後一次遠航美洲,當他們的船在宏都拉斯灣靠岸時,哥倫布在當地的市場上發現一種製作精美來自於「瑪雅」的陶盆,從此「瑪雅」這個神奇的名字第一次傳入歐洲;
瑪雅文明在此時已近尾聲僅殘存著一些小邦,當西班牙人在布滿古蹟遺址的尤卡坦半島上看到這些印第安瑪雅人時,他們以樹葉遮體、住泥巴茅屋、以採集狩獵餬口,他們所表現出的幾近原始生活的實際需求令人疑惑地遠遠落後於那種精確的天文曆法和數學,那種令全世界景仰的藝術和文明;
1519年2月,西班牙探險家、殖民者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1485年~1547年12月2日)率領西班牙軍隊入侵墨西哥,阿茲特克帝國皇帝蒙特祖馬二世(Monctesuma II,約1475年~1520年6月29日)和首都特諾奇提特蘭城居民把他們當作古代被流放的神靈寇帝斯魁薩克派來的使者而熱情迎接,1521年8月科爾特斯攻佔特諾奇提特蘭城,摧毀了阿茲特克文明;
1526年,西班牙探險家、殖民者佛朗西斯科·德·蒙特霍率領西班牙軍隊入侵尤卡坦,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並強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瑪雅人展開了長達百餘年的遊擊戰,1697年3月13日西班牙人攻陷瓜地馬拉北部熱帶叢林佩騰湖(Petén Basin)的中心島上伊察(Itza)瑪雅首都塔亞薩爾(Tayasal),並焚燒瑪雅圖書館、砸毀神廟中的所有偶像、大肆屠殺居民,古瑪雅文明的最後一個城邦據點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飛煙滅;
瑪雅文明屬於石器文明,在沒有發明金屬煉製的基礎上掌握了高度的建造技術,創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他們製造的陶器和玉器工藝精細,雕刻和壁畫作品特色鮮明形象逼真,建造的建築工程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技術精湛;
瑪雅人並沒有共同的管理者和首都,每個城邦都有自己稱為「庫哈阿伽」的國王,擁有統治整個城邦的無上權利,穿著用珍貴的美洲豹皮毛縫製的衣服住在宮殿裡,制定法律、處理事務、接受進貢,甚至在城邦之間發生戰鬥時,指揮祭司帶著象徵好運的神像隨軍隊出徵;
瑪雅文明在公元後的8個世紀中,各個不同的瑪雅部落先後共建立了帕倫克、科潘等100多個城邦,瑪雅人用陶土製成各種器皿,用燧石或黑曜石製成各種工具和武器,用棉花織成布匹,用金、銀、銅和錫等合金加工成各種器皿和裝飾品,與蜂蜜、蜂臘、鹽、魚以及各種日用品和食品一起到固定日期開放的集市中以可可豆作為貨幣進行商品交易,而且市場旁邊還設有旅館供來往客商的住宿;
瑪雅城邦主要是出於聖神的目的而建造,同時成為貿易和娛樂中心,城邦內有用拋光、染色後的巨石建成的大型宮殿,狹長的球場和高聳入雲的金字塔神廟,建築物之間有宏大的廣場,用來舉行神聖的典禮和祈禱活動,城邦內的居民大都是官員、祭司、商人和工匠,大量平民則住在城邦外的小農場和村莊裡;
瑪雅文明建造了許多氣勢宏偉、富麗堂皇、規模龐大的「總督府」殿堂、「修女宮」「勇士廟」「虎廟」廟宇、金字塔、陵墓和巨大的石碑等古建築群,其公共建築會建有堅固的圍牆,建築物的外牆、門框、石楣上布滿了用料華美、精雕細鑿、形象勻稱的浮雕圖案,並且在各城市之間路路相連四通八達;
瑪雅文明中奇琴·伊察的庫庫爾坎(Kukulcan,即羽蛇神)金字塔塔底呈正方形,高30米,塔身分9層,每層有91級寬闊的石階,四周臺階總和為364級,加上塔頂神廟共365級正好代表一年的天數,塔頂神廟高6米呈正方形,金字塔正面的底部雕刻著高1.43米、長1.87米、寬1.07米的羽蛇頭,在春分和秋分的下午三點鐘時,西邊的太陽把邊牆的稜角光影投射在北石階的邊牆上,整個塔身從上到下直到蛇頭,起起伏伏猶如一條巨蛇從塔頂向大地爬行;
奇琴·伊察還建造了天文觀象臺,是一個高22.5米呈圓形像一個蝸牛殼的建築塔,塔內有螺旋式樓梯通向塔頂的觀象臺,塔壁上開有精心設計的8個窗口,由此可對天象進行觀察,這個天文觀象臺與金字塔一樣,明顯是為適應宗教和農業的需要,經過精密設計和計算而建造的;
瑪雅文明常在城市中立柱記事,其時間間隔年限通常固定為20年,這些立柱的年代長達1200多年,其中最早的一根「Stela29」石柱位於瓜地馬拉的蒂卡爾,立於公元292年7月6日高80釐米,而最後的一根位於尤卡坦半島南端的圖羅姆城邦,立於公元1516年,這些石柱成為研究瑪雅文化的珍貴歷史資料;
在尤卡坦或瓜地馬拉熱帶叢林殘存的瑪雅遺址中,可以看到斷垣殘壁上鮮豔的色彩和美麗的圖案,尤其是博南帕克遺址中富有現實主義表現力的古代壁畫中,以精美絕倫的雕刻、繪畫和藝術成為當今世界有名的壁畫藝術寶藏之一;
瑪雅文明培育了玉米、西紅柿、南瓜、豆子、甘薯、辣椒、可可、香蘭草和菸草等新品種,其中品種多、營養價值高、產量大的玉米培植對人類貢獻最大,包括歐美家庭過節必備的火雞,被到達美洲的歐洲人傳播到全世界,成了世界上許多地方的主要食物,對人類的延續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瑪雅文明使用一個代表1的點、一個代表5的橫和一個代表0的貝形等三個符號,就可以表示任何數字,類似現今應用於電腦的「二進位制」運算,可以非常精確的解決天文曆法和日常生活中的數學難題,其中在數學方面發現了零,是在數學上一個不平凡的成就,比中國和歐洲要早800多年;
瑪雅文明的曆法非常複雜,有以260日為周期的卓金歷、以6個月為周期的太陰曆、以29日及30日為周期的太陰月曆、以365日為周期的太陽曆等不同曆法,並精確測出一年是精確到小數點後4位數字的365.2420天,與現代天文觀測一年365.2422天之間的誤差僅0.0002天,瑪雅文明將一年分為18個月,每月20天,剩下5天作為禁忌日,其曆法的精確性遠早於歐洲的格里高利曆;
瑪雅文明計算出金星曆年為584天,與現代觀測計算583.92天之間的誤差每天不到12秒,每月只有6分鐘,如此高的金星曆計算精確度比當時世界上的任何一部曆法都準確,同時瑪雅計日的單位巨大,其中的「阿託盾」單位相當於230億4千萬天,大到即使現代人也幾乎是一個天文數字;
瑪雅文明在石柱、祭臺、金字塔及陶器等建築物,以及陶器、樹皮或絹布隨處大量使用象形文字,瑪雅象形文字既有象形,也有會意,還有形聲,是一種兼有意形和意音功能的文字,用800個符號和圖形組成的象形文字可以組成的詞彙量多達3萬多個;
瑪雅文明已經開始使用樹皮或鞣製的鹿皮製做而成的紙,再用這些紙編成為歷史、科學和典禮儀式等書籍,有的書籍還記載有當時瑪雅社會的各種情況,西班牙殖民者在佔領瑪雅地區燒毀瑪雅書籍並殺害瑪雅祭司,致使瑪雅文化的寶貴財富成了一堆廢品,瑪雅文化幾乎被完全摧毀;
瑪雅文明現存留有少數劫後餘生的瑪雅文獻流散在世界各地,目前已知的主要有編年史《卡奇克爾年鑑》、歷史文獻《奇蘭·巴蘭》、古典詩《波波爾·烏》、歷史劇《拉比納爾的武士》和《德勒斯登古抄本》、《馬德裡古抄本》、《巴黎古抄本》、《格羅利爾古抄本》、《柏林古抄本》《紐約古抄本》等;
瑪雅文明與其他早期人類一樣,原先信奉薩滿教,崇拜自然神,尤其崇拜被稱為伊查納(Itaamna)的太陽神,瑪雅人認為公正無私、充滿愛心的伊斯塔(Ixtab)在充滿歡樂的天堂主宰世界,而死神弘豪(Hunhau)則用飢餓嚴寒、無休止的苦役和精神虐待殘酷地統治在地下的可怕地獄米特納爾(Mitnal),人是進天堂或是下地獄則取決於在世時的所作所為;
瑪雅文明認為對視眼和長腦袋很時髦,所以會用布纏住嬰兒的腦袋讓它變長,還把珠子懸垂在嬰兒鼻子的上方以使眼睛形成對視,瑪雅人有時會把正前面的門牙牙齒銼成尖形或其它形狀,甚至還會在牙縫裡填滿小塊的玉石;
瑪雅文明裡男人們通常圍著纏腰布,女人們則穿著像罩衫般寬鬆的衣服,天氣變冷的時候會加件鬥篷,富有的瑪雅人會佩戴用小塊玉石和貝殼串成的珠寶,以及用五彩羽毛編成的髮飾,紋身和彩繪非常流行,男孩用黑色顏料、女孩用紅色顏料、祭司用藍色顏料、戰士則用黑色和紅色顏料紋身或彩繪;
瑪雅文明流行聖球運動,在一塊狹長象徵地球的長方形球場上舉行,圓形的聖球則象徵月亮和太陽,球員們打球時必須用肘部、前臂、膝部或臀部擊球,以使球穿過石環得分,球員們身上穿著多層襯墊,以保護他們免受堅硬的橡皮球擊打;
瑪雅文明雖然已幾乎消失,但仍有約300萬現代瑪雅人居住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地區,很多人能說瑪雅語系的語言,不過純粹的瑪雅人非常少,大多數人已經與其他民族混血,不過依然保留自己的傳統語言、古老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保持著傳統的風俗習慣、民間藝術等;
1839年10月,美國探險家約翰·勞埃德·史蒂芬斯(John Lloyd Stephens ,1805年~1852年)在中美洲宏都拉斯的熱帶雨林中首次發現古瑪雅人的遺蹟,從此以後,世界各國的考古學家陸陸續續在中美洲北起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南至瓜地馬拉、宏都拉斯,直達安第斯山脈的叢林和荒原上又發現了許多處被棄的瑪雅古代城市遺蹟和瑪雅人的文明足跡;
瑪雅文明在發展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後突然走向衰落,公元830年科潘城浩大的工程突然停工,公元835年帕倫克的金字塔神廟突然停止施工,公元889年蒂卡爾正在建設中的寺廟群工程突然中斷,公元909年瑪雅人最後一個城堡突然停下已修過半的石柱,散居在叢林中的瑪雅人拋棄原來的家園集體向北遷移,隨後瑪雅文明消失於叢林之中;
瑪雅文明的高度曾經令人稱奇,但是古典期瑪雅文明為何會突然消失,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們提出了外族入侵、人口爆炸、糧食不足、自然災害、能源匱乏、疾病傳播、氣候變化、沉入大海、祭祀殺人、農民起義以及外星人說等許多假設,但是對於在人跡湮沒的熱帶叢林地帶建造了世界超級黃金時代的瑪雅文明突然消失之謎,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瑪雅文明創造了一段偉大的歷史,蘊含著豐富而深邃的意義,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更好地保存瑪雅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為整個人類保存一份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其神秘的內涵、眾多不可思議的奇蹟以及突然消失的原因都值得當今人類去深入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