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興陶手工製作流程

2020-12-17 盤古坭興陶藝

手工拉坯:手工拉坯成型工藝是最古老的陶器成型工藝,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手工拉坯成型工藝,需用車盤,即常說的轆車、轉盤,利用車盤的轉動而達到成型的目的。其轉速約每分鐘90轉。轉盤又分手轉木製轆車和電動拉坯機。車盤由輪盤、轉動軸、底架和動力裝置組成。現代拉坯機的動力裝置由電力帶動馬達提供。輪盤多採用木製、鐵製,二者的中間穿一個與轉動軸直徑相同的圓孔,以便將其安裝在轉動軸上。

手工拉坯成型工藝,因設備簡單,用手控制泥料,加上拉坯師的熟練技巧和一些簡單的輔助工具的利用,可以拉出一定尺寸規格的器形,定型成陶坯,短時間內即可看到陶坯的成型效果和設計意圖,常用於單件陶器和試製陶器上。

(二)用打泥條、拍身筒的技法製作,這種成型工藝在整個世界陶藝製作史上市絕無僅有的。這種製作工藝,需要使用到各種工具(工具絕大多數都是制壺者根據需要手工自製),但不使用模具(一般為石膏製品)來製作坭興陶壺。每一把全手工坭興陶壺都蘊含著作者的獨特思想,具有不可複製性,所以全手工坭興陶壺有著100%唯一性的特點,每一把全手工製作的坭興陶壺都不一樣。

(三)模具成型

1.旋壓成型:旋壓成型工藝使用可塑工藝成型的坯料,利用石膏模具在車盤上旋轉,用固定控制的刀具壓出陶坯所需的厚度和成型尺寸,之後切去模具旋壓後多餘的泥料,從「輪頭」上取下磨具放置陰涼處陰脫模。

2.滾壓成型:滾壓成型工藝以石膏作模具,分凹模成型工藝和凸模成型工藝兩種。在工藝陶中使用較少。滾壓成型工藝也使用可塑工藝成型的坯料,特點是坯胎經過「流壓頭」旋轉或石膏模型旋轉來加大壓力,使陶坯達到較好的強度和均勻的緻密度。多用於批量日用陶生產,如杯、碟類器形的簡單的單體器形,以保證泥壞的合格率。

3.注漿成型:利用石青模具吸水性能,將泥漿注入石膏模具內達到器形成型是注漿成型工藝的最大特點。注漿成型工藝,又分空心注漿和實心注漿兩種,均適用於批量陶器及附件生產。將泥漿注入石膏模具內,使接觸內模的泥漿在一定時間達到適合器型厚度後,將餘下泥漿倒出來形成空心陶坯,待吸附在石膏模內的泥漿陰乾後脫模取出,這種注漿成型工藝稱為空心注漿成型工藝。

注漿成型的石膏模具,要保持模內乾淨,在向石膏模型內澆注時,不要使泥漿渡到石膏模具壁上,要使泥漿自下而上逐漸上升這樣可以防止注漿時產生斑點氣泡等現象。

坭興陶之工藝概述:及時注意刷出停留在模型「夾路」的軟泥,倒出的泥漿要用篩網隔出雜質後,方可重新使用。此外,由於器形坯胎各部位厚度不一,交接處收縮不勻,泥漿質量不好,石膏模具過幹或者過溼,出模過早或者過晚,操作不良,模型損傷以及注漿過程帶入空氣等因素都會影響器形的注漿成型效果,常見的毛病有裂紋、變形、氣泡、針孔、傷痕等現象。

4.印模成型工藝使用石膏模具或者硫黃模具兩種,與旋壓成型工藝和滾壓成型工藝一樣,使用可塑工藝成型的坯料。

5.異體嵌合。坭興陶的傳統器形多以單體和復體為主,而今的器形已不局限於這兩種,採用多種成型工藝組合成多體嵌合器形和異體器形也十分常見。共中,仿生的方法直接取形於自然界中的瓜果花木、鳥獸蟲魚,如松、竹、梅、柿子、蓮心、竹筍、石榴、牡丹花等異體器形者也不少,深得自然形意神韻。。

相關焦點

  • 坭興陶茶壺壺蓋壞了可以再配一個嘛?
    #茶壺#坭興陶茶壺作為喝茶用具坭興陶茶壺硬卻脆,常有人在使用時,不小心將壺蓋跌落,打碎、缺口都不如人意。若僅是缺口還可湊合使用,但若是碎成幾瓣則只能放棄了。欽州陶花島坭興陶禮品套裝常有愛壺人士壺蓋打碎之後想讓制壺師傅幫忙重新製作一個蓋,一壺配一蓋,坭興陶茶壺在製作的時候就是壺和蓋一起修坯燒制的,不管是契合度還是窯變,如果你要單獨去做一個壺蓋不管其契合度還是窯變都很難與原茶壺相配
  • 「世界傑出手工藝品徽章」獲得者讓欽州坭興陶又一次走向世界舞臺
    作為「後峰會」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展會項目,精品博覽會將在1.1萬平方米的2號展館內分設十二大展區,一展國際標準、中國風範、山東文化和青島特色的亞太傳統手工風尚。在國際藝術品展區體驗世界級手工印度、斯裡蘭卡、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亞太地區各國的手工藝大師作品;世界傑出手工藝徽章認證的獲獎作品……這些來自亞太地區的手工是個非常展館內引人注目的區域。
  • 坭興陶是欽州特有的陶土來製作的
    坭興陶還有一樣紫砂沒有的工藝,那就是成品往往要經過多次磨光,未經使用便色澤溫潤發亮。廣西當地一位陶瓷學者楊建軍就發現,目前市場上的坭興陶器,花色品種多達600餘種,產品分日用陶和工藝美術陶兩大類。其中,日用陶已經開發出電飯煲膽、燉盅、鹹菜缸、水杯、茶具、油盅、鹽盅、茶葉罐和電熱炊具等款式,而工藝陶也創作出各式各樣的裝飾花瓶、花盆、壁掛、掛碟、三足寶鼎、燻鼎和仿古製品等.
  • 給多肉做個家:簡單介紹手工製作瓷盆陶盆的過程!
    (如果想看到更多相關分享,請訂閱關注「多肉植物百科」)感謝作者【七夜怪誕】的原創投稿分享投稿日期:2018-05-22編輯整理:百科君坐標:山西省 太原市看了百科君的推送文章,發現很多都是畫盆的,今天我就來說說手工製作瓷盆陶盆的過程吧
  • 美國名匠陶德.庫普全手工製作鏡面短劍
    美國名匠陶德.庫普全手工製作鏡面短劍 美國名匠陶德.庫普全手工製作,孤品唯一,此乃陶德最重量級的作品。陶德88年開始做刀,擅長製作各種直刀,對藝術短劍尤為擅長。多次獲得刀展最佳直刀,藝術刀,最佳研磨等等獎項。
  • 西班牙王后參觀口罩生產基地,手工製作的流程,有點尷尬啊
    前兩天夫妻二人參觀了防護用品的製作流程,令人尷尬的是費利佩國王和萊蒂齊亞王后參觀的地方居然是一個手工作坊,口罩和防護服都是手工製作的,甚至還看到了一次性口罩這種消耗量很大的物資
  • 走進西蜀陶藝之鄉:對話泥土 桂陶有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成都10月21日訊(記者 魏金金)作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桂花土陶製作技藝到目前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桂花鎮瓦子村的龍窯窯址,就是嘉靖年間當地人燒陶製陶的見證。桂花龍窯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桂花土陶製作技藝以全手工打造燒制而成的紅陶著名,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桂花土陶的製作流程包括選料、踩泥、鋸泥、制坯、錘坯、施釉、燒制等工序,燒成的陶器獨一無二、風格古樸、造型典雅。在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鎮的土溪河兩岸,蘊藏著質量上乘的粘土,催生了這裡相當發達的制陶業,也因此,成就了桂花鎮「西蜀陶鄉」的美名。
  • 手工小提琴的製作流程,和我們想像中的不一樣!
    手工小提琴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有選材、拼板、刮板、刻音孔、合琴、隨琴等十幾道工序組成。現在手工小提琴的製作工序完全是繼承了16世紀時候克雷莫納的提琴製作工序,在流程和工具方面幾乎一樣。下面就讓我們來見證「樂器皇后」小提琴的誕生。
  • 【公告】靈臺縣博物館關於舉辦博物館裡的"小萌物"手工陶器製作...
    【公告】靈臺縣博物館關於舉辦博物館裡的"小萌物"手工陶器製作主題社教活動的公告 2020-12-09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巧手織錦繡 巾幗建新業——中國婦女手工創業創新大賽成果綜述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巧手織錦繡 巾幗建新業——中國婦女手工創業創新大賽成果綜述  新華社記者王鵬  為進一步發揮手工產業助力婦女脫貧、吸納婦女就業、促進婦女創業、傳承手工文化的積極作用,激勵廣大婦女釋放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今年5月,全國婦聯啟動中國婦女手工創業創新大賽。
  • 假期做個軟陶小手工
    這個小手工是用軟陶來製作的,底下是項鍊底託,用陶泥捏出各種造型,組合在一起,用牙籤扎出小孔,之後入烤箱100度烤8分鐘即可。最後串上項鍊繩,一條自製的項鍊就完成了。這個小手工是用軟陶來製作的,底下是項鍊底託,用陶泥捏出各種造型,組合在一起,用牙籤扎出小孔,之後入烤箱100度烤8分鐘即可。最後串上項鍊繩,一條自製的項鍊就完成了。這個小手工是用軟陶來製作的,底下是項鍊底託,用陶泥捏出小兔子的造型,組合在一起,用牙籤扎出小孔,之後入烤箱100度烤8分鐘即可。最後串上項鍊繩,一條自製的項鍊就完成了。
  • 貴州七旬老人專研黑砂陶三十餘載 延續「土與火」的藝術
    胡正德製作黑砂陶鍋。 周燕玲 攝「30多年的時間裡,我燒了上萬次,燒制失敗後砸爛的碎片已堆成山。」胡正德說道,終於在堆成山的碎片中找到了我要的黑砂陶。黑砂陶在中國已有上千年歷史,主要運用泥巴和煤渣混合,磨粉拌合真空成黑砂燒制而成。在胡正德看來,黑砂陶更具文化味和歷史厚重感,但貴州黑砂陶技藝卻幾近失傳。胡正德在黑砂陶茶具上面雕刻圖案。
  • 「祈福英語實驗小學」手工製作艾條很有趣,中醫藥文化傳承我能行
    為了讓學生了解中醫藥文化,正確認識中醫藥,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科組在六年級學生中開展了「手工製作艾條很有趣,中醫藥文化傳承我能行!」的特色勞動教育活動,讓中醫藥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心靈。活動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理論講解01、了解「艾草-艾葉-艾絨-艾條」的整個製作過程。02、了解艾條點燃和熄滅的方法。
  • 會理綠陶 1260℃的焰火傳奇
    銀白的鬍鬚,睿智的眼神,65歲的韓進富圍上圍裙,像往常一樣走進工作間,捋一捋長髯,深吸一口氣後,開始沉入他的綠陶世界。  韓進富,1979年開始拜師學習制陶技藝,1994年被共青團中央評為全國農村星火帶頭人,2009年被認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綠釉陶瓷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初見韓進富,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木訥。
  • 《紅陶盂及支座》(中國)-雕塑作品欣賞(六)
    今天給大家介紹磁山文化《紅陶盂及支座》,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通高20釐米,盂:高9.5釐米,支座:高10.5釐米。 磁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陶盂及陶支架,距今約8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