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拉坯:手工拉坯成型工藝是最古老的陶器成型工藝,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手工拉坯成型工藝,需用車盤,即常說的轆車、轉盤,利用車盤的轉動而達到成型的目的。其轉速約每分鐘90轉。轉盤又分手轉木製轆車和電動拉坯機。車盤由輪盤、轉動軸、底架和動力裝置組成。現代拉坯機的動力裝置由電力帶動馬達提供。輪盤多採用木製、鐵製,二者的中間穿一個與轉動軸直徑相同的圓孔,以便將其安裝在轉動軸上。
手工拉坯成型工藝,因設備簡單,用手控制泥料,加上拉坯師的熟練技巧和一些簡單的輔助工具的利用,可以拉出一定尺寸規格的器形,定型成陶坯,短時間內即可看到陶坯的成型效果和設計意圖,常用於單件陶器和試製陶器上。
(二)用打泥條、拍身筒的技法製作,這種成型工藝在整個世界陶藝製作史上市絕無僅有的。這種製作工藝,需要使用到各種工具(工具絕大多數都是制壺者根據需要手工自製),但不使用模具(一般為石膏製品)來製作坭興陶壺。每一把全手工坭興陶壺都蘊含著作者的獨特思想,具有不可複製性,所以全手工坭興陶壺有著100%唯一性的特點,每一把全手工製作的坭興陶壺都不一樣。
(三)模具成型
1.旋壓成型:旋壓成型工藝使用可塑工藝成型的坯料,利用石膏模具在車盤上旋轉,用固定控制的刀具壓出陶坯所需的厚度和成型尺寸,之後切去模具旋壓後多餘的泥料,從「輪頭」上取下磨具放置陰涼處陰脫模。
2.滾壓成型:滾壓成型工藝以石膏作模具,分凹模成型工藝和凸模成型工藝兩種。在工藝陶中使用較少。滾壓成型工藝也使用可塑工藝成型的坯料,特點是坯胎經過「流壓頭」旋轉或石膏模型旋轉來加大壓力,使陶坯達到較好的強度和均勻的緻密度。多用於批量日用陶生產,如杯、碟類器形的簡單的單體器形,以保證泥壞的合格率。
3.注漿成型:利用石青模具吸水性能,將泥漿注入石膏模具內達到器形成型是注漿成型工藝的最大特點。注漿成型工藝,又分空心注漿和實心注漿兩種,均適用於批量陶器及附件生產。將泥漿注入石膏模具內,使接觸內模的泥漿在一定時間達到適合器型厚度後,將餘下泥漿倒出來形成空心陶坯,待吸附在石膏模內的泥漿陰乾後脫模取出,這種注漿成型工藝稱為空心注漿成型工藝。
注漿成型的石膏模具,要保持模內乾淨,在向石膏模型內澆注時,不要使泥漿渡到石膏模具壁上,要使泥漿自下而上逐漸上升這樣可以防止注漿時產生斑點氣泡等現象。
坭興陶之工藝概述:及時注意刷出停留在模型「夾路」的軟泥,倒出的泥漿要用篩網隔出雜質後,方可重新使用。此外,由於器形坯胎各部位厚度不一,交接處收縮不勻,泥漿質量不好,石膏模具過幹或者過溼,出模過早或者過晚,操作不良,模型損傷以及注漿過程帶入空氣等因素都會影響器形的注漿成型效果,常見的毛病有裂紋、變形、氣泡、針孔、傷痕等現象。
4.印模成型工藝使用石膏模具或者硫黃模具兩種,與旋壓成型工藝和滾壓成型工藝一樣,使用可塑工藝成型的坯料。
5.異體嵌合。坭興陶的傳統器形多以單體和復體為主,而今的器形已不局限於這兩種,採用多種成型工藝組合成多體嵌合器形和異體器形也十分常見。共中,仿生的方法直接取形於自然界中的瓜果花木、鳥獸蟲魚,如松、竹、梅、柿子、蓮心、竹筍、石榴、牡丹花等異體器形者也不少,深得自然形意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