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接棒《哪吒》的又一部國漫,《姜子牙》背負著眾多人的期望,延期了這麼久,終於在國慶中秋雙節這一天,上映了。不少人都是衝著《哪吒》才去看的《姜子牙》,因為有了《哪吒》這個對比項,大家對《姜子牙》的期望就更高了,既然姜子牙吃了《哪吒》帶給它的紅利,自然也得要承擔"如果效果不及《哪吒》"而帶來的不好影響。可謂是不成功,便成仁。一經上映,評論兩極分化嚴重,這究竟怎麼回事?
小編也在第一時間去電影院支持了這部電影,想知道大家是如何評價這部電影的麼?那麼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今天和朋友去看的姜子牙,剛買完票轉身看見我同學,問我是不是看姜子牙,我回答是啊,然後他們說:"快退票吧,不好看。"emmm...我很喜歡哪吒所以對姜子牙期望特別高,結果還沒等看就被告訴他很爛,你們懂這種心情嗎,就...我想去換成奪冠的票結果售票員說看奪冠的太少了,不給我換票。行吧,我無奈地入場了,因為我覺得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頂多是沒有哪吒那麼精彩唄。然後我發現我錯了,我的預期還是太高了。我個人有看電影保留票根的習慣,但是這次我出來之後直接把票根扔進垃圾桶了!
我反對瑕不掩瑜這個說法。影視作品的內核是文化,是精神,是要傳遞適合我們中國人的價值觀。但是你看看這部片子,全片充斥著好萊塢爛片元素。元始天尊和十二金仙被惡搞成什麼德行了,真是糟蹋中國文化。好好的道法自然的神仙,被他們汙名化成這種陰陽怪氣的形象。氣死我了!還有個人英雄主義的那一套美式風格,我也覺得和姜子牙這種運籌千裡之外的人物格格不入。雖然說創作有自由,但是尊重一下原著好吧?看不慣!劇情只是披了個姜子牙的外殼,內核還是好萊塢那一套。就算它動畫製作再精良,場面再宏大,我也認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罷了。唉,什麼時候能看到真正的中國風電影。。。1,附身就附身,奪舍就奪舍,中國文學界這麼多可以用的概念你編劇都沒看過嗎,硬要學沒文化的西方人生搬硬套一個宿命鎖。2,派九尾去附身蘇妲己的是女媧娘娘,姜子牙是小師弟,紂王只是好色,不是陰陽人,紂王剛猛霸氣的一比,這麼多版的《封神榜》電視劇都尊重了原著,為什麼到你《姜子牙》就放飛自我了?3,雖然你《姜子牙》編劇可能要說,我們只是致敬了封神榜,但是姜子牙就是姜子牙,他的師傅就是元始天尊,大羅十二金仙就是姜子牙師兄。這些神仙在我們中華文化的語境裡都是風華絕代,不食人間煙火,瀟灑自如的人物,怎麼到了你《姜子牙》這兒就一個個都陰陽怪氣,不人不鬼了?4,我覺得編劇可以說是很沒文化了,他不懂道家思想。"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家從來都是無情的。姜子牙這樣的仙人,揮揮手就死不知道多少人,豈會在意你一個人?5,繞了一大圈,花了兩個小時,講了別人電視劇五分鐘的故事,總體的劇情就給人這麼感覺,就這?就這?
根據我一位直接在《姜子牙》工作的朋友。我能說的信息有這些。《姜子牙》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並不是什麼封神宇宙。兩個項目是獨立立項的。至少在《哪吒》上映前,並沒有打算什麼封神世界。都立足於封神演義沒錯,但是沒有特意的聯動。也不算同一個世界觀。哪吒的五十億票房,是機緣巧合,加上實在是同檔期一個能打的都沒有,還有上海堡壘這種負分倒貼送口碑的怪胎。並不是說《哪吒》真的就有那麼高的水準。《姜子牙》想再創出那麼高的票房成績就太難了。我的所有驚喜都在彩蛋上(電影本身感覺中規中矩,可能是我之前的期待太高,等的時間又太長了,所以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你們看這個電影了麼?你們對這個問題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聲明: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望告知,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