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物理學與康德時空觀念的差異

2020-12-14 哲學的旅行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時空觀念令人感到驚異又困惑,將其簡述如下:

人類的知識起源於經驗,經驗的認識來源於現象。人類有接受現象的能力即感性,但感性並不是一種無限的能力,它所接受的現象也是有限的。換句話說,感性並不能接受所有「現象」,而只能接受能為我們所接受的現象,這些現象必定需要符合某些基本形式,但這些形式卻並不依賴於人類經驗,它們是先於一切人類經驗即「先驗」的。

康德認為這些形式無他,而就是空間和時間——一切經驗對象要能夠提供給我們,必須要在時間上延續並且佔據一定的空間體積。這些就是康德時空觀念的一些要點。其物理依據是牛頓物理學,數學基礎是歐式幾何,而在相對論物理學出現後,康德的時空觀就有一些明顯的問題了。

相對論(這裡主要是指廣義相對論)認為時空是個整體,一個絕對的概念,而時空的分解則是相對的,並且物質的存在會影響時空,其幾何形式是非歐幾何。這就對康德的時空觀念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因為他認為空間的背景幾何是歐式幾何,而且歐式幾何是絕對正確的。而相對論認為的時空的整體性也對康德的時空觀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此外,康德認為,時空不是真實存在之物,也不是一種現象,而只是一種純粹的形式,是任何現象被給予我們時都必須要滿足的形式。它有點像寫作文時必須要滿足的格式規範,現象則是文章的內容。不同點在於,即使文章不符合標式規範也完全能夠寫出來,但若現象不符合時空形式,則完全不會被提供給我們。

但是在相對論物理學中,時空是所有物理客體演化的背景,但時空並不脫離物質而存在,物質會影響時空,可以說沒有物質就沒有真正的時空。它雖然沒有完全賦予時空一種物理實在性,但畢竟指出了其背景身份,並且給出了具體的數學上的描述方式,而這是那些思辨的哲學理論所無法做到的。

作為一個哲學家,康德已經盡其所能對時空觀念做了深入思考,我們可以指出其中的一些問題。但對他過分指責則是不必要也不合理的,因為他生活的時代距相對論的創立足足隔了一個多世紀。

相關焦點

  • 相對論描述的時空理論——解釋了時空的真正含義
    當涉及到理解宇宙,有幾個理論是耳熟能詳的:薛丁格的貓、孿生悖論和相對論。但是,儘管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但它對每個人——從普通大眾到物理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來說仍然是一個很大的謎團。
  • 人類生活在五維時空中?相對論需要修正?
    近期,記者羅星在水木社區了解到,著名民間科學家文德奎在天文版自稱發現相對論時空坐標錯誤。此言論一處,不少天文物理愛好者為之譁然,而好事網友也紛紛進行圍觀。 為了了解事實的真相,記者在水木社區各個版面進行了長時間的潛水,並且在社區的天文、科普樂園、科學、理論物理、特快等版塊觀察文德奎與網友的爭論。
  • 科普:相對論的誕生和宇宙的關係
    實驗的結果對經典物理學來說是災難性的身處瑞士專利局的小職員愛因斯坦,在得知大洋彼岸「麥可遜-莫雷實驗」證明了以太不存在,且光速不變後,果斷拋棄了經典物理學中的絕對時空觀念,並以「光速不變」為基礎,搶在洛倫茲和龐加萊前面推導出了,涉及時間與空間以及質量的三個新公式——時間膨脹公式,空間收縮公式,質量膨脹公式。
  • 光速與普朗克常數引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及其命運的轉機:互為貴人
    名師指導,勞厄在物理學上自然進步很快。鄒曉輝點評:愛因斯坦與勞厄分屬兩類很不同的情形,能走到一起,是因為普朗克的紐帶作用,同時,也有兩人內心思考和探索領域的迭交之處。這才有後來可交流的豐富內容。普朗克曾在報告會上講解愛因斯坦相對論。勞厄聽後非常震驚,因為,他一直信奉康德哲學時空絕對不變理論。「時空居然與物質運動有關?運動還會改變空間?」
  • 視覺的本質——超現實主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啟示是,時空本身是一種可彎曲的介質,可以被引力物體扭曲,任何物體——即使是沒有質量的光——也必須遵循它。從一個巨大物體後面發出的光會彎曲和銳化,就好像穿過一個引力「透鏡」,在彎曲的時空中——融合了時間和空間的四維連續體——圍繞著這個物體。
  • 奇異的時空,崩壞的物理學定律,這就是神奇的黑洞
    我們知道的物理學定理,其實都是在黑洞之外的空間有效。在正常的時空當中,比方說在地球上或者在太空中,做的各種各樣的實驗得出的這種定理;但是在黑洞裡面就不一樣了,黑洞這個概念它最早其實是由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推算出來,去年黑洞最近的第1張照片才被拍出來,在此之前,黑洞這個概念是通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去預言的。
  • 如果霍金活著,會分享今天的物理學獎嗎?人類對時空起源的追尋永無...
    「諾獎在過去四年中三次頒給了天體物理學研究,代表了人類對宇宙起源的嚮往,探索永無止盡。人類總是在探索自己在宇宙中位置,這應該是諾獎對人類探索未知的褒獎。」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劉江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的三位科學家,恰好是從理論與觀測兩個方面,同時從廣義相對論出發,得到黑洞是廣義相對論的確鑿驗證。
  • 時空觀念尚存巨大差異
    我們對時空概念很困惑自從愛因斯坦1915年發表廣義相對論的論文以來,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所有測量都被認為是相對的,取決於觀察者,而不是絕對的。在愛因斯坦相對論之前,人們認為時間和空間是互相獨立的。但是相對論發表之後,物理學界開始認為時間和空間是有密切聯繫的。
  • 既然相對論是對的,經典物理學有錯誤,為何高中還要學錯的東西?
    在高中階段,我們所學的物理學都是經典物理學,無論是牛頓運動定律,還是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都屬於這個範疇,牛頓是開山鼻祖。牛頓的經典物理學是建立在絕對時空觀的基礎上,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獨立存在的,並且這兩個參數在任何參照系中測出來都是一致的,時空是絕對的。
  • 時空奇點與黑洞——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三位獲獎者的開創性發現,為我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1915年,愛因斯坦發展出廣義相對論理論,根據廣義相對論,物質之間的引力來自於時空的彎曲。僅僅幾個月後,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得到了著名的史瓦西解。史瓦西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聚攏在時空中的一點,那麼這團物質就會把時空嚴重扭曲,以至於速度為每秒30萬千米的光都無法逃脫,這便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黑洞雛形。
  • 愛因斯坦曾經大膽突破了力學時空絕對性的觀念
    決策科學專家在談論現代科學結構體系時指出,宇宙觀的演變愛因斯坦「相對論」觀念的產生,麥可遜試驗說明光速不能疊加,這一現象打破了在時空絕對性基礎上永遠成立的伽利略變換。愛因斯坦為了解決這一理論難題,大膽突破了力學時空絕對性觀念,提出時空相對性的觀念和光速不變原理,從而使牛頓力學躍向了原子物理的量子力學,同時也就打破了《幾何原本》幾千年來未被突破的平行公理。它的偉大功績更是使人們從牛頓的機械唯物論的宇宙觀中解放出來,使人們尤其西方人在頭腦中灌入了:觀念、規律都是人的主觀對客觀的認識,都是主觀的,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的主觀的觀念。
  • 相對論中的「鍾慢尺縮」效應,如何理解?
    狹義相對論自誕生以來,就以顛覆常識著稱,所以我們要是想用一般的生活常識其理解狹義相對論中,基本是不可能的,否則怎麼還能稱得上顛覆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呢?兩把量尺的長度有無差異?這問題太簡單,顯而易見,兩臺機械鐘和兩把量尺仍舊是一樣,不論是指針讀數還是量尺長度。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這麼想的,甚至於即便將這道題作為物理題擺放到考卷上,在大學前的階段,正確答案也是:完全一樣。
  • 不讓談相對論的諾貝爾物理學頒獎大會——中國的朋友愛因斯坦與諾...
    在199年期間,愛因斯坦可能是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出名的一位科學家。鮮為人知的是,愛因斯坦又是獲得諾貝爾獎的名人背後故事最多的人。碰巧的是,愛因斯坦是在中國上海得知他獲得諾獎的消息。愛因斯坦是為數不多曾幫助過中國的外國著名科學家,能算是中國人的朋友了。
  • S01E25假如時空欺騙了你:相對論下的時空伸縮效應(字幕)
    今天重聊狹義、廣義相對論所帶來的時間與空間效應,不論是狹義相對論,還是廣義相對論,二者都是關於時空本質的奇妙的預測,最近正逢奧運會,奧運會一個項目是撐杆跳
  • 時空究竟是什麼?相對論為你揭曉答案
    時空連續統的概念是從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開創性的研究誕生的。在發展他的廣義相對論時,愛因斯坦研究了物理定律與光速的關係。 時空連續統究竟有幾個維度呢? 時空連續統共有四個維度,三維的空間(長、寬、高,或者說上下、左右、前後,取決於你是如何思考的)加上第四維的時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極大地激勵了其他科學家對於時間與空間的關係進行研究。
  • 物理學之「道」:超級震撼的東方神秘主義與近代物理學的相互佐證
    這個研究所主要是用生態學的觀念來解決當前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物理學之「道」》的主要特色有:《物理學之「道」》知識涉及面非常廣,闡釋相當權威、專業。因為作者是物理學家,所以他通過物理學以及科學家的視角去看待整個宇宙、人類社會、物質、空間、時間以及因果關係等等。這本書所探求的是關於整個宇宙的本來面目以及人在宇宙當中的形成、地位、作用、發展等等。這本書打開了我們的認知視野,刷新了我們的觀念。以前有些人對東方神秘主義的內容有誤解,有偏見。
  • 曹則賢開講:什麼是相對論?| 「新年悟理」2021跨年科學演講
    21世紀是技術超越了神話的時代,我個人覺得物理學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知識標配。  談到物理學,大家可能都知道物理學有兩座高山,就是我們稱之為近代物理兩大支柱的學問,一個是量子力學,一個是相對論。去年此刻也是在這兒,我們一起領略了量子力學的神奇和費解,今天我邀請大家一起,以輕鬆愉快的心情來領略一下相對論的厚重與深邃。
  • 曹則賢開講:什麼是相對論?|「新年悟理」2021跨年科學演講
    21世紀是技術超越了神話的時代,我個人覺得物理學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知識標配。談到物理學,大家可能都知道物理學有兩座高山,就是我們稱之為近代物理兩大支柱的學問,一個是量子力學,一個是相對論。去年此刻也是在這兒,我們一起領略了量子力學的神奇和費解,今天我邀請大家一起,以輕鬆愉快的心情來領略一下相對論的厚重與深邃。
  •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最重要的悖論埃倫費斯特悖論
    在1912年至1933年這段時期中埃倫費斯特的最重要的成就是絕熱不變量,他在量子物理學包括相變理論和埃倫費斯特理論做出了傑出貢獻。埃倫費斯特悖論是埃倫費斯特針對狹義相對論提出的一個思維實驗。為了解決悖論,你會發現狹義相對論真的是不夠用了,必須要引入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才能解釋。這個悖論也大大啟發了愛因斯坦去思考廣義相對論的問題。1.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一個更全面的理論,它將引力視為彎曲時空坐標系的幾何現象,也包括非慣性(即加速)參照系。當他獲得1921年的諾貝爾獎時,這是因為他對光電效應的解決方案和他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相對論仍然爭議太大,無法被具體引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狹義相對論的預言被證明是正確的。例如,在繞地球飛行的空間站上的的時鐘被證明會因理論預測的持續時間而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