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部分地區的電影院開始復甦,但是,只在部分疫情不是很嚴重的地方,比如小九的城市就沒有機會在7月20日看到電影。
不能在電影院裡看,那還不能在家看了嗎~這裡就給大家推薦一部被名字坑了的神作《言葉之庭》。說到這個電影,你有啥感jio?嗯,要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名字,我就,看不懂他想說啥,就一個亭子,唄。
但是這部片子確實有著不同片名的表現力。因為他本就講了一個不尋常的愛情故事—師生戀,而他的執筆人—新海誠,也是名聲在外,那麼這個故事究竟是描繪了一個怎樣意境呢?
這部作品無論在繪畫製作還是在敘事處理上,都堪稱是新海誠的巔峰之作,他用疾緩交錯的鏡頭,展現了抑揚頓挫的情緒,用聲音的處理尤其是雨聲的不同作為背景,展現了一個人物複雜多變的心情。用沉默來敘述壓抑的情感,用細細簌簌來表達試探的好奇,用喧囂奔騰寫出了噴薄而出的宣洩。
這個故事源於一個雨天,馬上要進入梅雨季了,有兩個人都不約而同地來到了這個亭子,15歲的秋月,在所有人眼裡都是異常的成熟,27歲的雪野,堅強是她的外殼,卻還是掩蓋不住她脆弱的內心。
雪野脫鞋喝酒的樣子讓秋月產生了興趣,他們偶爾會交談,或者有時候只是各做各的事,慢慢的雨停,在各自走上各自的路,但是他們對彼此的喜歡卻沒有辦法停下來,兩顆心的走進,就在這個亭子裡,這個雨下,就像這個自然的環境,來得那麼自然。
秋月選擇了告白,他們之前朦朧的薄紗被徹底捅破,雪野的拒絕,讓一直自以為成熟的秋月奪門而出,雪野最終仍然是一個人,她的脆弱奪眶而出,他追上了秋月,秋月埋怨著雪野,雪野也放下了堅強的姿態,兩人抱在一起痛哭。
兩個人的共情在這裡達到了頂峰,這是一種相互喜歡,渴望靠近,卻最終無能為力的孤獨,雨裡滂沱之下,哭聲亦然,他們兩最真實的時候,也是兩人即將分別的開始。
最後雪野走去了遠方,她給秋月的來信告訴他,自己在學會成長,而秋月也將對雪野的喜愛化作自己堅持夢想的動力,為雪野做了一雙專屬她的鞋子。
新海誠的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劇情太弱,相比故事本身,人們更多容易他每一幀都能被用來做壁紙的絕美鏡頭所吸引。《言葉之庭》更是如此,我從未見過這麼寫實,比現實更真實,比顯示更絕美,比現實更自然的雨季。
新海誠用與這個載體,充分地表達了主人公錯綜複雜的心緒,這個雨之所以美,正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個景,而且它是一個貫穿了整部影片的一個情感宣洩。
而新海誠這次拋開了宇宙,天空,各種宏大的背景,將畫面圈於方寸之間,這一點也正好彌補了他微弱的敘述能力,以小見大,沒有鋪開講述,反倒和他這種追求細緻畫面的特點相呼應了。
如果小夥伴們對這部電影有興趣,那完全值得靜下心來看看,而在這個炎炎夏日,這份雨季的清涼,應該也會給你傳遞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