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山門成「焦點」,是進入「仙境」的起點,重建過程卻命運多舛!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境內,高山峻岭,素有「天下第一名山」之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每年都有很多遊客來到泰安,登上泰山,展現「五嶽獨尊」的雄姿。在四條泰山旅遊登山線路中,紅門線路是最傳統、遊客流量最大、沿線景點最多的登山線路,也是歷史文化的發源地。始於岱宗坊,終點為泰山南天門。因此,被稱為「泰山登頂的起點」。
岱宗坊位於泰安市紅門路南方正中央,南距岱廟北大門-厚載門僅480米。自古以來,泰安市就有「天上仙境(岱頂)、人界鬧市(泰城)、陰曹地府(蒿裡山)」三重空間的傳說。渡過奈河,經過泰安門,進入泰城,再次到達岱宗坊。經過岱宗坊,到達紅門宮,再次登上山頂。所以,岱宗坊又是進入「仙境」的起點,遊客從此開始「步步登天」,直接直通岱頂。
岱宗坊是明朝隆慶年間由姜延頤、總河翁大立、巡按羅鳳翔等人組織的。1730年(雍正8年),世宗下達詔書,命內務府丁健保、營造司赫達塞主重修該坊,雍正9年10月竣工。泰山也被稱為「岱宗」,被命名為「岱宗坊」。站在道路中央看,見式四柱智能雙柱石坊多建於紅門路,立面寬闊,為國民設計的花崗巖結構,坊額為「岱宗坊」三個鎏金篆字,字體圓潤大方。坊前左右分立雍正九年(1731年)有《重修岱宗坊記》及《重修泰山記》碑,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橫跨石基,站在坊下近觀,石基長約16米,寬約14米,佔地面積約235平方。臺面全部用花崗巖板材鋪就。石基的東南、西北角上各放了一個馴鹿形的花架,上面擺放著各種顏色的花,都已經開花了,爭奇鬥豔,給遊客帶來美的感受。高約7.5米,寬約9米,前後4.4米,又稱泰山山門的岱宗坊,是泰山的標誌性建築,經過這裡,從人間進入仙境,集中精神,排除雜念,開始了「步步登天」之旅。
在重建石坊的過程中,由於梁柱過重,幾次的升殿都以失敗告終。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向他推薦了當地有名的石匠薑桂松。薑桂松,泰安粥店人,自幼以攻石立身,技藝精湛,被朝廷授予監生,相當於現在的「大國工匠」,被譽為「姜魯班」。雍正元年(1723年),受朝廷派遣,建立泰山御碑。另外,泰安市大汶口鎮明石橋也是他捐錢自建的。
姜松桂詳細經過創造性,堆土增建」法,提出了一個和建造埃及金字塔相似的方法,最終成功一次增建,深沉丁皂保認可,他的岱頂交給督工的維修及各處套、神像、牆垣,盤道工程等,高度的技術和天性的智慧,在規定的期限內順利完成泰山的改造工作正在進行。
岱宗坊被稱為泰山山門,是「人間」和「仙境」的分界點,也是進入「仙境」的起點。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岱宗坊重建過程的命運!你去過岱宗坊嗎?如何看待泰安的「地府、人間、仙境」三樓空間?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