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說生命在於運動,然而由運動帶來的傷害也不計其數,如果運動防護做的不到位,那麼利於健康的運動反而成為負擔,因此為了保護人不受運動傷害的塑膠運動場應運而生。
塑膠運動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即塑膠跑道,很多人都知道它,但是塑膠跑道究竟有哪些種類?又該如何區分呢?就由這篇文章來告訴你。
跑道的種類:
按跑道的結構不同可分為:透氣型跑道、複合型跑道、混合型跑道、全塑型跑道及預製型跑道,按面層工藝不同又可分為EPDM面層跑道、噴顆粒面層跑道及自結紋跑道。
塑膠跑道的厚度:
一般標準跑道厚度為13mm,常規工藝採用10+3的形式製作,即10mm彈性層+3mm面層構成。


透氣型跑道:透氣型跑道彈性層採用橡膠顆粒混合單組份聚氨酯膠水後現澆壓制而成,待彈性層顆粒膠水凝固後,將噴面EPDM顆粒與跑道面漆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後採用噴塗機將其均勻噴塗製作而成。由於橡膠顆粒有不同種類,常用如EPDM、聚氨酯顆粒、花橡膠、木色顆粒等,不同顆粒其造價也差別較大。

複合型跑道:複合型跑道是在跑道彈性顆粒層上面再刮塗一層PU漿料後噴面製作而成,其工藝較其他類型跑道多了一遍工序,PU漿料使用量也不低,造價成本也與混合型跑道差別不大,但穩定性、耐用性不如混合型跑道,因此已逐漸退出市場。

混合型跑道:混合型跑道彈性層採用PU漿料與橡膠顆粒按比例混合後澆築而成,待彈性層凝固後噴塗面層,由於彈性層使用PU漿料較多,因此其成本比透氣型跑道高,根據混合的不同顆粒成分及比例,其造價也不盡相同。

全塑型跑道:全塑型跑道結構與混合型幾乎相同,區別在於全塑型跑道的彈性層採用純PU漿料澆築,因此其成本比混合型跑道更貴。

預製型跑道:區別與前三種採用現場澆築的形式,預製型跑道其材料在出廠時已壓製成為卷材,到現場根據尺寸切割、拼接、粘貼即可,由於預製型跑道為成品卷材,厚度已不能再次改動,因此對地面基礎平整度要求極高,否則會導致鋪設後的跑道存在一定的凹凸不平瑕疵。由於預製型跑道為機器壓制,因此其厚度及其他性能參數相對線性、穩定,但造價也是幾種跑道裡面最貴的。
由於對環保及塑膠場地性能要求越來越嚴格,也為了規範市場,2018年11月國家正式出臺了《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GB 36246-2018,新國標明確規定了各類塑膠材料的含膠量、氣味、回彈力等各項參數要求,此標準針對的是中小學校,即小學、初中及高中,其他年齡段的學校及學校以外單位並未在此強制標準中。
由於新國標對塑膠運動場材料要求極高,因此新國標塑膠跑道造價自然也會貴很多,而市面上有以次充好的商家其新國標塑膠跑道造價甚至比老國標還便宜,其質量可想而知,市場從來就沒有質優價廉的說法,一分錢才有一分貨。
瀘州康悅體育,您身邊的塑膠運動場設計施工專家,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