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的閒置空地,被部分居民利用起來種菜、焚燒垃圾,這樣不僅讓城市變得「難堪」,還會因為施肥對空氣造成汙染。
家住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唐家灣社區的居民王文清就有這樣的煩惱,原本住家望出去應該是一片綠色。自從成為菜地後,特別是到了夏天,蚊蟲多得連窗戶都不敢開。
「馬路辦公」的到來,直擊城市管理的痛點和難點,最終將這片土地變成了城市綠地。
「你看,從窗臺往下望,原來的垃圾菜地不見了。現在這裡有花有樹,還有草坪和綠竹,住家心情完全不一樣了。」王文清笑著告訴記者,現如今,廣廈城蜜宮外的「空中菜園」已成功蝶變,成為幽靜的「空中花園」。過去家家戶戶門前的菜園子、雜物垃圾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綠樹成蔭、花團錦簇。
蝶變前
「髒亂差臭」的「空中菜園」
當談起廣廈城蜜宮外垃圾菜地時,王文清便一個勁擺手,只能用四個字形容:髒、亂、差、臭。
據王文清回憶,該地塊位於黃桷坪唐家灣社區官家林11號旁,面積約2.8萬平方米的邊坡,因土地權屬單位破產未開發建設而長期閒置,處於無人管理狀態。周邊部分居民長期私自在該地塊上進行違法耕種,把土地變成自己的私家菜園。從下往上看,儼然一個「空中菜園」。
在耕種過程中,不少居民不僅砍伐了原有自然生長的樹木,還不時在地塊內焚燒垃圾、藤蔓、樹枝等,大量的菜地、不時的煙塵、帶味的肥料,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和周邊居民正常生活。
王文清說:「我是學土木的,這樣長時間耕種造成水土流失,還給邊坡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他們雖然多次向有關部門投訴反映,但效果不明顯。
王文清笑著說,好在有了區城市管理局與黃桷坪街道的聯合「馬路辦公」,才解決了老百姓的「痛點難點」。
蝶變後
聯合「馬路辦公」解痛點
王文清口中的聯合「馬路辦公」便是解決辦法。今年6月,市民群眾向區委第一巡察組反映該問題,問題隨後被轉到黃桷坪街道,區委區政府要求有關單位迅速、有效解決該問題。
7月9日,九龍坡區委常委、黃桷坪黨工委書記羅林泉組織該區城市管理局、區規劃自然資源局、黃桷坪街道、九龍街道和九龍半島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等有關單位,召開志龍觀江嶺小區背後邊坡違規砍伐、種植農作物整治工作協調會,研究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
方案明確將該塊空地整治成為景觀綠地,其中黃桷坪街道、九龍街道負責聯合對菜地進行清理,九龍半島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負責具體實施綠化美化,區城市管理局負責後期日常維護管理。
8月24日,區城市管理局、黃桷坪街道、九龍街道以及九龍半島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等有關單位開展聯合「馬路辦公」,明確整治範圍和整治時間。
菜地變綠地
把推窗見綠還給居民
9月30日,景觀施工單位進場,對遺留的違規菜地進行清理,並栽植草坪、木春菊、桂花等植物;11月初,總面積約2.8萬平方米的景觀綠地完成施工。
據該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菜地清理及綠化景觀建設累計投入資金約200萬元。「空中菜園」變為「空中花園」,解決了閒置地塊無人管理的問題,既為建設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營造了良好的城市環境,提升了城市品質,同時覆蓋的植物有助於邊坡保持水土穩定,確保城市安全,得到附近居民群眾的一致好評。
如今雖然是冬天,但走在這裡依然能夠感受到很大的變化,新開墾的土地種植的植物正在慢慢地改變這裡的顏色,「明年開春的時候,花一開,家門口就是花園,想想都安逸。」80歲的張杰大爺說,到時候他會選擇來這裡晨練,再也不用跑到動物園去晨練打太極了。
延伸
城市閒置地 治理有妙招
作為城市品質提升行動的重要一環,在重慶主城區的城市空地中,不少都是雜亂無章的邊坡荒地。如何治理改造,成為城市管理的一項工作重點。
在邊坡治理的同時,不少新建的社區公園、街頭遊園也從中孕育而生。比如,渝北區天鄰風景國有空地,位於渝北區龍山街道天鄰風景和兩江春城小區間,面積約1.1萬平方米,原來該邊坡成了市民的菜地和堆放垃圾的荒地。2017年渝北區城管局對該地塊進行綠化整治,建成了一個社區公園,成為附近居民健身散步的好去處。
據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劃,今年底前主城將完成坡地綠化300萬平方米,加上對邊角地、閒置地的整治,兩年內將整治城市空地1700萬平方米。(記者 王渝鳳 通訊員 陳林 李星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