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不想要的蒼蠅拍,二戰德國E-10/25坦克殲擊車

2020-12-22 丹書戰史

E系列裝甲武器雖然被稱為二戰德國的末日武器,但是這個理念的提出卻是在1942年5月,相比於E-100重型坦克這樣的龐然大物,E-10/25坦克殲擊車則是最具實際意義的兩個型號。

E-10殲擊車是E系列第一個比較具有實際價值的設計型號,在它之前還有更加小型的E-5。E-10重量約為10~20噸,它的定位為一種輕型坦克殲擊車,和黃鼠狼之類的有點類似,是以反坦克為主要功能的裝備。

理念和技術都先進的E-10

E-10與當時德軍已經裝備或者正在研製的主流裝備不同,可以說與元首強硬幹預下獲得發展的主流思想完全不一樣。

首先最適合當時德國情況的,就是通用化設計。E系列武器著重強調通用化,即在不同的裝備型號之間大量使用標準化的零部件,這樣就能減輕工業生產的壓力,以及減輕後勤的壓力。因此波舍爾博士儘可能地利用手頭已有的生產資源進行研發,不僅火炮等,連炮盾、觀瞄設備等都基本不動的挪用其他設備。

在整體設計思路上,E-10並沒有走當時德國五號、六號那種「高大上」的風格路線,而是走了蘇系坦克低矮靈活的路線。

主要的改動就是採用動力後置+主動輪後置的方案,這種設計避免了長長的傳動軸貫穿車體,有效地降低了車體高度,E-10預計比追獵者還低矮。在裝甲防護方面,E-10也引入了傾斜裝甲防護理念,正面首上裝甲約為60°傾斜角的60毫米裝甲,以1942年的水平來衡量,其防護還不錯。通過這一系列設計,E-10與當時四號等「四四方方」的德國坦克很不一樣,

火炮最初計劃使用75毫米PaK 39 L/48火炮,這門火炮在整個二戰時期都夠用,追獵者就安裝的這個型號,也有說法稱生產型號將會安裝75毫米Pak 42/1 L/70火炮,其殺傷力將比肩黑豹後期型號。

動力為一臺邁巴赫HL 100發動機,輸出功率400馬力,預計最大時速將達到70千米。行走機構是E-10另一大特色,它不僅保留了交錯式負重輪,而且在首尾負重輪上安裝液氣懸掛,相關設備放置在主車體外部,並不影響車內空間,駕駛員可根據道路情況調整車體高度,射擊時也能降低高度提高車體穩定性,減少車體搖晃對精度帶來的影響。

E-10預計還有兩個變形,一個是安裝炮塔的輕型坦克,炮塔內安裝20毫米機炮,或者50毫米坦克炮,和山貓輕型坦克差不多;另一個變形是自行火炮,直接在中部安裝一個旋轉炮架,一門105毫米榴彈炮裸露安裝。

強化版的E-25

E-25可以看作是E-10的升級版本,在它的基礎上加大了車體,整體性能有所提升,預計重量約為27噸。

火炮上,E-25設計之初就標配75毫米Pak 42/1 L/70火炮,正面裝甲增加到80毫米,不過為了保障車內空間,傾斜角度降低為45°。另外E-25還將增添一座安裝20毫米機炮的小型輔助炮塔,以及安裝食雀鷹紅外夜視設備。理論上來說E-25具備在1200米距離上擊穿早期IS-2重型坦克正面裝甲的能力,同時具有當時罕見的夜戰能力。

它的缺點就是引擎沒有變化,增加車重後會降低機動性,不過加大尺寸的車體允許升級發動機,這一點不是大問題。

對於E-25,軍隊的看法顯然和設計師想法不一致,將領們從德國當時的實際生產情況著手,希望E-25安裝威力稍次的88毫米 KwK36 L/56炮,因為該炮的生產相對容易一點,更適宜提高殲擊車的產量。

元首不想要蒼蠅拍

儘管E-10/25綜合性能不錯,如果能普及到德軍中,勢必能提升德軍的裝甲作戰力量,不過它們沒能走向實際,其中主要原因有2個。

其一仍然是老生常談的德國產能,大戰中的德國已經沒有多餘的生產資源用於調整生產E-10/25,它們不得不加班加點生產四號坦克、三號突擊炮等既有裝備,就算這樣仍不能滿足前線需求,工廠還時不時遭到盟軍轟炸。

其二就是E系列並沒有得到元首的高度認可,哪怕元首支持了追獵者這樣的項目,但在他心中仍然希望藉助鼠式這樣的怪物裝備扭轉戰局,長得像蒼蠅拍的E-10/25根本不符合元首心中高大的形象,也就很難從本就艱難的德國中分配資源。

相關焦點

  • 二戰元首的救星,簡陋至極的RSO坦克殲擊車,就是一輛平板車
    提起二戰德國的坦克殲擊車,往往是「黃鼠狼」、獵豹等著名的型號或者家族,不過德國的科技怎麼可能就局限於此呢,在當時德國還有一款RSO坦克殲擊車,別看它數量稀少,也曾面呈元首,被元首當成東線救星。RSO坦克殲擊車RSO全地形車改裝坦克殲擊車早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就已經意識到東歐地區的爛泥地是機動車輛的天然剋星,雖然當時德國已經有了一些半履帶車輛
  • 二戰德國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的先驅
    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是二戰德國早期開發的大口徑裝備,雖然威力巨大,但本身並不成熟,在試生產了2輛之後就放棄了,它們的一些設計經驗則用於後期的相關設備身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算是開山鼻祖了。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最早的德國坦克殲擊車雖然二戰德國最早服役的坦克殲擊車,是用一號坦克底盤改裝的黃鼠狼1,但是真正從設計上來講
  • 二戰德國獵豹II坦克殲擊車,比獵虎更靠譜的坦克殺手
    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雖然是二戰德國的大殺器,不過它為了提高火力和防護,犧牲了戰車的機動性和可靠性,導致獵虎的戰績與它那門巨炮並不相匹配,不過二戰時的德國其實還有獵豹II的研製計劃,它無論是實用性還是可靠性,整體水平都比獵虎更靠譜。
  • 斐迪南殲擊車攻防這麼強,為何元首沒有要求繼續改進生產?
    斐迪南坦克殲擊車斐迪南殲擊車原本就是個意外斐迪南坦克殲擊車的出生只是當時德國重型坦克競爭的副產品,斐迪南博士提出的電傳動重型坦克「虎」(P)等項目確定落敗之後,斐迪南博士向元首提出了將已經生產出的底盤改裝成重型坦克殲擊車的方案,以將資源利用起來,鑑於斐迪南博士和元首的私人感情,他同意了博士的請求。
  • 二戰時期的「戰象」,走在時代前沿的武器,德國象式坦克殲擊車
    在二戰時期,德國喜歡用動物來命名自己的武器裝備,比如「虎」式坦克、「黑豹」坦克、「獵豹」坦克殲擊車等。這些武器在二戰還都是非常知名的武器裝備,不過今天小編介紹二戰德國的另一種「動物」,德國的戰象—象式坦克殲擊車。
  • 別看叫「大象」其實一點都不溫順,二戰德軍坦克殲擊車
    二戰時期的德國,在火炮和裝甲車輛的製造上總能給世人帶來一些驚喜。「虎式」和「豹式」坦克、Sd.Kfz.250/251半履帶裝甲車等等,都是這個時期德國製造出的最好的武器裝備。 而在這些知名的裝甲武器當中,還有一款武器也是不逞多讓的存在,那就是斐迪南「象式」自行反坦克炮。
  • 二戰德國斯太爾坦克殲擊車,榨乾38T底盤的每一分價值
    斯太爾坦克殲擊車是斯太爾公司在二戰時為德軍研發的一種裝甲武器,意在提升部隊機動反坦克水平,是一種應急之作,製作了3輛原型車,沒能成功量產。斯太爾坦克殲擊車榨乾38T1943年時,位於柏林附近的阿爾凱特工廠遭到盟軍的轟炸,突擊炮等武器裝備的生產受到嚴重打擊,為此德國大本營開始尋找一種替代裝備
  • 二戰後期的德軍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德國頂級黑科技唯一實戰型號
    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該型殲擊車光聽名字就給人一種十分強大的感覺,但是該型車輛的研製的參戰記錄都是在1945年時期是德國即將覆滅前幾個月的產物,但是關於該型車輛的研發日期卻是1943年2月甚至更早,希特勒原本計劃在1944年初就大規模生產這種殲擊車投入戰場,但是由於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的豹式坦克表現突出因而研製計劃推遲
  • 黃鼠狼殲擊車的遠親,一款二戰德軍中罕見的坦克殲擊車
    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是二戰德國的一款主力反坦克炮,原型炮於1941年11月進入德軍,並逐步成為德軍主力反坦克炮,其威力不錯的同時,但是卻比較重,為了提高機動能力,德軍改造了許多坦克殲擊車。其中有一個系列非常著名,那就是黃鼠狼(Marder)系列。
  • 東拼西湊的獵手,二戰德國黃鼠狼坦克殲擊車全系列
    隨著戰爭的不斷發展,德國人對戰車需求越來越大,於是一款以各種老舊坦克底盤改造的坦克殲擊車被開發出來,這就是黃鼠狼(Marder)系列坦克殲擊車。該系列一共有八種,1型以繳獲的法國車輛底盤改造,2型以德國二號坦克幾個型號改造,3型則以捷克38T坦克底盤改造。
  • 二戰羅馬尼亞Maresal坦克殲擊車,貧窮的產物,追獵者受其啟發
    二戰時,並非工業強國的羅馬尼亞在重武器上比較匱乏,巴巴羅薩計劃實施後,羅馬尼亞軍隊大量使用繳獲的裝備,同時對這些裝備進行升級改造,以符合新的作戰需求,Maresal坦克殲擊車就是其中一款。根據這一思路,設計師很快就在繳獲的T-60輕型坦克身上搞出了一系列的設計,其中Maresal坦克殲擊車是最被看好的型號之一,甚至受到了盟友德國的關注,準備大量生產供應兩國部隊。
  • 二戰德軍神秘四號坦克殲擊車西線諾曼第戰役
    說到二戰時期德國坦克殲擊車,德國和蘇聯殲擊車對比英國和美國的坦克殲擊車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蘇聯和德國坦克殲擊車都統一都沒有炮塔,而是直接把主炮安裝在了底盤上面,然後在增加的附加的裝甲提高防護力,起初德國就把三號坦克的底盤改成突擊炮,突擊炮東線戰場早期殲擊車的名稱,包括蘇聯SU系列突擊炮和自行火炮期初設計都是為了掩護步兵進行戰場進攻而設計的
  • M43突擊炮,義大利和德國「共享」的坦克殲擊車
    而作為義大利的軍工承建單位,奧德羅·特爾尼·奧蘭多(簡稱:OTO,奧託)公司提議,在P40坦克底盤上創建自行坦克殲擊車。值得一提的是,義大利的P40被歸類為重型坦克,但是重量只有26噸,屬於中型坦克;該坦克的底盤堅固實用,非常適合當作坦克殲擊車來使。不過在此期間,P40坦克仍然還處於測試階段,具體的量產日期還非常模糊;況且P40坦克是當時義大利性能最好的坦克,把它改裝成自行火炮有人覺得過於浪費。
  • 輕型坦克改裝而來的坦克殲擊車,如何成為T-34中型坦克的噩夢
    如果熟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裝甲車輛的人,都會先想到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確實,在德國的坦克序列裡,這兩種坦克都是一等一的強者。但是如果說起坦克殲擊車,估計大家就很難找到一個明星產品了,畢竟德國的坦克殲擊車數量較多,要找出個頂尖產品來還真不容易。
  • 四號突擊炮和四號殲擊車有什麼區別?德軍為何要裝備這兩款武器?
    四號突擊炮和四號坦克殲擊車是二戰德軍同時裝備的裝甲武器,它們都是以四號坦克底盤為基礎,安裝一門前向火炮製成,兩者形制和性能都差不多,為何德軍要不嫌麻煩的安裝這兩款裝備呢?四號坦克殲擊車兵種之間關於資源的爭奪在許多國家內都有,德軍當時也不例外。
  • 狡猾獵手,兇悍炮,為了大戰使勁造:憶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
    【軍事家二戰專欄】地面猛虎篇-稀有戰車列傳: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 稀有戰車列傳: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A)技戰史(下) 四.
  • 狡猾獵手,兇悍炮,為了大戰使勁造:憶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A)
    【軍事家二戰專欄】地面猛虎篇-稀有戰車列傳: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稀有戰車列傳: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A)技戰史(下)四.1945年1月,第7裝甲師第25裝甲團的四號坦克被打得只剩下編制數量的一半。該師接收了一批L/70(A)和L/70(V),補入第25裝甲團充當坦克使用。但接下來又是一輪又一輪的激戰,到2月,全師的四號坦克殲擊車數量只剩10輛。這些車輛在隨後但澤的戰鬥中全部損失。
  • 為擊敗德國虎式坦克而生,用SU122底盤改裝出來的SU85坦克殲擊車
    但部隊除了文字報告外,怎麼也拿不出一點像樣的證據,所以史達林也難以相信德國人真的拿出重型坦克了。直到1941年1月,某個大意的德國車長在指揮虎式重型坦克戰鬥時,因不慎落入蘇軍陷阱而慘遭蘇軍圍攻,最後還把自己的虎式重型坦克丟給了蘇軍。
  • 二戰羅馬尼亞TACAM坦克殲擊車,用蘇聯的坦克和火炮打造武器
    二戰時的羅馬尼亞雖然只是一個僕從國,但是在武器裝備上仍然表現出了不小的創造力,曾自行設計改裝了多款裝甲武器,其中TACAM T60型坦克殲擊車,就是該國利用繳獲的蘇式坦克和火炮改裝的武器。TACAM T60型坦克殲擊車山窮水盡的國內工業如果僅從小國的圈子來看,二戰前的羅馬尼亞絕對算是矮個子裡的高個,自給自足問題不大
  • 追獵者並不先進,是二戰德國無奈的選擇,它的缺點同樣不少
    追獵者坦克殲擊車作為二戰最有名的裝甲武器之一,被公認為二戰德國的救命稻草,誠然它易於生產、結構簡單耐用、打擊能力夠用的特點,確實是當時德軍最佳的選擇,但是同樣應該看到,追獵者本身的設計也有不少的缺點。,另一方面考慮設計一種輕型坦克殲擊車,用來彌補三號突擊炮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