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下旬冬小麥氣象信息看4月初農事操作

2020-12-18 騰訊網

【內容提要】本旬我省氣溫較上旬有所降低,麥區旬平均氣溫7~13℃,接近常年或偏高1~2℃,日照大部地區平均每天9~11小時,光溫條件有利於冬小麥起身期生長。旬內主麥區仍無有效降水,但結合灌溉,目前大部分麥區墒情適宜。據省氣象臺預報,未來10天(4月2~10日)麥區有一次弱降水過程,且氣溫波動較大,北部地區將出現大風天氣。建議麥區應根據苗情、墒情,做好肥水管理。

一、本旬天氣概況

降水:本旬主要降水過程主要出現在3月21日、28~29日。旬降水量分布(圖1):唐山、廊坊、滄州三市大部0.1~11.3毫米,其中降水量超過5毫米的地區分布在唐山中部。與歷年同期相比,唐山中北部、滄州中部偏多1成~1.5倍(1.1~6.0毫米),其他地區偏少1成~1倍。

氣溫:旬平均氣溫分布:保定西北部0.8~6.5℃;其他地區7.3~13.0℃(圖2)。與歷年同期相比:唐山、廊坊、滄州三市,保定中北部,衡水北部接近常年;其他地區偏高1~2.8℃。旬極端最低氣溫:保定西北部-6.3℃,其他地區-4.9~4.7℃。

日照:本旬我省多晴好天氣,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區旬日照時數90~120小時,較常年偏多10~40小時。

二、農業氣象條件評述

本旬我省麥區大部分冬小麥處於起身期,旬末南部部分麥區開始拔節,發育期接近常年略偏晚。

受冷空氣影響,本旬氣溫較上旬有所下降,麥區旬平均氣溫7~13℃,接近常年或偏高1~2℃;旬內多晴好天氣,日照充足,光溫條件利於冬小麥恢復生長。

旬內主麥區仍無有效降水,各麥區陸續開始進行春灌,據田間考察,目前我省麥區大部分墒情適宜,水分條件能夠滿足冬小麥現階段生長發育的需求。

三、未來天氣及農事建議

據省氣象臺預報,預計未來10天(4月2~10日):6~7日,北部地區有偏北風4~6級;7~8日,全省平均氣溫下降4~8℃;9~10日,全省大部分地區有小雨或零星小雨。總體來講,氣溫與常年相比,唐山北部偏低1~2℃,唐山東南部、滄州東部、衡水、邢臺、邯鄲地區偏高1~2℃,其他地區接近常年。

目前我省冬小麥大部處於起身期,南部地區已經開始拔節,對水分需求增加,且各地氣溫回升仍不穩定,建議:

1、我省冬小麥即將進入拔節期,正是冬小麥的需水臨界期,各地應根據苗情、墒情科學運籌肥水。

2、隨著氣溫不斷上升,氣象條件利於冬小麥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各地視情況做好冬小麥根腐病、紋枯病、吸漿蟲、麥葉峰、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相關焦點

  • 順平開展冬小麥越冬氣象服務
    12月14日,順平局組織氣象服務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積極開展冬小麥越冬期株高、密度、分櫱數、大櫱數等生育狀況及土壤墒情調查。同時,積極做好決策氣象服務及公眾服務,製作發布農用天氣專報和設施農業天氣預報等服務產品,提醒農民加強田間管理和溫室大棚管理;通過釘釘群、微信群、簡訊平臺等渠道將預報預警信息和服務產品及時發布;向農民提供農事建議,提醒加強麥田管理,加強跟蹤服務工作,確保小麥苗期正常生長順利越冬。
  • 2020年全國冬小麥播種3.32億畝
    摘要:在中央一號文件的指示下,2020年全國冬春蔬菜播種面積8400餘萬畝,較往年增長了2%左右,冬小麥播種面積達3.32億畝,預計今年雜交玉米可供種16.4億公斤,雜交水稻可供種4億公斤。
  • 新蔡縣氣象局多舉措氣象服務為冬小麥越冬護航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彬 通訊員 張毅恆)近日,新蔡縣氣象局業務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調查冬小麥苗情長勢和土壤墒情,做好冬小麥氣象保障服務。業務技術人員仔細查看冬小麥苗情、墒情,及時將天氣預報送到種植戶手中,提醒通過簡訊、大喇叭、電子顯示屏、微信等多種渠道密切關注冷空氣活動和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根據調查結果提出冬灌、保墒等具體冬季農田管理措施,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映象網駐馬店新聞熱線:0396—3599908,投稿郵箱yxwzmdpd@163.com。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春季燈籠花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形成的一種用來表示季節變遷及指導農事的曆法,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不過,二十四節氣對應日曆月份是從2月開始的,2、3、4月是春季,立春、雨水在2月,驚蟄、春分在3月,清明、穀雨在4月;按照這種方法,哪個節氣在哪個月都能對應上。
  • 省氣象局給出這4組詞
    全省入春偏早10—19 天,冬小麥發育期明顯提前。二是風大。1—4月份平均風速2.2米/秒,較去年同期偏高0.1米/秒。三是降水總體偏多,各月分布不均。今年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161毫米,較常年同期(122毫米)偏多3成,特別是1月份降水比常年偏多3倍,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值,多地達到同期極端值。
  • 西平縣開展冬小麥苗情土壤墒情調查做好越冬服務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馮佔華 通訊員 付想)12月18日,西平縣氣象局農氣技術人員深入到西平縣二郎鎮張堯高標準農田示範區,開展冬小麥越冬前苗情和土壤墒情大田調查,為冬季麥田生產管理提出科學、合理的農事建議。
  • 阿瓦提縣2020年冬小麥適宜播種期預報
    阿瓦提縣氣象臺發布2020年冬小麥播種期預報:預計2020年冬小麥適宜播種期接近常年,略偏晚,可播期為9月25日至10月13日,適播期為9月29日至10月10日。一、預報依據1、冬小麥適播期的農業氣象指標常規播種的冬小麥以日平均溫度14~18℃播種為宜,冬前≥0℃積溫達到350~650℃,越冬開始時有2~4個分櫱,主莖4~5片葉,利於安全越冬,形成較高產量。
  • 我國北方冬小麥總體生長順利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記者王立彬)目前我國北方冬小麥進入拔節孕穗期,麥區大部墒情較好,小麥生長發育順利。記者20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目前我國西北大部、華北、黃淮東部冬小麥進入拔節至孕穗期,新疆北部、青海東部局地仍處於起身階段;黃淮中西部、江淮、江漢、陝西關中等地進入抽穗開花期;西南地區大部進入開花至乳熟期,雲南東部已成熟。全國冬小麥一二類苗佔比分別為22%、78%,一類苗較上周增加1個百分點,二類苗較上周減少1個百分點。
  • 農業氣象服務有了「私人定製」 晾曬農產品、捕撈蟹苗、播種早稻看...
    溫州網訊(記者 溫婉)晾曬農產品、捕撈蟹苗、播種早稻……這些都離不開農業氣象服務信息。近日,記者從市氣象局了解到,為幫助農戶把握最佳農時,市氣象局推出「選天」微信小程序。這項基於個人位置的「私人定製」,將為農事勞動提供更精確更周到的農業氣象服務,為我市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選天」小程序主要包括三塊功能。一是結合短時臨近逐小時天氣預報和多天逐日天氣預報給出任意地點的農事活動適宜性判斷。二是作為農戶和消費者聯繫的橋梁,提供農產品購買或採摘指引。農戶發布基於位置的產品信息,消費者可以搜索指定日期、區域的農產品了解基本信息,也可直接導航到產地。
  • 濰坊寒亭:開展多代表地段冬小麥越冬期調查
    12月8日,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氣象局工作人員到東楊家埠村,選取多種代表性地段進行冬小麥苗情長勢和墒情調查。工作人員發現,今年冬小麥苗情和土壤墒情較好,但也有小部分麥苗由於氣溫偏高導致出現分櫱過旺的情況。
  • 近十多年來晚霜凍對河北冬小麥危害回顧
    PART1 晚霜凍害的基本情況 河北冬小麥自返青恢復生長後至4月中下旬,每年都會遇到程度不同、次數不等的平流或平流輻射型複合霜凍,約5~7年發生一次較重的晚霜凍害。氣象記錄河北冬麥區最晚的晚霜凍發生於1976年5月4日(霸縣、固安)。
  • 入職季,幾位氣象前輩為新人送上「職場秘籍」!
    如今,幾乎不再需要人工對自動觀測數據進行質控,多數情況都是省信息中心發現有數據缺測或者其他疑誤數據後在業務群裡提示臺站修改。從主動變被動,心理上難免會有鬆懈,所以,一定要及時看業務群的消息,對觀測場儀器設備的常見問題爛熟於心、能隨時隨地變身「修理工」,保證數據及時、準確的上傳。
  • 春小麥播種及苗期管理及冬小麥返青期技術要點
    (二)種子處理播前曬種(1-2)天,播前拌種每100公斤麥種幹拌40%拌種雙(160-170)克,充分拌勻後堆悶4-6小時後播種。或用敵委丹包衣,每100公斤麥種拌3%敵委丹180克加少許水稀釋包衣,晾乾後即可播種。
  • 各地陸續開始播種冬小麥
    隨著天氣轉涼,冬小麥適播期到來,地區各地抓緊時間播種冬小麥。9月20日,阿瓦提縣塔木託格拉克鎮託萬克塔木託格拉克村開始播種冬小麥。在一片冬小麥高產示範田播種現場,村民麥麥提·吐米爾緊跟著拖拉機,視線始終不離拖拉機後面的播種機,拖拉機速度快不快、下種是否均勻他很敏感,如果拖拉機速度快了,他會提醒駕駛員;如果下種不暢,就會叫停拖拉機;如果有什麼問題,農業技術員過來解決問題。
  • 加強田間管理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
    11月14日,在和碩縣新塔熱鄉則格德恩阿茨村一處冬小麥地裡,和碩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員向種植戶講解冬小麥越冬知識。(特約記者 布音克西克 攝)眼下,和碩縣69000畝冬小麥即將進入越冬期。為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和碩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員深入田間地頭,查看冬小麥長勢,給種植戶們講解冬小麥越冬知識。今年,和碩縣新塔熱鄉則格德恩阿茨村村民曹曉江種植了90畝冬小麥,14日,農技人員來到他家地裡查看冬小麥的生長情況,細緻地講解冬小麥越冬知識。曹曉江說:「這幾年,我每年都種麥子,單產一直保持在600公斤以上。今天聽了技術人員的講解後,我對冬小麥如何安全越冬有了進一步了解。
  • 我國冬小麥遭遇寒潮考驗
    小麥我國華北和新疆大部分冬小麥基本進入越冬期,四川及江淮地區部分冬小麥仍處於分櫱階段,個別區域冬小麥處於三葉期。本周北方寒潮南下,華北最低氣溫在-15℃,黃淮一帶最低氣溫接近-10℃,江淮及南方最低氣溫為-5℃。冬小麥具備一定耐低溫特性,但入冬以來,北方尤其是華北長期缺乏有效降雪,冬小麥抵禦寒潮的現實條件較差。
  • 加強田間管理 保障冬小麥安全越冬
    新疆新聞在線網訊(通訊員 都古爾加甫 胡侍琦)眼下,正是冬小麥管理的關鍵時期,博湖縣及時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做好冬季麥田管理工作,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為來年豐產豐收夯實基礎。11月19日,在博湖縣塔溫覺肯鄉科克莫敦村村民柯其忠的麥田裡,縣農業農村局的技術人員正在查看小麥生長情況。柯其忠今年播種了近500畝地的冬麥,由於冬小麥播種進度快,秋播後適時搶墒播種,他的冬小麥普遍長勢良好,麥田呈現出苗全苗齊的喜人景象。
  • 西藏冬小麥栽培技術要點,保障小麥生產的質量和產量
    近些年來講,西藏地區大力發展冬小麥種植工作,為了能夠全面推動冬小麥種植業的發展,需要不斷加深冬小麥栽培技術分析,保障整體的生產管理質量。基於此,本文重點探究西藏冬小麥栽培技術要點,旨在提高冬小麥產量。將種子暴曬2-3天之後要結束種子的休眠期,提高種子的發展率。在品種選擇上需要以本地品種為主,如山冬7號等。適當的早播,結合西藏地區的自然條件,可以在10月6日到10月16日之間播種。控制好播種量,每畝地播種在17.5kg-20kg種子量範圍之間。前期施肥(播種前)主要以有機肥、農家肥為主,每畝地施肥2000kg,充分利用腐熟肥。
  • 冬小麥長勢差和施肥有關?施肥多年,可能你一直沒施對
    由於生長期長達8個月之久,在不同生育期,冬小麥對營養元素的吸收數量和比例不同。因此,專家建議,應根據其需肥動態和肥效時期來科學確定施肥方式。從拔節到開花期是冬小麥吸收養分的高峰期,全生育期總養分需求量55%的氮、80%的磷和90%的鉀都在這一階段。開花以後直到成熟,還需要吸收28%的氮和極少量的磷,基本上不再吸收鉀。一般而言,高產田小麥吸收的養分,尤其是氮,約有2/3來自於土壤。因此,提高土壤肥力是實現小麥持續高產的關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