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進步催生出了先進武器,也使得戰爭越來越殘酷。二戰末,美國研製了原子彈。蘇聯也迅速跟進,1961年蘇聯在新地島試爆了「大伊萬」即「沙皇炸彈」。這次核爆的威力相當於5000萬噸TNT,並足足令亞歐大陸南移了9mm,全球通信也因此中斷了1小時。在如此強大的衝擊波和輻射下,幾乎沒有生物能生存,堪稱滅國武器。不過儘管「大伊萬」的威力空前絕後,但要論真正的滅國武器,它還不夠格。
有一種核彈雖然威力一般,但殺傷效率卻沒有任何武器能媲美。1950年美國科學家就提出了鈷彈。在此基礎上,有人提議將氫彈的鈾238外殼替換成鈷59外殼,當鈷59吸收了氫彈爆炸產生的中子後就會產生放射性極強的鈷60。鈷60的半衰期長達5年,期間將源源不斷釋放高強度的伽馬射線,而一般核彈的輻射僅數月就降至極低水平。科學家推算只需一枚小型鈷彈就能令美國和加拿大變成無人區。
如果將一枚2000萬噸當量的鈷彈在平流層引爆,放射性塵埃將擴散全球,整個世界都將進入漫長的「核冬天」,效果堪比6500萬年前襲擊地球的小行星。鈷彈的威力遠低於氫彈,但殺傷效率卻是後者的幾何倍數。
不過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武器自然也無法吸引西方政客,同時科學家及和平人士對其也相當抵制。就連美蘇也聞之色變。各國也達成了共識,禁止開發這種貽害全人類的武器。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任何國家都應該有基本的道德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