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鐘,南海專場
廣東衛視獨家推介
在這裡,你會玩嗎?
在廣東衛視《行進大灣區》第四期當中,千燈湖、西樵山、漁耕粵韻園、康有為博物館、夢裡水鄉、九江龍舟等眾多南海揚名海內外的絕美風光和人文風情,濃縮為30分鐘節目,實在讓人意猶未盡,流連忘返。
走進「珠江文明的燈塔」
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提到南海,許多朋友第一印象是這裡有一座西樵山。的確,西樵山被譽為「珠江文明的燈塔」,來「西樵攬勝」自然也成為遊歷南海的第一站。
「欲攬西樵勝,先應訪白雲」,白雲洞被稱為西樵眾多景點之首,值得一遊。白雲洞不遠,便是「奎光樓」,樓外一幅巧妙的「魁星踢鬥」圖,暗含「正心修身、克己復禮」的古訓。千百年來,人們在這裡祈求文昌高照、學運亨通。
西樵山以「理學名山」之名譽滿天下,著名的三湖書院便坐落於此。五百多年間湧現出像康有為、詹天佑、陳啟沅、鄒伯奇等一批文賢英才,可謂人傑地靈。
離三湖書院不遠處,是石燕巖採石場遺址,這裡是我國保存最好的水下採石場遺址。經過多次的水下考古,慢慢揭開了這個古老採石場的神秘面紗。從明代到清代,嶺南的石料基本出於此地,鬼斧神工的石坑石峰,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而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還有珠三角地區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桑基魚塘。塘基植桑、桑葉養蠶、蠶沙餵魚、魚糞肥塘、塘泥肥桑,如此循環。千百年前的農耕模式依舊在這片一萬多畝的桑基魚塘中上演著,這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
多才多藝+理財高手
康有為還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南海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達士,康有為就出生在這裡。跟隨海菲的腳步,大家來到位於南海丹灶的康有為博物館,一日穿越百年,了解這位「南海先生」的跌宕人生,感受傳承至今的「有為精神」。
除了政治家身份之外,康有為同樣是一位出色的旅行家,他一生遊遍亞、非、歐、美,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甚至還在墨西哥投資過房地產,算得上是國內房地產投資的先行者了。
晚年他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和時間去研究書法作品,並且對自己收藏的繪畫作品逐一進行了記錄和點評,寫成《萬木草堂藏畫目》。上世紀九十年代,康有為的外孫潘芳將這幅作品捐贈給了南海博物館永久收藏。
探尋一代宗師足跡
一招一式盡顯武俠奧義
南海自古名人輩出,這裡的人才也是能文能武。告別康有為故居,體驗家海菲帶領大家去感受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因為南海還是黃飛鴻、葉問的故鄉。黃飛鴻以南拳改進的「南派醒獅」風靡全球華人,至今仍有不少年輕人熱衷求學。
而葉問的詠春拳更是為大家耳熟能詳,是世界上流行最廣的武術拳種之一。詠春傳承人董崇華先生是葉問第二代傳人、曾師從葉準,在他的親自指導下,海菲這次就變身「詠春小學徒」,以身試招,感受詠春拳術裡蘊含的「止戈為武」的武術傳統和智慧。
「居住在景區裡、生活在公園中」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以來,南海的文旅發展更是進入了全新篇章,吸引了許多遊客們前來體驗。作為南海致力打造的「連片鄉村振興先行區」,夢裡水鄉的環境讓裡水人實現了「居住在景區裡、生活在公園中」的夢想。
豐富的水文資源也讓南海的龍舟文化發揚光大。在當地有個被稱為「傳奇」的九江女子龍舟隊,要知道這支成立於2008年的隊伍,在2017年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上,包攬了女子龍舟項目的所有金牌,當時隊伍的平均年齡是42歲。不止於此,龍舟隊在國外的賽事中更是多次登上最高領獎臺,所向披靡。節目中,灣區體驗家海菲加入了這支巾幗不讓鬚眉的隊伍,一起感受龍舟的魅力。
龍舟基地所在的璜磯社區毗鄰西江,璜磯鷺鳥天堂上白鷺齊飛。走過鷺鳥天堂,便是煙橋古村,村子裡綠樹環繞,流水潺潺,斜陽晚煙,種種鄉情油然而生,道盡了內心的柔軟,500多年的風雨洗禮成就了繁華之外的悠然天地。
新晉網紅打卡地
體驗科技智慧的結晶
文化底蘊和優美風光是南海的吸引力,作為一個創新之地,南海的旅遊資源還不止這些。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不斷地深入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當中,大千燈湖商圈也闊步邁入了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成為了人們來到南海必去的打卡地。
這裡高樓林立卻不乏別致景色,也不乏智慧科技帶來的改變。2020年元旦起,千燈湖AI公園3輛全球首款L4級自動駕駛無人車百度「阿波龍」無人車正式運營,並免費面向市民開放使用。
南海,正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宏偉篇章中一首抒情的散文詩,每每讀行至此,總讓人不由得放慢腳步,領略孕育珠江文明的自然風光,追尋文人名士的悠悠足跡,感受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見證智慧科技的新奇魅力。
本地街坊也不敢說全部去過
收藏視頻慢慢玩
南海發布微信編輯部
來源: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海旅遊
編輯:麥盛波
審校:溫愛霞、吳碧霞、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