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技創新,深化數字經濟合作……中方願同東協一道建設中國—東協信息港,推動數字互聯互通,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習近平
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致辭,其中對深化中國與東協數字經濟合作提出了具體倡議。
以此為遵循,廣西緊抓中國—東協信息港建設重大機遇,充分發揮好中國—東協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中國—東協技術轉移中心等平臺作用,通過共建中國—東協科技城、推進南寧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建設等舉措,加強面向東協的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合作,助力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強基礎,加速數字互聯
「總書記的重要致辭為公司未來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中國—東協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魯東亮告訴記者,該公司肩負著建設運營中國—東協信息港的重要使命,公司將繼續夯實建設基礎設施、經貿服務、技術合作、信息共享、人文交流5大平臺,提升數字經濟技術水平,深化雙邊人文交流,全面提升雙方數位化水平。
2019年,中國—東協信息港建設正式納入國家戰略規劃,廣西根據總體規劃要求,出臺《中國—東協信息港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1年)》等「1+4」系列文件,著力建設面向東協的數字基礎設施。
如今,該公司圍繞東協國家建成了亞歐5號、亞太直達、亞非歐1號3條國際通信海纜,在廣西建成開通了中國聯通南寧國際局、北海國家頂級域名解析節點、中國—東協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節點等重要通信節點,建成運營了中國電信東協國際信息園、中國—東協信息港南寧五象遠洋大數據產業園、京東雲(北海)雲計算數據中心等雲計算基地,建成開通中越、中緬、中老12條跨境陸路光纜系統。
海陸空全方位的信息基礎設施打通了中國與東協的信息大通道,極大提升了中國與東協信息通信互聯互通能力,為中國與東協進一步發展數字經濟奠定堅實基礎。
練內功,發展數字經濟
暢通、高效、共享——在打造面向東協的「數字絲綢之路」中,廣西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苦練內功,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培育發展壯大數字經濟新動能。
「我聆聽了總書記關於『提升科技創新,深化數字經濟合作』的倡議,倡議為中國和東協打造數字經濟高地、實現數字互聯互通指明了方向,也為廣西和東協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帶來了發展新機遇。」12月11日,華為公司廣西辦事處總經理趙蕊介紹,華為根植廣西30年,已成為廣西政企各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首選合作夥伴。
近年來,圍繞服務數字廣西和中國—東協信息港建設,華為將5G、雲、人工智慧、鯤鵬等領域的技術優勢與廣西城市治理、公共服務以及汽車製造、港口物流等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夯實廣西信息基礎設施;打造立足廣西,服務東協的鯤鵬產業生態,為東協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廣西算力,落地中國—東協(華為)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推進人工智慧和各行業深度融合,為廣西和東協企業創新孵化提供助力,加速數字產業化進程。
建設「數字絲綢之路」,為數字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機遇,讓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八桂落地生根,為廣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加快發展、轉型升級、全面提質奠定堅實基礎。
數字基礎設施能力不斷提升——
截至10月底,全區累計建成2.6萬餘個5G基站,5G網絡信號在14個設區市主城區實現連續覆蓋、重點區域場所深度覆蓋。數據中心建設步伐加快,南寧市成為中國移動5G十大標杆城市和面向東協的5G示範城市。
鯤鵬產業、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簡稱「信創產業」)相繼落地——
2019年9月,自治區政府與華為公司籤訂《鯤鵬計算產業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廣西千億級鯤鵬產業生態建設。浪潮、長城、同方等信創硬體龍頭企業在廣西建成PC終端(含筆記本電腦)、伺服器、網絡產品等信創硬體生產線7條,預計年產值345億元;金山辦公、永中軟體、人大金倉、東方通等18家信創軟體企業落戶廣西,推動信創產業成為助力廣西數字經濟發展新引擎。
如今,中國—東協信息港廣西「一基地、一中心、一主軸、兩組團」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南寧、欽州、北海、桂林、柳州等地數字產業要素、人才、資源加速匯聚。2019年,我區提前一年實現「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過30%」的目標,全國排名第13位。
搭平臺,深化數字合作
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期間,中國—東協信息港論壇及5G網絡建設與應用論壇、人工智慧峰會、北鬥應用與產業發展合作論壇、鯤鵬數字新生態產業論壇、數字絲路產業合作論壇等多個分論壇同期舉行,各方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和智能互聯、數據互通等交流討論,籤訂一批數字經濟合作項目。
共建「數字絲綢之路」,共享網絡發展紅利。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中國與東協經濟社會發展再添強勁動力——
經貿服務水平不斷提升。2019年5月,中國—東協信息港公司與新加坡勁升邏輯公司籤訂多式聯運物流信息平臺合作協議,就海運訂艙、貨櫃信息數據共享等業務深化合作,實現了國內首次國際貿易海關申報的「一單兩報」。我區搭建北部灣港「智慧灣」平臺、中國—東協商貿通數位化平臺、中國—東協航運交易平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多式聯運綜合信息平臺、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廣西邊境口岸互市貿易結算互聯互通信息平臺等,針對性地解決了中國—東協雙邊貿易面臨的附加值低、互補性不足、交易成本高、便利化程度低等問題,提高了貿易便利化水平。
政商各界交流日益頻繁。我區藉助中國—東協互聯互通合作委員會、中國—東協中心等現有機構,建立中國—東協信息港工作聯繫機制,利用會議、論壇、展會等各類平臺,推動中國與東協各國使館、企業、團體、智庫等開展多層次、寬領域交流,求同存異、凝聚共識,促進雙方戰略互信,促成雙方「有來有往」常態化。
技術合作更加深入寬泛。我區支持區內有條件的企業和科研院所在東協建立「創新飛地」,搭建綜合性創新創業平臺。中國—東協(華為)人工智慧創新中心、中國—東協信息港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華為(南寧)軟體開發雲創新中心、中國—東協區塊鏈創新中心、中國—東協信息港雲端智能創新產業研究院、北部灣大數據交易中心等一批創新應用平臺相繼組建。11月26日,中國—東協技術轉移中心曼谷創新中心和中泰東協創新港、中國—東協地球大數據區域創新中心正式揭牌。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致辭精神,爭做『數字絲綢之路』開路先鋒。」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總工程師周鳴表示,我區將強化中國—東協信息港的建設機制,與東協國家共同建設好中國—東協信息港,共同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推動中國—東協信息港成為中國與東協各國網絡互聯之港、信息互通之港、文化交融之港、合作共贏之港和成果共享之港,努力成為中國與東協的「數字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