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提到黃奕,幾乎很少有人不搖頭。
她是「麻煩不斷小姐」,深深陷入一場場狗血四濺的負面新聞中。與前夫在網絡上互撕、與富商傳緋聞、與同行針鋒相對互掐……
7年後,久未露面的她,在參加綜藝《演員請就位》第二季後上了熱搜。
但我發現,43歲的黃奕好像哪裡變了。
在經歷了各種風雨之後,曾經那個直來直去,不甘心比人差的「小燕子」,身上竟多了一份柔軟,一份對於過往的「接納與臣服」。
01
決定參加《演員請就位2》之前,黃奕打電話徵求趙薇意見。
趙薇說,你就當成是學習。
黃奕雖然感到壓力,但還是很聽話地參加了。
年齡相仿,當年同是紅極一時的「小燕子」,如今趙薇成為了臺上的導師,而黃奕卻變成了市場評級為B的學員,這種落差一般人還真不一定能承受。
然而,錄製結束後,黃奕發了三張和趙薇的合照,並配文:「有兩個姑娘。」
以前,有人把她和趙薇放在一起比較,黃奕會心有不甘地說:「我們是兩片不同的樹葉。」
如今,這5個字簡簡單單,沒有自卑,沒有沮喪,有的僅是淡然和接納。
這對黃奕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曾經的黃奕,是一個十分自我的人。
在拍《上錯花轎嫁對郎》時,就不太會顧及別人的感受:
她演戲時常常過於投入,不會看機位,攝影師只得時刻追著她拍;
她有時會粗心大意弄花妝容,化妝師要隨時補妝,叫苦連天;
整個劇組除了導演,幾乎沒人覺得她是一個好相處的人。
而這一次,她好像收斂起自己身上的「刺」,溫溫順順站在臺上,真實地袒露自己,接受來自各方面的評價,與從前簡直判若兩人。
雖然最後被淘汰,但她也沒有流露出一絲憤懣或難過,反而由衷感謝這個舞臺,讓她找到新的自己。
她在微博裡寫到:
「如果說還有什麼遺憾,就是一直想在節目中留下一個立得住的、能讓人記住的角色,但還沒有做到,沒有遇見,所以,下個作品見!人生由我,任何機會我都不想放過。」
時隔多年,黃奕不再自視清高,對於現在的自己,有著清醒的認識。
接納真實的自己,氣定神閒地面對生活,這樣的狀態很好。
02
不僅如此,關於過往婚姻的傷痛,黃奕也一併接納了。
婚姻,曾是黃奕心裡最深的痛。
她曾坦言:「第一次是為了結婚而結婚,是因為想結婚而結婚。」
這種糟糕的婚姻觀,造就了她生活中的一系列混亂。
卻很少有人知,這其實是源自於她原生家庭的傷。
黃奕的父母離異,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她怨恨父母把她當一個皮球一樣踢來踢去,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長大以後,她渴望家庭生活,急著想把自己嫁掉。
第一次婚姻,她和姜凱才認識41天,便急匆匆步入婚姻。婚後,才發現兩人根本不合適,不到一年便離婚了。
第二次婚姻,為了女兒而結婚。結果,女兒三個月時,她就遭遇家暴。
為了女兒,她選擇和黃毅清撕破臉。
兩人為爭奪女兒的撫養權在網上互撕7年,暴露彼此不堪的一面。
黃毅清不斷造謠黃奕婚內出軌、罵女兒、虛報年齡等等;黃奕則曝光黃毅清家暴自己的照片……
在這種模式下,黃奕越是用力反擊,對方就越變本加厲地造謠中傷她。
鋪天蓋地的負面新聞,讓黃奕遭受了萬人辱罵。
演繹事業全面崩塌、廣告商解約巨額索賠、創業血本無歸……
殘酷的生活,把她一次又一次地逼向絕境,無情地將她撕碎。
陷入人生低谷的她,整日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敢上網,不敢出門、不敢看手機、不敢聯繫朋友。整夜整夜失眠,大把大把掉頭髮。
這一切痛徹心扉,也讓她開始反思:
為何在此前的人生中,她越是用力想要反抗什麼,強烈想要得到什麼,就越會體驗到失敗?
為何她的生活總是不由自主,越走越偏,甚至走到自己最不願意面對的局面?
藉由自我探索,她漸漸想明白一件事:
原來,阻礙自己解脫的障礙,恰恰是自己對解脫的欲求和對現狀的反抗。
就像張德芬老師曾說:
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
當你越是抗拒某些事情、某些情緒時,你就會聚焦在那些事件和情緒上,這樣就賦予了它們更多的能量,它們就變得更強大了,直到淹沒你的生活。
反而,當你學會接納自己,接受人生的不完美,心甘情願地「臣服」於過往經歷,才是唯一能找尋到光的出路。
她在巨大的傷痛與黑暗中,領悟了這一點,開始接受自己現在的狀態,開始改變。
她試著修復和父母的關係,與原生家庭和解,諒解了父母的不容易。
她寫信給父親:
我們都是第一次為人父為人母,我們需要用愛去包容,去化解,因為我不希望我的經歷,我的傷疤複製在下一代,我希望我可以有能力改變命運。至於曾經讓她遍體鱗傷的婚姻,如今,她也不再抗拒,大方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失敗。她自嘲道,都在談論女演員的中年危機,而我的危機不是30+、40+,而是結婚+。
她終於放下執著,把生活的重點放在演藝事業和陪伴女兒成長。
曾經那個任性、自大的黃奕,沉下心來開啟自己的事業。
她放下明星的身段做推銷。做月子會所,每年初一早上,她化好妝,穿上中式紅襖,都會挨家挨戶送紅包和福袋,給客戶拜年。
後來,她投資做創意蛋糕,沒錢宣傳,就親自帶著蛋糕去寫字樓請人試吃。她的品牌就這樣一步步地成為了「蛋糕界的愛馬仕」。
就這樣,黃奕終於成功卸下周身的負面標籤,坦然地、腳踏實地地走在自己選擇的人生路上。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因為失去過,才會格外珍惜。氣定神閒的背後,是與過往的和解。原諒過去,擁抱自己,感恩生活,好好活著。」
這段話,道出了黃奕淬火重生的心聲。
與其執著於痛苦,用一種激烈、抵抗的態度生活,不如試著放下這種反抗,把痛苦看作一次促進成長的契機。
只有當你能夠接納身上所發生的任何事情時,你的內心才會真正的強大起來,你才能找到一條真正通往幸福的道路。
心靈導師丹·米爾曼說:
「臣服不是消極地接受,臣服是將每個挑戰都視為靈性成長和意識擴展的方式與機會。」
都說,生命有裂縫,陽光才照得進來。
但前提是,你要看見裂縫,接納裂縫,臣服地允許陽光照進來。
像黃奕那樣,放下對痛苦的執著,把注意力投向自己的內在空間 ,療愈就開始了。
03
黃奕的成長故事,之所以讓我動容,是因為從故事裡,我仿佛看到了自己。
那些年輕時犯的錯,受的傷,總是會在不經意之間觸動內心。
人到中年,如果不坦然接受,不徹底臣服,真的是會越活越累的。
漫漫人生長路,一路風雨兼程。
很多時候我們都跟黃奕一樣,背負著別人看不見的傷,默默地向前行。
奧普拉在她的書《我堅信》中說:「我堅信,所有障礙都有意義,能否敞開心扉從這些挑戰中學習,就是成功與被困之間的差距。」
深以為然。
很多人認為接納和臣服代表軟弱,失敗和放棄。
這其實是不對的。
臣服,
不是要你假裝喜歡任何事情或否定你真實的感受;
不是讓你隨波逐流,讓人佔你便宜;
更不是壓抑隱忍,放掉個性,讓你放棄自己的力量。
反而,它是一種積極的直覺的生活方式,一種會隨著你對當下變化及未知的事產生信賴而成長的力量。
只是,想要心甘情願做到「臣服」真的不容易。
那我們又該如何學會臣服呢?
1、擺脫小我的套路,放下對痛苦之身的執著
小我的心智完全被過去制約,總是在苦苦尋求別人的認同。
它讓我們把注意力投向外在,過於在乎別人的評價。當別人無法給到我們想要的評價時,我們就會失望沮喪,甚至憤怒。
求諸於外,我們會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因此,學會臣服最重要的是,全然接納自己,發自內心地認同自我。
2、放鬆身心,釋放你對事情「應該」如何發生的固定想法
通過放棄「我」的偏見和喜惡,臣服於生活本身。
正如黃奕在《超級演說家》中說過的一句話:
「上錯花轎,是命運的安排;但堅持走對路,是我的選擇。」
臣服,是讓你懂得什麼時候該堅持,什麼時候該放下,讓你能夠拿回人生的主控權。
盡你所能向生命開放。擁抱烏雲,就像擁抱晴天一樣愉悅。
3、清理過去,學會寬恕
露易絲海在《生命重建》中,分享了一個清理練習,值得一試。
首先,把你想要清除掉的所有事情列在一張清單上。
然後問自己:
如果要拋棄這些過往,我需要做哪些事情?
我去做的意願程度是多少?
拒絕的程度有多大?
最後,誠實地面對自己,找到內心的答案。
清理的同時,寬恕自己,寬恕他人。
愛是療愈的良方,而寬恕是通往愛的途徑,能化解怨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拋棄過去走進現在。
村上春樹說,那些艱難時刻,都在日後開花結果。
一個真正臣服的生命,會在經歷痛苦和糾結之後,堅持探尋和發現,最終美麗地綻放。
最後,我想說:
人生有一種艱難,是一再經歷痛苦的生活,重新開始。
人生亦有一種幸福,是臣服之後,找到真正的自己,勇往直前。
與親愛的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