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言】
政治家秘書,是政治家安危的最大風向標。
12月4日,《朝日新聞》報導稱,東京地方檢察廳準備用「略式起訴」的方式,追究前首相安倍晉三第一秘書及安倍後援會事務擔當者兩人違反《政治資金規正法》的相關罪行。
之前的3日,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東京地方檢察院特搜部就參加賞櫻會的前一天,安倍事務所邀請選舉地盤上的參會選民舉辦宴會一事,希望以「喝咖啡」(任意聽取)的方式,請安倍做出說明。
其實早在11月23日,一向以安倍首相鐵桿粉絲為報導特色的《讀賣新聞》,就刊登了獨家新聞,說東京地方檢察院請安倍第一秘書「喝咖啡」,談賞櫻會前一天召開的宴會是不是由安倍事務所補貼了一部分費用。
要知道,日本的特搜部從來不會貿然請人「喝咖啡」,請前首相的第一大秘「喝咖啡」就更非同小可。
《讀賣》報導說,實際上安倍事務所為這一宴會支付了800萬日元(約50萬人民幣),換句話說用於「賄選」的金額巨大。安倍有了這樣的「汙點」,不管檢察院是否追究安倍責任,至少安倍第三次出來當自民黨總裁、內閣總理的願望很可能就此泡湯。
11月24日,被《讀賣》報導後,安倍回答記者採訪(圖/《讀賣新聞》)
檢察院以及像金魚屁股上掛著的糞一樣跟在安倍身前馬後的《讀賣新聞》,如果沒有現任首相菅義偉的旨意,他們是不敢輕舉妄動的。安倍絕地反擊,也需要從對方的秘書、對方陣營中的議員那裡入手。
兩個陣營發動戰爭前,這樣的代理戰爭在日本屬於常態。
安倍身體
一個國家領導人的身體狀況,幾乎比任何軍事、經濟情報都重要,需要嚴加保密。
安倍辭去首相職務前,情況大不一樣。別說日本了,中國一些自媒體都知道安倍「連續工作147天」,「吐血」、「潰瘍性結腸炎復發」,甚至為日本首相如此辛勞,很有可能辭去首相職務「唏噓不已」。
難道日本首相的健康情報在2020年突然變得不值錢了?
所有信息均來自日本媒體,並非中國自媒體突然有了獲取日本情報的能力,只是翻譯軟體的進步,讓自媒體獲取公開信息的能力強了起來,而官方媒體不肖於報導這種不能確認的新聞,靜觀之際給了自媒體發揚光大的機會。
安倍在超過了佐藤榮作創造的歷史記錄,成為日本有史以來出任首相最長的政治家時,日本的新冠疫情日復一日地嚴重起來。
將近8年的首相任職,讓權力出現了少有的固化,安倍身邊各種充滿了銅臭味的醜聞,除了森友、加計之外,2020年還多了一個利用賞櫻會賄選選民的新疑案。
從國際局勢看,安倍熱愛、追捧的美國川普總統在大選中落敗,日美關係面臨新的調整,安倍此時已經束手無策。
所以,安倍選擇在哪個時間點上辭職,用什麼理由辭職,在2020年8月開始成為日本媒體關心的問題。
2020年8月17日,安倍乘車前往慶應大學醫院(圖/《朝日新聞》網站)
8月17日,日本媒體在首相官邸及慶應大學醫院門口架好了照相機,等待安倍外出看病、檢查身體。安倍進入醫院,七個半小時後才出來。
筆者也算是做過慶應大學的員工,看病的時候常去本院醫院。除了急診,不管看什麼病這裡都是提前預約,幾乎不會有中國國內醫院讓病人等待的情況。安倍身為一國首相,更不會讓他等在數不清的大爺大媽之後,最後一個看病。七個半小時的檢查,說明情況已經相當「糟糕」,日本首相需要更換了。
有乖巧的日本記者,沒有去慶應大學醫院蹲守,等待醫院發布安倍健康方面的情報,而是去安倍夫人身邊探聽消息。一位常年在《朝日新聞》工作過的記者,發現安倍夫人到了8月17日這天也依舊興高採烈,沒有半點焦慮。
首相夫婦是日本恩愛的典範。這邊安倍長時間檢查身體,中國自媒體都報導了「吐血」情況,那邊首相夫人一如既往,對記者問及的首相身體問題「一笑了之」,記者立即得出結論:安倍在為辭職做鋪墊了。
自從8月4日,日本雜誌報導安倍吐血的消息後,自民黨內關心愛護總裁的聲音不絕於耳。開始有人說「首相已經連續工作了147天。」還有人對媒體說,「我就反覆向首相建言,要保護好身體。」中國的自媒體和日本媒體一樣,相信一個國家的首相能一邊吐血,一邊連續工作四、五個月……
其實安倍健康情報的有意洩露,要說的就是一個問題——安倍在創造了就任首相時間最長的紀錄後,現在想辭職了。
誰來接班?
任何企業或者組織的一把手在主動辭職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一定是接班人問題。
現在,日本法律上規定的第一臨時代理首相是官房長官,但安倍內閣還有個副總理,想得出來安倍那時是相當的舉棋不定。
日本媒體喜歡將安倍內閣的副總理麻生太郎描繪成語言粗俗、態度傲慢的政治家。確實,麻生家族從事水泥行業的製造、銷售;對搞土建的人,沒有點麻生太郎的粗俗、跋扈恐怕也壓制不住。但把對待農民工建築隊的風格帶到政界,雖然也能壓制住不少政敵,庇護幾個小兄弟,支撐起一個黨內的派別,但能否獲得日本民眾的愛戴,那就很難說了。
安倍和麻生在國會上交頭接耳(圖/《朝日新聞》網站)
日本最接近內閣高層的記者,從安倍周邊獲得的情報是,安倍內心想讓年過80歲的麻生副首相將自己留下的1年首相時間填滿。從來對安倍忠心不二的官房長官菅義偉和自民黨主管黨務、人事的幹事長二階俊博對此不以為然。二階公開對日本媒體說:「麻生當首相的話,輿論對黨的批判會愈發強烈,到了選舉的時候,黨就會完蛋!」
在知道安倍辭職已經板上釘釘後,菅直接去找了麻生及二階,當仁不讓地堅決要求他們把首相一職交給自己。
可以從電視上看到,麻生在安倍宣布辭職後,嘴比以往更歪了。不能說是菅給氣歪的,但口口聲聲稱「菅」為「Suga」為「Kan」,似乎他根本不認識菅義偉,一直錯讀了他的名字。這有點像在中國把菅(jian)讀成(guan)一樣。當然,麻生在日本經常讀錯漢字,是有點名聲的「文盲」,但顯然現在他是將錯就錯了。
二階在黨內的指揮棒將新總裁的方向指向了菅義偉,瞬間各派絕對服從幹事長的態度就都表示了出來。在安倍決定辭職的第一時間,新總裁的人事基本由二階做出了決定。
作為黨的總裁,安倍就這麼俯首聽命了?
日本媒體的相關報導語焉不詳。以筆者對安倍的認識,覺得這裡有兩個原因不能忽視。第一是麻生的輿論形象、文化能力、語言做派確實不佳;第二,麻生做首相時,自民黨參加選舉,結果敗給了民主黨,最終自民黨內自1955年建立起的壟斷政權的「55年體制」,在麻生時代徹底崩潰。
作為一個黨人,安倍也確實害怕自民黨再度在麻生時代失去政權。二階對媒體說的那句話,如針一樣扎在安倍心中,他不能讓80歲的麻生再度毀了自民黨。
接班人就這麼定了下來。
資料圖來源:《朝日新聞》
舊瓶新酒
把威士忌倒入裝黃酒的瓷罐裡不一定合適。
菅義偉口口聲聲說將全面繼承安倍的政治、經濟及外交路線。他確實這樣做了。安倍對新冠疫情的無能無策,在菅時代愈發進入深刻境地。11月以後,幾乎每天數百人罹患,數千人的天數同樣不少。12月以後,日本的患者總量超過15萬人,雖然死亡人數不是很多(2000餘人),但社會震蕩很大,對經濟的影響非常嚴重。
安倍「三支箭」政策已經不再提及,改成了新增數字廳,以此引領日本經濟走向數字時代。其他則是容忍印度不參加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讓東協及中日韓澳新組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圈。經濟上牽制中國,也沒有安倍時期那麼涇渭分明了。
能在吐血的身體條件上連續工作四、五個月的安倍,早已治好了吐血、潰瘍性結腸炎,能喝酒,四處走動,準備回歸因做了首相而一時脫離的自民黨細田派——這本來就是安倍派,只不過一時讓細田掛個名。回去後,安倍便是自民黨最大派閥的首領,不屬於任何派閥的菅,依舊需要和安倍商量每一件大小事,天下歸安倍管理。
梅開三度,日本街頭巷尾開始議論安倍再度出任首相的事了。便是不諳政治的筆者這樣的人,也有幾個在日本的朋友非常認真地發來郵件,談安倍重歸舞臺中心後,日本國內外將會發生的變化。
作為在安倍選區生活了5年的人,特別理解山口縣及東京的中心城市中保守階層的心態。
只要安倍在,他們就會有一種由衷的安心感,認為日本只有在安倍麾下才能平衡種種關係,才能讓美國不得不另眼相看,吸納日本的觀點,重組世界格局——儘管安倍在對中俄韓朝關係的調整上乏善可陳,但感覺安倍很努力,他們願意支持他。
看看在國會上回答問題的時候,眼睛一刻不能從念紙條的狀態下脫離出來的菅首相,他們覺得他不論出什麼政策,回答什麼問題,都缺乏魄力。他的數字廳、他同意籤署RCEP,都沒有獲得民眾的共鳴。菅新酒裝入安倍製作的瓷罐中,似乎很不合適。
宮鬥大戲
主戰場發動攻勢前,需先清除側翼障礙。
菅義偉方面,在拿下首相職位後,對安倍暗中的動作絕非無視,只是未在主戰場上發動攻勢而已。
進攻是從側翼開始的。安倍在政治上的鐵桿,原法務大臣河井賄選一事,金額高達1.5億日元(約1000萬人民幣),錢當然出自安倍那裡。檢察廳對此揪住不放,讓安倍處境相當艱難。
2019年7月14日,安倍在支援河井案裡競選參議員議員(圖/《朝日新聞》網站)
麻生選區的1000億日元(約60億人民幣)國家重點公路項目,在2008年停工後,於2019年再度復工,給做水泥事業的麻生送去了大禮。復工後並無人關心此項目,但進入菅內閣時代後,媒體開始再度關注。
森友、加計醜聞,菅一直捂著,只是在河井、麻生那裡做了點姿態給安倍看;但現在眼看著安倍有點收不住,再度覬覦首相席位的動作頻繁,菅坐不住了。
不要以為《讀賣新聞》只會為安倍內閣拍馬屁,到了菅內閣後,報紙對政權的恭順、恭敬一點沒有變——人家看的是權力。
炒作了將近一年的賞櫻會醜聞,媒體硬是沒有拿到一件能證明安倍左右違法的證據;但到了11月23日,第一個出來揭發安倍的就是《讀賣》。4年時間用了800萬日元,飯店方面開具給安倍事務所的發票,已經被檢察廳拿走。《讀賣》是這樣報導的,讓安倍真是無地自容。
到了12月4日,檢察廳已經有意讓安倍「喝咖啡」。800萬日元(後來《朝日新聞》調查出具體數字是,2016-2019年的4年時間,安倍事務所未記帳的總額為3000萬日元,其中作為賄選的費用在800萬日元以上),不至於讓前首相鋃鐺入獄,最多是對安倍做出罰款,甚至不會進行正式裁判。
安倍該是知道眼下是菅的天下,對秘書的略式起訴,對河井的嚴厲裁決,對麻生工程的露底,都說明菅對老東家還算相當的客氣。否則的話,把一直不聞不問的森友、加計都拿出來,金額更大,夠安倍喝幾壺。至於梅開三度,需要安倍三思而行了。
若連剛中途卸職、餘威猶在的前首相都撼動不了菅政權,後者也許也能成為一個長期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