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在班公湖附近建造了大批的「蒙古包」樣式的建築,那麼它們的主要用途是啥?原來這是印度的野戰醫院,以供士兵就近進行治療,難道印軍士兵們終於等到了補給和物資準時抵達的一天了?隨著這大批「蒙古包」突然出現在班公湖,並且給印度部隊提供了充足的後勤補給,莫迪已經在叫囂,這五萬印軍已經做好了開戰的準備。
不過,莫迪宣稱他們的軍隊已經做好準備是一回事,實際情況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使莫迪已經為本國士兵籌措了高達15萬噸的補給,不過這些東西依舊不夠滿足邊境印軍熬過整個冬天的全部所需,再加上印度一向薄弱的基礎建設和糟糕的後勤補給能力,即使印度已經為他們的邊軍籌措了足夠的補給,也未必能夠將這些東西及時送上前線,從而導致這些在邊境的印軍精銳,需要在寒冷的環境中為確保自己的生存而努力。
這就意味著這些在紙面上已經獲得了充足補給,可以對外發動進攻的印軍精銳們依舊處於危機當中,而在這些印度士兵由於補給缺乏,連離開哨站執行日常巡邏任務都意味著受傷或者死亡的前提下,讓這些印軍精銳繼續向前發動進攻,對於他們而言,簡直就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很顯然,莫迪讓本國精銳在缺乏後勤補給的前提下,提前進入戰場的處理方式讓這些印軍精銳高度不滿,畢竟,不會有多少士兵願意在敵軍情況不明、後勤情況不妥的前提下找惡劣的環境當中與敵人進行戰鬥——而莫迪,則是把印度最為精銳的部隊放到了名為惡劣氣候的戰場當中,將本國精銳的士氣和人員實際戰鬥力在暴風雪當中消磨殆盡。
所以,即使現在莫迪下令讓印軍對他們的敵人主動發起進攻,也只能得到屬下部隊不可能完成任務的明確抗議,因為在補給和專用裝備嚴重缺乏的前提下,即使是已經在高原地帶駐紮良久的印度山地部隊,也不會願意在周遭氣溫僅有零下40℃的前提下主動對地發動進攻,因為這麼做,是對部隊自身的絕大不負責,倘若莫迪無視實際狀況繼續要求邊境印軍強行發動進攻,那麼,他所能得到的,或者只會有著邊境部隊抗命不從,又或者在冷風怒號當中全軍覆沒這兩個結果。
綜上所述,莫迪要求印度軍隊在如此寒冷的環境下隨時待命,並且在必要的時候主動出擊,所造成的結果僅僅只是浪費印度本國的人力物力而已,所以,即使莫迪為邊境印軍提供再多的裝備和後勤支持,也無法指望他們能夠在這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主動對敵人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