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搜神記》
大家好,我是魚香茄子ya,大伙兒可以叫我茄子,嘻嘻!今天咱們聊聊美人魚的故事。
對美人魚的最早印象想必大伙兒很統一,都是來自安徒生童話,那位有著金色長頭的最漂亮的人魚小公主,不幸地愛上了人類王子。為了和王子在一起離開大海,把尾巴裂成雙腿,失去了聲音,走路像刀割一樣痛。可是王子最後娶了別人,人魚公主變成泡泡消失了。
小時候真的是恨死了王子,覺得他忘恩負義簡直是個大豬蹄子。在童話故事裡,人類以外的動物都是美麗、可愛、勇敢和善良的,它們總是比人類有情有義。
長大後陸續看過很多有關美人魚的傳說和所謂的新聞發現,一直對大海深處生活著美麗的人魚深信不疑。
在《加勒比海盜》中,美人魚聚集在船隊去往「不老泉」必經之路的白帽港,用歌聲和美色誘惑船員卻反被捕捉了一個叫賽琳娜的同伴,賽琳娜在被圈禁期間受人類傳教士感動,一人一魚互相情愫。在逃脫時贈予傳教士深情之吻,治癒了傳教士的傷,並使他在大海中永遠得以自由。結局想必是一人一魚沒羞沒臊、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了。
在《藍色大海的傳說》中美人魚沈清和人類許俊宰也演繹了一段愛情故事。這部劇當年大火想必很多人都看過。沈清的眼淚能變成珍珠、中了子彈而不死、力氣巨大、跑的飛快、食量驚人、容顏永駐、最重要的是她的吻能消除記憶。每一項都是人類夢寐以求的超能力啊!
沒有人見過美人魚,影視劇裡的人魚形象是我們想像中的樣子,我們想像又來源於傳說和童話故事。既然是美人魚,那她理所當然是美麗的,身體也必然是性感迷人的。雖然下半身是魚的樣子,但美是可以跨物種的,何況她與人類有很多相似之處,使她格外有魅力和神秘。
人類對神秘的事物總是抱有好奇之心,好奇之外又有一點恐懼之心,就像人對鬼神和死亡的感情,就像葉公對龍的感情。
《山海經·北次三經》云:「又東北二百裡,曰龍侯之山東…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
《山海經》中的人魚有四隻腳,叫聲像嬰兒一樣,吃了能治痴呆病。這是最早和人魚記載,和現在我們想像中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兒。這裡的人魚指的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娃娃魚,也就是鯢。
《太平御覽》亦云:「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
鮫人是人魚的別稱,這裡開始出現了眼淚化成珍珠的典故。李商隱曾有「滄海月明珠有淚」的詩句,便是引用鮫人這個傳說。
故事中的鮫人有情有義投桃報李,在傳說中鮫人的形象是真善美的,善產鮫紗,鮫紗入水不溼有避水功能。鮫人的油也是寶物,一滴能燃數日。
所以有了司馬遷《史記》中提到:「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秦始皇的陵寢中用鮫人油做長明燈。
相比之下,人類自私邪惡與醜陋的形象就更加深刻鮮明了。在對待不同種類的生物時,人類很少具有同情心、同理心,粗魯野蠻的對待其他物種,以優越的上帝視角主宰地球,有著迷之自信。
在大部分文學作品裡,人魚通常用來象徵非常不幸的事,她們下場都很悽慘,最後都得不到幸福。這不排除作者在創作作品時,以人的視角去理解其他生物,它們就理所當然是為人類的發展和統治而服務的,地位自然低人一等,以僕從的謙卑和犧牲為人做奉獻,生死都由人類操控。
當然也不乏另有人認為,在古猿進化為人類的漫長演化過程中,一部分古猿進入海中生活,進化而成的類人猿,成為美人魚,所以美人魚與人類有同一種類祖先。只是在慢長的進化歲月裡,人類將其遺忘,成為傳說。
地球上七成的面積被海洋覆蓋,人類雖然從未停止過對大海的探索,但對它的了解至今九牛一毛。
說不定在藍色大海的深處真的有一支與人類同宗的人魚一族,按照它們的方式繁衍生息著。等到人類將地球上陸地資源消耗怠盡,將目光轉向大海時,那時或許會有相遇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