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拍出了大多年輕人心中的深圳-虎嗅網

2020-12-22 虎嗅APP


5月29日,韓國全州國際電影節開幕。這是疫情以來首個復甦的國際影展。中國電影《回南天》在電影節上獲得了最高獎。



故事主角是一對深漂青年情侶,他們不斷受到生活打擊,找不到自己的出路,情感也開始游離,兩個人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曖昧對象。



電影拍攝於深圳,精準地捕捉到了這座南方城市潮溼、粘稠的特質,今年一月曾在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上世界首映,被稱為「本年度第一部神秘華語片」。



導演高鳴本人也是來自小城,深漂23年,這是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電影人物的原型都來自他身邊的人。


我們採訪了他,他把自己深漂多年的感觸都放在了電影裡:


「在這座高速發展的城市裡,


每個人都被欲望包裹,


但我更關心的是想要飛起來、


卻被人摁住的狀態。」


潮溼黏稠的南方電影



《回南天》講述了春夏之交的南方,兩男兩女彼此貌合神離、又各自暗生情愫的故事。


住在深圳城中村的男青年小東,和師父在小舞臺表演猴戲,是遊樂城裡的「美猴王」。但不久遊樂城倒閉,被飲食城取代,兩人被迫轉行。為了能重建小舞臺,師父讓小東留下做了守湖保安。


小東和園園


在守湖過程中,小東認識了前來放生金魚的女孩園園。園園曾是舞蹈演員,後來因為感情問題離開了舞臺。由於都經歷過夢想的破碎,兩人有些惺惺相惜,關係也變得曖昧起來。


小東的女友杜鵑是個花藝師,經常到龍老師家插花。龍老師是個神秘的中年男人,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去。杜鵑嫌棄男友幼稚,卻被龍老師這種神秘氣質深深吸引。



龍老師的扮演者是二手玫瑰的主唱梁龍。之所以選他,是因為導演偶然注意到了梁龍生活中的某個安靜的時刻:那種一言不發,卻讓人感覺背後有許多故事的狀態,非常契合「龍老師」這個人物的預想。



電影在潮溼、悶熱的氛圍中展開,片中角色們在城市裡來回遊蕩。然而這個故事對小東而言,卻是一個不能更喪的結局:他從美猴王淪為小丑,又發現了女友杜鵑的精神出軌,最後向園園示愛也未果。


電影是在深圳拍的。導演高鳴是客家人,深漂23年。他說,自己想描述的正是這種「想飛起來、但是被人摁住的狀態」。


導演高鳴的自述


大概是2015到2016年,因為工作不順,我的情緒有很長一段時間的下沉。為了緩解這種壓抑,我就去香蜜湖邊跑步和釣魚。那個湖在深圳的市中心,是一個廢棄的遊樂場,周圍環繞的都是高樓。我以前從沒有注意到城裡還有這樣一片開闊的地方。


電影的主要取景地香蜜湖


除了釣魚的人之外,幾乎沒有其他人會去這片廢棄的湖邊。在那期間,我對自己的過往以及遭遇產生了極大的懷疑,我不明白自己是個什麼樣的狀態,又是為什麼會走到那樣的一個狀態。正因為這種不明白,讓我產生了一種寫作的欲望。


在製片人的鼓勵下,我重新拿起筆開始寫劇本。劇本的第一稿叫《樂園》,後來叫《桌球》。在寫到第三稿的時候,「回南天」這個名字自動冒了出來。



在南方待過的人都知道,「回南天」實際上是一個天氣現象的描述。在春夏之交,有那麼一個星期,空氣中凝聚著大量的水汽,會讓牆上地上到處都是水滴,我們稱之為「萬物流淚」。那是一年中最難受的幾天。



被包裹在水蒸汽裡的感受,你是說不出來的,但是極其痛苦。在寫劇本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這種天氣現象跟我們人生遭遇情感下沉、遭遇困境的狀態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深圳是一座魔幻又包容的城市 


深圳給我的感覺就是氣候變化非常迅速,同時又鬱鬱蔥蔥的一座城市。它屬於亞熱帶到熱帶過渡的海洋性氣候,光照雨水非常充足,所以植被顯得特別好。在這裡你會產生很多莫名的疑惑或者幻想,它有那種不可知的神秘感。


深圳也是一個以高科技為主的全新城市。它的變化特別快,其實會產生很大的魔幻性。就像電影拍完之後不久,拍攝地香蜜湖就封禁了,我們就進不去了。



電影另一處取景地在深圳的城中村白石洲,在那裡有一個說法叫「握手樓」,就是說樓與樓之間的距離特別近,這一棟樓的窗戶伸出手跟另外一棟的人可以緊緊相握。


如果你在深圳生活過,就會注意到周邊的聲音對你的影響。《回南天》你仔細聽的話,會發現突然傳來了旁邊小孩子說話的聲音,裝修電鑽的聲音,家裡人放電視的聲音,或者說練琴、吹笛子的聲音等等。在後期製作過程中,我們沒有消去這些聲音,因為我們覺得它們在這空間中是渾然的,是包在一起的,像一個火鍋一樣,恰恰能代表南方。



深圳本地人少。在深圳大家都講普通話,都是從五湖四海來到這個地方。它的這種平等性是其他城市少有的,會給一無所有的外地人很多機會。


但正因為這種平等,當有「得不到」的時候,也會有很強烈的挫敗感。在這個地方你會覺得自己是個過客,「寄居感」特別強烈。


神秘的龍哥,荒誕的生存 


龍老師的演員是二手玫瑰的梁龍。我之前跟龍哥是不認識的,但是我特別喜歡聽二手玫瑰的歌。有一個特別巧的機會,就是我的監製耿軍導演在深圳拍一個短片,我去做了他的副導演,龍哥剛好有出演。在片場跟龍哥接觸時,我就不斷地去觀察他的日常狀態。



我注意到他有一個特別安靜的時刻,突然意識到這就是劇本中龍老師的那種感覺。他是那種不怎麼言語,但背後有很多故事的人。在龍哥身上,我找到了那種神秘感,就跟他提議。他看完劇本以後,覺得可以把握這個角色,很快就答應了。


在鹿特丹首映完了以後,有一個法國的製片人特別激動地攔著我跟製片人王磊,非常高興地跟我們說,他覺得這個電影讓他想起尤奈斯庫的《犀牛》。他認為我們在現實中提取的元素產生了巨大的荒誕感,這種荒誕感跟看完《犀牛》的那種感受是一致的。


「被摁住」的美猴王小東


鹿特丹電影節提出了「南方新浪潮」這樣的一個概念。我覺得南方的作者有個共同性,他們都不是在原原本本地講一個故事,更多的是以這個故事為背景,講自己內心的狀態,或者是他認識世界的這種方式。


我想飛,但是被摁住了 


我小時候很喜歡畫畫。大部分時間我都會去畫美猴王,因為我特別喜歡他那種無所不能、騰雲駕霧的自由感覺。每個人都想要飛起來,但多數時刻是被人摁住的狀態,人生就是這樣。



我從小喜歡電影,但從來沒想過自己能拍電影。直到我看完賈樟柯的《小武》以後,突然發現其實電影離我們很近。《小武》講述的是你身邊朋友的故事,會讓你對電影產生親近感。


於是我就拍了短片《阿松》。儘管當時連走位都不知道。我覺得最初的勇氣都是很荒唐的,但正是這種荒唐的勇氣促使自己拿起攝影機。


賈樟柯的《小武》


我現在每天的生活特別簡單。對我來說,越往後做,發現自己缺失的東西越多,我本身不是學電影的。每一次自己都覺得做得不完美,但我不會放棄,會不斷想辦法做好它。這也許就是電影的魅力。


現在我每寫一個新的東西,都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往前走了一步。真的挺感謝能夠遇上電影的時刻,我覺得把我的人生一下拉回了10年。很多人到了40多歲以後開始懈怠了,但我現在還是一種特別飽滿的狀態。



高鳴:從深漂青年到文藝片導演 


高鳴是出生在江西石城的客家人。和很多生於70年代的人一樣,他的童年也有一支電影放映隊相伴。但中學以後,他幾乎將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畫畫,「我覺得自己會成為畫家。」


這種幻覺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 1992 年才破碎:因為連續兩年的文化課總分不合格,高鳴沒有錄取到任何自己喜歡的美院,只好極不情願地讀了一個當地的師範學院。 


1996 年大學畢業後,高鳴教了半年初中美術。後來覺得實在無聊,於是決定去深圳闖蕩。「當時沒有任何目標,也沒有任何期望。帶了800元,就來了。」那是一種「荒唐的勇氣」。



初來深圳,所有公司員工還住在城中村的「握手樓」裡,樓與樓之間近到觸手可及。大家一起分工買菜做飯,飯後就圍坐在一起嬉戲、玩笑,「各自講著糗事,笑到臉抽筋」。這群人中最好的一個夥伴,成了高鳴第一個劇本《白牆》的人物原型。


不久,他喜歡上了「淘碟」,並由此認識了一個賣盜版碟的小夥子,外號叫「排骨」。據說,深圳的影迷都曾經在這個人手裡買碟。「排骨」自己只喜歡看《馬大帥》,卻對各路電影大師如數家珍。高鳴覺得這個人有意思,就拍了紀錄片《排骨》。


《排骨》(2005)


拍攝《排骨》是很偶然的,高鳴被他對愛情生動的描述打動。「同時打動我的,還有他現在的狀態。那一刻,我知道了什麼才是真正有質感的生活。」


賣碟小哥「排骨」


在片中,高鳴有意凸顯排骨的個人情感,弱化他事業的艱辛。有一個片段是排骨坐在家鄉的土地,想著要趕緊回深圳,「但深圳真的是他的夢鄉嗎?文人心中偉大的鄉愁對於排骨來說是不成立的」。同在都市漂泊的高鳴清楚,拍攝《排骨》其實就是在拍他自己。


2020年的「排骨」(左)和高鳴


《排骨》在多個紀錄片影展上映,所獲讚譽無數。以至於15年後,提起這部片子,許多觀眾依舊掛念著「排骨」現在過得如何。然而,《排骨》並沒有讓高鳴就此出道,他之後徹底投入到設計工作中。作品包括深圳大運會的會徽、國際植物學大會品牌推廣等,成為圈內知名設計師。


高鳴設計的深圳大運會會徽


2009年開始,高鳴走上創業之路,一忙七八年,幾乎與電影完全隔絕。然而,他說自己「完全不是做生意的料。這其間的煎熬,只有自己明白」。


情緒逐漸下沉的高鳴意識到,拍電影是他人生新的出口。2017年的First電影節創投會,《回南天》成功從700個劇本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得獎的八部作品之一。那屆創投評審主席是曹保平,他尤其讚賞劇本中空間氛圍的營造和建構。


在高鳴的設想裡,電影的四個人物對應青年到中年的四種狀態。他把對於不同年齡段人的理解放置到這些角色上,讓每個人都去面臨各自的問題。


龍老師和杜鵑


比如小東是屬於少年蒙昧的狀態,杜鵑明顯就比他成熟得多;園園追求過夢想,但最後發現得到的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龍老師衣食無憂,卻不得不獨自背負沉重的過去。「因為有了多年做生意的經歷,我其實對人有很多疑問。這部電影就是在觸摸這種疑問。」



拍完《回南天》後不久,市中心的香蜜湖就封鎖進不去了,這裡之後將會改建成深圳又一個CBD;而電影中另一個重要取景地白石洲,作為深圳僅存的最大城中村之一也將面臨拆遷。劇烈的外部變化,幾乎是催著他把電影拍了出來。


「在湖邊坐久了,慢慢會產生種種幻覺。」《回南天》恰恰建立在這種幻覺之上,並讓高鳴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當他把現實混雜著非現實搬上銀幕,整部電影如同導演本人直接的心理投射,「就像剝筍一樣,慢慢地剝開自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第一滴血》這樣的電影
    要是說起美國的肌肉硬漢明星,大多多會想起來史泰龍,傑森斯坦森,範迪塞爾,施瓦辛格,巨石強森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史泰龍這個人,他的成功之路可謂非常坎坷了,我們最早熟悉他的電影應該就是《洛奇》系列了。要說他最出名的電影一定有人覺得《第一滴血》必須排在第一位,記得看這部電影還是小時候,那時候看了電影感覺這個人就是個戰神。「蘭博」這個名字也深深印在了大家的心中,那句「城中你稱霸,山中我為王」透出了無限的霸氣。這部電影在當初算得上一部大製作,故事背景發生在越戰結束,蘭博戰後找不到工作,生活得很邋遢,流浪到了「假日鎮」。
  • 當年周潤發為了報恩,拍出這部港片,卻成就了香港電影最佳三人組
    《縱橫四海》是香港電影最黃金的1991年出現的經典電影; 這部電影在當年競爭慘烈的香港電影中,以百萬成本拿到了三千多萬票房的好成績。
  • 這部恐怖電影系列拍了近20部,只有這一部才是本源之作
    上世紀90年代是香港恐怖電影一個高峰,產生了諸如《山村老屍》、《兇榜》、《怪談協會》等一批頗具那個時代特色的恐怖電影,也產生了一批那個時代的恐怖電影專業戶,比如鬼婆羅蘭。雖然影片質量參差不齊,且大多是拍完一部就換個方向。但是,有一部電影,自1997年開始,七年間卻整整拍了19部,竟成了一套系列。
  • 評分7.9,中國拍出最佳控制疫情的電影,為何有人卻看好韓國這部?
    《大明劫》將疾病與國家命運兩大要素相結合,從而將電影的主題高度又提升了一個檔次,除了給觀眾帶來觀感的同時,也能夠引起眾人的思考。網名叫卡蘭的網友對這部電影給了4星的評價,並稱讚其"無史詩級場景卻有史詩級氣魄"。網友阿德認為,他最佩服導演王競的兩大特點,一是借古喻今,二是對細節的嚴謹,而這兩點在這部電影中都有著充分的體現。
  • 沒深度,無內涵,不到30天拍完,但這部電影依舊成為經典
    很多人都說,沒有深度的電影,容易讓人忘懷。但是用27天就拍完的《東成西就》,你要說它有什麼內涵深度,我實在也是編不出來。但是矛盾的是,這部沒有啥內涵的無釐頭電影,卻同樣是豆瓣上的經典喜劇片。在我心中除了周星馳的電影,可以用「無釐頭經典」形容的,也就是這一部了。
  • 一生只拍10部電影的昆汀,如今已拍9部,哪一部是你心中最愛
    一提起好萊塢電影導演,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詹姆斯·卡梅隆、昆汀·塔倫蒂諾、克里斯多福·諾蘭等,而導演昆汀的創作速度可以說是比較慢的,直到現在為之,他只拍攝了9部影片,雖然作品不多,但他還是被譽為「最具創造力的鬼才導演」。
  • 為什麼詹姆斯·卡梅隆能拍出《鐵達尼號》這樣偉大的電影?
    他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從大學輟學到當卡車司機謀生,從卡車司機轉行進入電影行業,從最早的模型製造工到如今大名鼎鼎的大導演,他執導過無數經典的影片像《終結者》《真實與謊言》《鐵達尼號》《阿凡達》等一系列經典的電影。
  • 鄭伊健拍《古惑仔》的時候,當時教壞了不少年輕人
    鄭伊健拍《古惑仔》的時候,發現了這麼一件事,那就是他們拍的電影教壞了年輕人。 所以在和劉偉強拍完最後一部《古惑仔》以後,他就收了手,不肯再拍這種題材的電影,但是當時「古惑仔」題材的電影實在是太賺錢了,拒絕這種題材的電影,其實就是把錢往門外推。
  • 中國電影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這種神作了
    27年過去了,我們可能很難再拍出一部像霸王別姬一樣的電影。霸王別姬:天時地利人和2013年《霸王別姬》在臺灣重映。在映後座談會上,製片人徐楓提到,這部片子的成功,其實是「天時地利人和」。與現在的電影從業者們不同,八九十年代內地的電影創作者們,經歷過社會動蕩和變革,充滿了創作的激情,善於從平凡人物窺見大時代下社會的變化,他們的作品大多沉重而悲情。《霸王別姬》延續了這個特點,整個故事充滿了人文關懷以及對歷史的批判。
  • 不會拍就別拍了,這拍的什麼玩意?
    網絡電視劇和網絡電影是這些年發展速度比較快的一種了,越來越多的IP劇任大家選擇,但是這些IP劇也並不是每部都能得到關注的青睞,這個時候就會有投資人會選擇翻拍經典影視劇,大多說是致敬經典,但更多的像是利用經典為自己的劇來炒熱度。
  • 張藝謀「無心插柳」,拍出的這部電影差強人意,主題曲卻意外火了
    張藝謀的新片《堅如磐石》預告已經出來了,作為受到各界認可的知名導演,在各種資源上都有其他人無法匹敵的優勢,這次他初次涉及反腐題材的作品,想必也是能拍出大尺度的,非常讓人期待,
  • 男人拍不出優秀女性電影?大錯
    平遙國際電影展WIP獲獎詞給出了如下評語:「影片靈動、清新,用溫柔細膩的視角呈現了女主角如珍珠般光彩的人生。這部獨特的粵語中年女性題材影片定能在廣闊的市場中找到她的知音。」電影《珍珠》海報這是導演李雲波用電影語言接近女性的內心、情感與情緒的一部電影。
  • 一生只拍10部電影的昆汀,現已拍了9部,哪一部是你心中的NO.1
    所以他的電影,總是不會按照套路出牌,這在好萊塢中,是獨樹一幟的。為了保證電影質量,他曾公開說道,自己這輩子只拍十部電影,拍完就金盆洗手。如今,昆汀已經拍完了9部,哪一部是你心中的NO.1呢?9.據說,昆汀·塔倫蒂諾在2007年拍完《死亡證據》之後,就構思了《好萊塢往事》整個故事雛形,然後反覆打磨了整整五年。這部電影,沒有了昆汀以往的成噸成噸的血漿,沒有了無休止的暴力,也沒有了說也說不完的話癆,只有電影的最後,才又突然出現了昆汀的突然性暴力鏡頭。
  • 劉慈欣小說又將拍電影 科幻迷心中打問號
    劉慈欣小說又將拍電影 科幻迷心中打問號日前,國家電影局公布2020年5月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曝光,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全頻帶阻塞幹擾》赫然在列。 據了解,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全頻帶阻塞幹擾》已通過電影局備案,即將由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成電影,易常春擔任編劇。不過,在大部分科幻迷看來,這部電影能否像《流浪地球》那樣成功,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 鄭伊健因「浩南哥」形象十分苦惱,拍出這部電影,反思那個自己
    為了擺脫黑幫痕跡,鄭伊健和莫文蔚拍過《九龍冰室》這樣的黑幫反思片。這部電影的結局是悲劇,鄭伊健的角色一直想脫離江湖,在最後時刻在江湖紛爭中壯烈身亡。浩南哥的反思之作今天的所講的這部《天行者》也是一部反思黑幫的佳片。
  • 《葉問4》|這部電影拍出了中國的文化自信
    豈料這部電影的觀感竟然遠遠高出了我的預期,簡直可以用驚喜來形容。雖然同樣是痛打外國人,但這一次卻打出了以前從未有過的高度。(以下內容涉及劇透,還未觀影的小夥伴請謹慎閱覽)雖然是動作為主的電影,但很明顯這一次主創人員們並未將這部電影局限在打鬥上。除了武術之外,《葉問4》在劇情方面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包括父子親情、種族歧視以及中華文化的探討。
  • 同居現象在深圳年輕人中越來越普遍
    東方網3月27日消息:在深圳這座年輕的移民城市,一些年輕人很自然地選擇了這一生活方式。同居現象在深圳越來越普遍。記者採訪了幾位選擇同居生活的女孩,聽他們講述自己的同居故事。我媽一來我就要搬家阿美在學校裡就已經和男朋友同居了,來到深圳後他們還住一起。
  • 這部奧斯卡遺珠,拍出了中國人最該認識的英雄-虎嗅網
    今年的明星,絕對是《寄生蟲》無疑,但如果把時間拉長几十年,另一部電影或許更舉足輕重。電影,不僅揭露現實,也可以改變現實。不論中外,都已經發生過很多次:而今天要說的這部,深入我們每一個人之中——《黑水》。
  •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2020-12-13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李連杰因《少林寺》出名,現在卻說後悔拍這部電影,原因讓人贊同
    30多年前《少林寺》上映的時候,內地差不多有5億的觀眾進電影院去看了這部電影,真正是萬人空巷的盛況。 因為這部電影,李連杰自然紅遍大江南北,成為了新一代功夫之王,各種榮譽和名利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