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八方賓朋,共襄盛舉。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各國經濟陷入衰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世界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跨越阻隔、增進溝通和深化合作。作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中國依然「一諾千金」,克服重重困難如期舉辦進博會,與世界各國一道共襄盛事、共享機遇。
兩年前,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主席曾以「大海」為喻縱論中國經濟,豪邁宣示了對中國經濟光明前景的信心,彰顯了中國經濟能夠長期保持健康穩定發展的底氣和定力,傳遞出中國將始終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穩定動力源的信念。兩年來的風雨和波折,更加印證了習主席這段話的深意和內涵。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要年年辦下去,而且要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這是中國向全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
疫情下的第三屆進博會,將用更多「亮點」給出世人矚目的「中國答卷」:更大展區,老朋友踴躍參展,新朋友慕名而來;更靚展品,「全球首發、中國首展」將輪番上演;更新業態,數字經濟、綠色技術,暢享未來生活;更多形式,「屏對屏」結合「面對面」,雲端握手成為新潮流;更具智慧,無紙化通關、一體化安檢、智能化測溫一應俱全。中國市場這麼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由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一個「永不落幕」的互利共贏開放平臺。
第三屆進博會以「共天地、同風雨、聚進博、享機遇」為主題,字裡行間都是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和信心,傳遞著「展品變商品」「貿易促投資」的強大正能量,滿懷讓世界各國在共享中國發展機遇中加快踏上復甦發展之路的美好願望。
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以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惠及全世界。今年以來,中國兩次出臺穩外資新政策,發布新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增設三個自貿試驗區。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鄭重宣示,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篇二)
第三屆進口博覽會開幕式11月4日在上海舉行,國家主席以視頻方式發表主旨演講。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再次發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中國倡議,展現中國發展新藍圖,宣示開放合作新舉措,傳遞了新時代中國堅定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和與世界共享美好未來的積極信號。
第三屆進博會總展覽面積比上屆擴大近3萬平方米,世界500強參展企業數量達到往屆規模,30個最不發達國家參展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報名採購商達到40萬人規模,而且參會的產品和技術等檔次更高、品種更全、內容更豐富。
進博會是一條路,進博會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商品走到老百姓身邊。進博會展出的商品和服務,涵蓋衣食住行、科技、環保等方方面面,都是最新最好的產品,讓日益富起來的中國老百姓不出國門,就能通過進博會了解世界。
進博會是一扇窗,透過進博會,世界日益看到中國市場的巨大價值,看到一個發展中大國在經濟全球化潮流中的責任和擔當。進博會是國家層面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生動實踐,顯示了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誠意。
進博會是一個平臺,進博會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個廣泛交流、互通互鑑的機遇,讓世界更加認識到互利共贏的價值。進博會是增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不僅能夠讓中國的產品走出去,還能讓其他國家的產品引進來,是開放共贏的有效途徑,參展國家的大幅增加也充分證明了進博會的吸引力。
「進博時刻」又是一次「高光時刻」,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地控制,一些國家正在爆發第二次疫情,世界經濟面臨巨大困難的背景下,中國能夠如期舉辦第三次進口博覽會,充分證明了中國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充分顯示了中國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篇三)
「第三屆進博會企業展展覽面積從27萬平方米增至33萬平方米,兩次擴大,仍一展難 求。」商務部部長助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任鴻斌向中外媒體介紹 道。 「醫療展區展覽面積比去年增加1.5萬平方米,招展工作計劃於今年6月30日截止,但3 月底不到,展位就提前滿館。」第三屆進博會醫療展區相關負責人吳B說。 無論是參展面積,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參展企業數,還是採購商人數,第三屆進博會 都在首屆的基礎上實現「高開高走」。參展商緣何對進博會「越辦越好」充滿信心? 去年11月的首屆進博會上,美國美敦力公司帶來了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Micra,成為 展會上的「明星產品」。僅僅過了半年多時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於今年6月通過特別審批 程序,批准Micra在國內上市。 「進博會為我們與中國偏遠地區用戶提供了直接交流的平臺,增強了我們繼續拓展中國 市場的信心。」美敦力大中華區傳播部總監周祖怡介紹,第三屆進博會期間,美敦力將帶來 近50件先進醫療科技產品,其中多項產品屬全球和中國首發,覆蓋智慧外科、神經脊柱手術 等領域。 得益於醫療領域擴大開放和藥品審批制度改革,首屆進博會上的不少「明星產品」加快 入市。羅氏製藥抗肺癌藥物安聖莎在美國上市9個月後便在中國獲批,諾和諾德德谷胰島素在 中國上市一年多就被列入國家醫保名錄。 作為全球前20大製藥企業之一,德國藥企勃林格殷格翰今年首次參加進博會。勃林格殷 格翰大中華區執行長高齊飛表示,中國是勃林格殷格翰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公司計 劃於20__年至20__年在中國增資1.74億歐元,主要用於動物保健生產設施的升級擴建、動物 健康管理中心的建設等。 法國紅酒、俄羅斯乳品、南美咖啡……越來越多的「好東西」通過進博會走進中國普通 百姓的生活。第三屆進博會將首次推出高端消費品專區,在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的同時, 為全球企業創造進入中國市場的新商機。 據商務部介紹,首屆進博會舉辦一年來,對貿易和投資合作的促進作用逐漸顯現。137 家參展商在上海浦東新設立企業,一批中國企業通過引進進博會參展企業的技術和設備提升 了產品競爭力。 今年以來,上海進一步放大進博會溢出帶動效應,先後出臺跨國公司總部30條、服務業 開放40條、促進外商投資26條等政策措施,加快建設吸引外資的「強磁場」。
(篇四)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2020年11月5日至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辦。本屆進博會商業企業展共設置了食品及農產品、汽車、技術裝備、消費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服務貿易等六大展區,展覽面積超過上屆規模。在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蔓延之際,我國進博會照常舉辦對振新中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都是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進博會的舉辦使我們的消費升級。世界各國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我國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改革開放40年使我國的消費需求多元化和差異化,我們群眾追求高品質的美好生活,出國旅行和境外消費越來越高,跨境電商蓬勃發展。進口博覽會的舉辦促使貿易自由化,經濟全球化,裡面都是國際一流的優質特色商品,而且價格美麗,使老百姓們的跨境百姓購物更加便利了,更快使我國的消費升級。
進口博覽會的舉辦促使產業升級。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有龐大無比的內需消費市場,進博會引進了大量優質商品和進口服務,引進先進產品,促進公平競爭,加速助推了國內企業的創新發展,出境了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為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發一份力。進口博覽會與120多個國家的企業籤約參展,從不發達國家到不發達國家,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博覽會有超過15萬人的採購商,其中包括央企交易團、地方交易團、境外採購商和行業組織,是集廣泛性和均衡性為一體。進博會開展至今,已經超過160個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很多特色產品都來到了進博會,比如純正的沒事家具品牌,高端遊艇,專為孕婦和老年人設計的奶粉,海外的新品也有很多選擇了進博會來作為首發平臺。比如飛秒雷射燈,機器人等。世界上有很多知名品牌加入了進博會,例如一些大牌汽車比如寶馬路虎等,滿足了多樣化需求。經濟全球化和對外開放是目前的主要形式,我國舉辦進博會,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發展更高層級的經濟體,為各國開展貿易和加強合作開闢新渠道,促使世界經濟和貿易共同繁榮,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進博會的成功舉行再次釋放了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信號,全球各國都收到了新冠肺炎的嚴重影響,很多國家都發生了經濟衰退,這次進博會的舉辦證明了我國長期舉行進博會的決心,我國擁有眾多人口,長期舉辦進博會,對世界經濟增長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進博會的成功舉辦把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我國,讓更多的外國人通過進博會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增進我國和和中國的交流與認識。同時,舉辦進博會有利於推動國內消費升級,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篇五)
主席強調,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中國擴大開放的步伐仍在加快。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了!中國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實施方案發布實施,商籤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培育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保護智慧財產權、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舉措都取得了積極進展。
主席指出,疫情使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從歷史上看,不管遇到什麼風險、什麼災難、什麼逆流,人類社會總是要前進的,而且一定能夠繼續前進。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勢沒有改變。我們要攜起手來,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共同加強合作溝通,共同擴大對外開放。要致力於推進合作共贏的共同開放,信任而不是猜忌,攜手而不是揮拳,協商而不是謾罵。要致力於推進合作共擔的共同開放,大國要率先示範,主要經濟體要以身作則,發展中國家要積極作為。要致力於推進合作共治的共同開放,不應該任由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破壞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而要以建設性姿態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即將實現,從明年起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國將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我們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