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記者從省衛健委獲悉,日前我省出臺「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確定鄭州市(含省直醫療機構)、濟源示範區為全省試點地區,在「網際網路+護理服務」服務模式、支付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為在全省範圍內推廣積累經驗、提供實踐依據。
「網際網路+護理服務」主要是指醫療機構利用在本機構註冊的護士,依託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為主,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護理服務。
為保障護理質量與患者安全,省衛健委明確,「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必須依託實體醫療機構開展,試點醫療機構要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已開展家庭病床、巡診等服務方式且具備供「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線上申請、跟蹤、評價護理服務的網際網路信息技術平臺。
同時,方案對於提供「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的人員資質進行了明確規定。省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提供服務人員需要滿足四項條件: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執業證書》,並能在全國護士電子註冊系統中查詢;至少具備5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具備護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無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及不良執業行為記錄。」
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提出,試點醫療機構要按照分級診療要求,規範開展「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具體來說,醫療機構在提供「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前,要對申請者進行首診,對其疾病情況、健康需求等情況進行評估。經評估認為可以提供「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的可派出具備相應資質和技術能力的護士提供相關服務。
為保障護士執業過程中的安全,醫療機構要為護士提供手機APP定位追蹤系統,配置工作記錄儀,配備一鍵報警、延時預警等裝置;購買醫療責任險、人身意外傷害險等,以防範執業風險。護士在外出執業過程中也要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職業道德規範和技術操作標準,規範服務行為,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服務過程中產生的數據資料應當全程留痕,可查詢、可追溯,滿足行業監管需求。
針對「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價格和支付政策,省衛健委要求,鄭州、濟源示範區要建立完善有利於「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發展的相關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和醫保支付政策。
目前,我省已有多家醫院進行了積極探索。濟源市第二人民醫院自2018年年底開展「護士到家」服務以來,訂單量逐漸增加,目前已完成「網際網路+護理服務」3000餘單。
濟源市第二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侯小花說:「現在每月提供上門護理服務200單左右,需求量較大的有新生兒黃疸監測,患者胃管、鼻飼管更換,出院病人換藥服務等,相關服務由滿5年資以上的專科護士提供,都是護士利用下班後時間進行,不會影響正常的護理工作,全部收入歸接單護士。」
據悉,患者可通過濟源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公眾號進行預約服務,包含基礎護理、母嬰護理、專科護理等多項服務,預約時即可看到每項服務的價錢。
「服務開展兩年多來,因滿足了群眾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的護理服務需求,受到越來越多認可,下一步要繼續增加更多的服務項目,同時探索將其納入醫保支付,讓更多人享受到手機一點、護士到家的便捷。」侯小花說。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