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報集團孝感報導組湖北電 (記者 陳維燈)3月5日,記者從重慶赴孝感支援隊雲夢醫療分隊獲悉,為了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雲夢醫療分隊與雲夢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密切配合,在一周內實施了俯臥位機械通氣和無肝素血液淨化兩項新技術。
3月2日,雲夢醫療分隊醫生在雲夢縣人民醫院ICU查房時發現,有一位患者呼吸功能較差,氧合指數只有一百多,於是在醫囑中要求對患者進行俯臥位機械通氣。
然而,當地醫護人員此前從未進行過此項操作,不知該從何下手。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護士鞠萍聽見當地護理人員正在討論如何為患者進行俯臥位機械通氣時,雖然不是患者的主管護士,但她立即暫停自己的工作,主動上前交流:「老師,我以前接受過俯臥位通氣相關培訓且有實施經驗。」
鞠萍介紹,俯臥位機械通氣指的是病人採取俯臥位的體位進行機械通氣的一種方法。該通氣方法主要適用於重症肺部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人,經過高強度的呼吸機支持仍不能維持正常人體所需要的氧合。這種通氣方式的優點是有利於靠近背部的肺進行血氣交換,改善氧合。
第二天,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護士長唐曉鈴在ICU,協助當地護理人員又進行了2例俯臥位機械通氣,「俯臥位機械通氣有一定的技巧,我在技巧上詳細進行講解,不但進行了床旁施教,還在群裡發了視頻課件,從理論和實踐進行了充分的培訓。疫情結束後我們會離開,但技術是帶不走的。」
3月3日,一位患有尿毒症基礎疾病的患者突然出現鼻黏膜出血,需要進行血液透析。不過,實驗室檢查發現其凝血項幾個指標均存在異常,透析過程中使用肝素風險太大,可能會加劇病人的出血,醫院又沒有其他抗凝劑且從未使用CRRT(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機做過無肝素透析治療。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主管護師杜培花曾經在血液透析室工作過6年;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ICU主管護師李凌經常為重症病人做CRRT治療。兩人臨危受命,在向主管醫生詳細了解病人的情況後,來到隔離病區與當地護理人員一起為患者進行無肝素透析治療。
「透析過程中需要肝素抗凝,避免凝血發生。無肝素血液淨化技術就是在淨化治療中不使用肝素治療,這減少了出血,但卻增加了凝血的風險。」杜培花介紹。
鑑於該患者凝血項異常的情況,一點肝素都不能進入病人體內,同時又要防止體外循環系統不出現凝血。治療過程中,杜培花、李凌與當地護理人員密切配合:體外循環系統預衝時間適當延長,治療中不僅關注壓力監測還要查看濾器的情況,如果出現壓力異常時如何處理……
最終,雲夢縣人民醫院首例無肝素血液淨化治療圓滿完成,患者也沒有產生任何不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