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4 2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來到廊坊公安,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分享給朋友吧!
★身邊的共產黨員★
火紅的旗幟獵獵飄揚
金色的黨徽鮮豔奪目,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他們在急流中穩如砥柱,在風雨中堅如磐石,在每一個需要他們的時刻,奮勇爭先、全力以赴。他們說:使命當前,試看捨我其誰?他們說:責任在肩,唯有砥礪奮進!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共產黨員。
廊坊公安陸續推出「我身邊的共產黨員」系列故事,共同感受新時代共產黨員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大家好,我叫陳雙田,來自文安縣公安局交警大隊,2007年參加公安工作,現任交警大隊副大隊長,主要負責重點車輛監管工作。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始終堅持紮根基層、恪盡職守的工作原則。2019年以來,我帶領同事們深入轄區重點企業進行摸排檢查,全年共檢查重點客貨運輸企業178次,下發隱患整改通知書67份。此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本應讓我們感到輕鬆,但有一件事始終讓我掛念,那就是校車的安全問題。
近年來,各地逐步強化校車安全規範化管理,校車規格、標準等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學生安全出行。然而,校車事故仍時有發生。每當聽到這類新聞都讓我心痛不已。作為縣交警大隊副大隊長,我每時常要接待幼兒園負責人和學生家長。「陳隊長,學生的安全怎麼才能得到保障?」、「現在接送孩子的車輛安全嗎,會發生新聞上的事故嗎?」……我耐心回答著,同時也在深刻的反思,該怎樣解決現在的問題,讓學生的出行安全更有保障,讓家長和老師們更放心。
為了確保轄區的校車安全,將校車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效遏制在源頭上,我帶領同事們走訪了轄區幾十所小學和幼兒園,發現了一個關鍵點,那就是校車標牌。過去由於我縣校車未取得校車標牌,駕駛員沒有駕駛資格,校車不能上路行駛,只能停置。為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保障學生的出行安全,我向局領導請示後,積極協調縣政府和教育部門,出臺《文安縣校車及接送學生車輛專項治理實施方案》,為全縣校車辦理校車標牌。
此項方案一出,我絲毫不敢懈怠,全力將工作重心放到校車標牌的辦理上。想拿這個校車牌照可不容易,不但要有合法的制式校車,擁有校車的主體有合法身份,還要有「高要求」的校車駕駛員,校車通行的道路、線路也有特殊要求...工作中,雖遇到種種困難,但我從未放鬆,帶領工作人員一次次深入學校、幼兒園,逐車核驗,對駕駛員的駕駛資格進行審查,並對校車行駛路線、時間和停靠站點以及車輛的安全性能等情況一一檢查,對校車的標誌燈、停車指示標誌、衛星定位裝置以及逃生錘、乾粉滅火器、急救箱、三腳架等安全設備逐車審驗...將審驗合格的校車手續移交教育和體育局,待縣政府批覆後我又多次往返於市交警支隊協調辦理。
5月24日,在文安縣公安局交警大隊院內,我們為轄區14輛校車舉行「校車標牌」授牌儀式。這批校車不僅是文安縣首批獲得合法「身份」的校車,也是全市第一批取得校車標牌的校車,背後凝結著教育、交通和公安等政府職能部門的努力和付出!截止到2019年底,我們先後為89輛校車辦理了校車標牌,得到了廣大學校、幼兒園負責人和家長的讚賞。
我們的校車雖然能攜「牌」上路行駛了,但我的心卻始終不敢放鬆。為進一步加強校車管理,我帶領民警兵分多路對轄區各中小學、幼兒園接送學生的車輛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地毯式」摸底排查,對接送學生車輛的駕駛人姓名和資質、運行路線等情況進行認真檢查,堅決杜絕使用非法改裝、拼裝以及不符合標準的車輛接送學生,全力消除安全隱患。2019年,交警大隊在轄區6所小學、10所幼兒園周邊安裝減速帶、警示牌、爆閃燈,進一步完善了校園周邊交通基礎設施。全年查處校車超員案件12起,未發生一起校車安全事故。
保障校車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功夫在「車上」,但更在「車外」。這一年我帶領民警深入轄區,對學校負責人和校車駕駛人進行安全培訓,通過各種生動鮮活的例子警醒教育家長、老師和學生不坐「超員車」、「黑校車」、「三輪車」和貨車等不符合規定的車輛,提高大家的安全出行意識。不少學生家長和學校負責人與我進行了交談,與之前不同的是,他們說的不再是擔心,而是切切實實的放心,都反映校車標牌工作的落實提升了他們的安全感,說我們為群眾做了一件大好事。
一直以來我始終以工作的最高標準要求自己,為黨分憂、為民解 難。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就要心繫群眾,傾聽群眾心聲,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做群眾最滿意的事。要始終戰鬥在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凡事多想一層、多出一招、多行一步,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用『小事情』贏得『大民心』。
本公眾號原創文章版權歸本號所有
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禁做商用。
原標題:《【身邊的共產黨員】做學生安全的守護者》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