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夥伴大家好呀,聽小菌嗶嗶叨,生活樂逍遙!
第一次聽到《我是江小白》這部動畫名字的時候,,我以為它是一部圍繞白酒的惡搞番。
惡搞嘛,搞笑有趣就夠了,畫面、劇情都不用太講究,這也是大多數小製作國漫走的路子。
然而我錯了,第一次看到PV的時候,我想它可能是一部描寫青春夢想的音樂番,準備填補當年《我為歌狂》之後的青春熱血,心中還是蠻期待的。
然而我又錯了,直到我看完了《我是江小白》才明白,它原來是一部披著都市文藝愛情+懸疑外皮的城市動畫宣傳片。
因為我在看完了如此飽滿的《我是江小白》之後,我想很多人都會對動畫中所描繪的重慶有一種想要巡禮的衝動。
無論從哪個角度解釋,《我是江小白》都當得起國漫中的奇葩這個稱號。
在現階段的其他國漫看來,《我是江小白》的路子走得太快、太偏,註定不會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最終淪為市場的探路石。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塊探路石是如此的有分量。
它的分量不僅僅在於它與大多數主流國漫不一樣,因為特立獨行的作品有不少,更在於《我是江小白》作為一部動畫作品有著非常高的綜合素質。
一、畫面風格
首先最直觀的就是畫風了,《我是江小白》那寫實又唯美清新的場景,初看上去並沒有很華麗、很震撼的感覺,卻在很好的展現了重慶這座城市魅力的同時,把觀眾帶入到了故事中的場景中。
動畫中的人物則使用了三渲二的技術,我想看過《亞人》的朋友都不陌生,《我是江小白》選擇這個技術有一定原因是出於成本上的考慮。
兩點十分對於這種技術的使用一開始並不純熟,所以前期的人物還不夠流暢,確實勸退了一批觀眾,不過兩點十分已經做的非常成功了。
除了幀數方面,並沒有想像中的僵硬,後期人物也流暢了不少,而且有很多動作上的細節讓人物更加生動立體,一點也不顯得突兀,這是非常難得的。
在同樣資金不充裕的情況下如果做純2D人物,大家很可能會發現男主與女主說了半天話,整個過程只有嘴在動,人物就沒有這麼鮮明的效果了。
二、音樂效果
《我是江小白》這部動畫中,我暫時找出了有16首不同的音樂。
每一首歌曲都完美的融入到劇情中,帶動著觀眾的情緒。
那種帶著淡淡憂傷和回憶的民謠配合溫柔細膩的畫風,讓本來可能會有一絲矯情的劇情充滿了感染力,讓人不得不沉浸在動畫中主人公的情緒之中。
即使這樣卻絲毫沒有喧賓奪主的感覺,足以體現製作組的誠意了。
三、劇情設計
關於劇情,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點。
一個偏文藝清新的動畫最大的缺陷就是整體慢熱,前期缺少吸引力,很容易陷入故作文藝的自說自話之中,讓人覺得矯情和尷尬。
而《我是江小白》很好的避開了這點,雖然用看起來很狗血的失憶設定來製造劇情衝突,但是通過良好的懸念設定和並不做作的人物交互,不僅沒有尷尬的感覺,反而加深了劇情的戲劇性。
另一方面,通過十年前男主自己給自己發的郵件,一點點揭開失去的記憶,自然而然的推動劇情的發展,同時以此為基調,不斷拋出懸念和伏筆,讓人慾罷不能。
這一點可以通過每一集觀眾對劇情討論、猜測的彈幕和評論可以看出,我曾經也因為某一集的結尾而大呼MMP。
然後兩個月沒敢繼續追,就怕被虐得太狠的時候,劇情又戛然而止,只能再等一個星期,直到有小夥伴告訴我這一段劇情完整了的時候,我才又回去一口氣補了回來。
不得不說,《我是江小白》的編劇十分厲害,11集結束的時候,我有點擔心按照這樣的發展,《我是江小白》將會變成一部各方面都很優秀的遺憾製作,因為我並不認為最後一集的時間能夠把這部動畫的整個脈絡理清,把整個故事講好、講清楚。
好在並沒有讓我失望,所有的線索和伏筆都通過最後一集串聯起來,你會發現整個12集裡幾乎沒有多餘的劇情,解開了觀眾一直以來的疑惑。
雖然可能不如《突變英雄》那樣在最後一集直接反轉升華,但是卻更加的平滑和自然,可能也是製作組為了之後的第二季第三季留下足夠的懸念,不過第一季現有的劇情就已經非常完整和飽滿了。
其實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我是江小白》的題材與風格,確實是國漫中的一股清流。
這幾年國漫確實越來越多,質量也越來越好,但是由於國產動漫產業的發展歷程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那就是不論什麼類型的國漫,都有要強行搞笑、惡搞的風氣。
現在國漫大多都是網絡平臺播放,國漫產業現在如此火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由於當年的《十萬個冷笑話》火遍網絡而慢慢探索出來的模式,隨後同期出現的幾部作品也大都帶有這種風格。
所以隨之而來的作品為了迎合觀眾,多多少少都會有各種惡搞、吐槽的劇情,這種橋段確實能夠暫時吸引很多觀眾的興趣,但很多時候是與劇情、甚至題材不相匹配的。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請大家閉上眼睛,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
微風拂動,海棠飄零,帶起陣陣漣漪,夕陽的餘暉灑落在兩人的身上。
男孩低頭沉吟,女孩默然不語,多年的誤會終於要在此刻解開。
男孩開始慢慢訴說,多年來心若死灰,還要為了承諾,默默承受的苦楚。
說到情動處,男孩哽咽不已,竟也說不下去了。
女孩則淚眼婆娑,背過身去,暗自垂淚。
等了一會兒,女孩心緒稍平,可發現男孩很久沒有說話了,只發出輕微的「嗚嗚~」聲,難道他竟如此傷心?
女孩心裡想著,便轉過頭去,原來是男孩被不停落下的海棠花淹沒,掙扎著,竟怎麼也出不來,只能發出嗚嗚~的求救聲!
大家是不是一臉懵逼?且不說有一大堆可以吐槽的地方,這種神奇的反轉是什麼鬼啊?
當然,這裡舉得例子有些極端,可能還會有些人覺得還挺有意思,但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營造的氣氛被瞬間破壞殆盡。
該輕鬆的地方適時搞笑有助於度過平淡的劇情,但是到了應該正經的地方卻不顧情景的插科打諢,雖然最後的反轉能提供更幽默的效果,但這本身就本末倒置了。
畢竟不是每一部動畫都是《十萬個冷笑話》,況且很多動畫的笑點真的很尬啊。
這種情況只能顯示出製作組對劇情的不自信和把控力不足的缺點,從這點來看,《我是江小白》這部純粹講故事的動畫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二、國漫中能講好一個完整故事的太少了
現在國產動畫整體講故事水平偏弱,漫改作品稍微好些,特別是原創動畫和小說改編的動畫在這方面的問題尤其嚴重。
1.原創動畫
原創動畫的製作組大多是有情懷的,但是限於編劇水平和製作經費,想表達的東西很多,世界觀也往往設定的很大很複雜,但是一集的時間只有幾分鐘到二十分鐘的時間,經費也就這麼多,能表現的內容是有限的。
強行把所有東西都塞進去,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劇情拖沓、節奏失控,初看上去,許是驚豔。
往往十二集過去了,還是沒有重點,主線推進緩慢,觀眾看的雲裡霧裡,反而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
2.小說改編動畫
小說改編動畫的原著一般是網絡小說,網絡小說由於其行業特點,普遍劇情發展較慢,篇幅過長,各章節故事之間邏輯聯繫也比較淡薄,造成改編動畫節奏極難把控,劇情改編難度也很大。
如果完全按照原著劇情,不說多少年才能做完的問題,可能幾十集才剛剛踏出新手村。
但是如果大幅度刪減劇情,壓縮進度,又會失去很多細節導致故事邏輯出現漏洞,劇情轉折生硬,更別說還有一大批原著黨虎視眈眈。
所以,改編動畫並不比原創動畫更簡單。
我認為一個好的作品好的故事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要在一定篇幅內能完整的表現一個故事。
完整指的是結構完整、邏輯清晰,至少不能前後矛盾,或者有無法忍受的硬傷,讓人看完能清晰的概括出大概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所謂的不要在虛擬作品找真實感的,如果連最基本的邏輯都不要了,請原諒我要保護自己的腦子。
二是能在故事中圓潤的嵌入製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不顯得突兀生硬。
也就是一個作品要擁有靈魂,這樣的作品才顯得豐滿、生動,否則很容易乾癟的如流水帳一樣,轉眼就忘。
三是要有足夠吸引人看下去的特質。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你要能迅速抓住人的眼球,並不斷的引導觀眾看下去。
除了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之外,更多的需要看製作組對劇本、節奏的把控是否合理。
一個劇情慢熱的好故事很可能無人問津,而一個節奏快的故事觀眾則容易不知所云,合適的節奏和巧妙的情節設計會極大的增加一部作品的吸引力。
我曾經最喜歡的國漫之一《幸福小鎮》,被稱為18集才開始正片,就是因為花了整整17集子供向日常來做人物刻畫,導致大部分人看到這種畫風和前期劇情望而卻步,錯過了一部到現在為止都十分優秀熱血的國漫。
《我是江小白》就很不錯的完成了以上幾點,不是我故意要拔高或者捧殺它,在我的觀點裡,雖然很多國漫能在某些方面勝過它。
但是從綜合素質上來說,我找不到比它更好的作品了,當然不包括動畫電影。
其實劇中雜誌社的《玻璃小屋》指的就是《我是江小白》這部動畫自己。
從那一段對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製作組對於《我是江小白》的想法,因為題材限制,它也許不會變成大熱的作品,但是它各方面的優秀,註定會成為國漫發展歷程上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筆。
本文由菌菌動漫社原創,歡迎關注討論,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