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是日本作家乙一的處女座,那時他還是一個16歲在校讀書的學生,小說一經出版就獲得了大眾的喜愛,17歲時這本書獲得了日本第六屆JUMP小說非小說大獎,其文學才華可見一斑.
小說《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很有作者個人的特色,作者以黑白兩種基調展現了對人性的思考,這本書分為兩章,由兩個故事組成今天想講一下第一章的故事.第一章的故事名就叫做《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與本書書名相同,故事的開頭引用了一首兒歌,同時也奠定了本章故事的基調.
竹籠眼,竹籠眼,
竹籠中的鳥兒啊,
什麼時候飛出來?
黎明的夜晚,
鶴與烏龜滑倒了,
背後那人是誰呢?
這首兒歌是日本兒童耳熟能詳的遊戲的歌詞,遊戲是一人扮」鬼」猜測其他的人,如果猜到了那麼那個人就要成為」:鬼」,這首兒歌也成了文中故事的走向.第一章故事講了一個村子裡經常一起玩耍的幾個孩子間的故事,還要一個在雪糕製造廠工作的綠姐姐,橘彌生喜歡她的哥哥健,他們之間看起來關係不錯,然而有一天而五月和橘彌生坐在村子裡枝幹橫生的老樹上交談時五月告訴橘彌生她也喜歡健,橘彌生卻在五月探出身子向健擺手的時候把她推下去了,五月死了,故事在這裡還很平常,但是看到五月死後的健卻表現得有點異常,健卻像一個心智成熟得大人那般安慰了妹妹,然後和妹妹把五月藏了起來,,村子裡有一個很深的洞,在大家忙著舉辦煙火晚會的同時健和妹妹一起用草蓆將五月拖到了洞那邊,在健即將把五月扔下去的當口綠姐姐發現了他們,綠姐姐並沒有告發他們,和他們一起把五月扔到了洞裡,全文最可怕的不是妹妹把五月殺了,而是平時看起來樂觀,向上,待人溫和的健和綠姐姐,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有更讓人可怕的一面,他們好像是戴著面具的人,面具上是微笑臉,面具之下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面孔,我想我們中的很多人也是如此,面子和裡子有很大的不同,作為自然人我們是直白的,作為社會上的人卻有兩幅面孔,我們要假裝微笑,假裝喜歡,而一個人的時候面無表情更合適.
這本書的基調是黑暗的,用一個故事表達出人內心的惡,這種惡不是刻意的似乎是深刻在血液裡的,我們只是用更多的道德感來束縛自己,生而為人是不可能脫離社會和群體獨自存在,內心的黑暗需要用道德和法律去抑制,於是我們便有了素質和教養,人性經不起考驗,也不能細想,想得太多便有可能出現兩極分化的思想,人內心的黑暗需要去平衡,需要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