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 | 趙子清的養牛致富經

2020-12-16 澎湃新聞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 | 趙子清的養牛致富經

2020-05-29 04: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天剛生下的小牛犢,你看臍帶還連著呢!」5月21日上午9時,記者來到海勃灣區千裡山鎮巴音烏素村村民趙子清家,趙子清和妻子烏雲高娃指著牛犢欣喜地對記者說。

趙子清今年61歲,年輕時在生產隊幹活出了事故,不幸失去了右手,妻子烏雲高娃也常年患病。「那些年,要是沒有低保,僅靠幾畝地和幾隻羊,一年收入連1萬元也達不到。」趙子清說。

「後來為了改善生活,只要是我能幹的活兒,我一點兒都不挑,收入勉強能夠日常花銷。為了給家裡蓋個像樣的房子,我們只能從日常開銷裡一點點地省,攢了幾十年,直到2012年,才勉強湊夠蓋房的錢。」回憶起過去生活的艱難,趙子清感慨地說。

房子蓋起來了,趙子清家的生活變得更加捉襟見肘了。2014年,趙子清被納入巴音烏素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隨著醫療報銷比例的提高、有了村集體經濟的分紅、幫扶單位時常送來的米麵油等等,趙子清家的生活開始慢慢有了起色。

但趙子清並不滿足,他說,不能只靠政府養著,他要藉助好政策,靠自己的雙手,早日將這頂窮帽子摘下來。他發現這幾年牛肉的價格一直波動不大,而且因為營養價值高、買的人多,就想著養幾頭肉牛發展養殖業,可一想到買牛的資金,他又沒了信心。

「沒想到,不久後,海勃灣區的幹部主動入戶摸底調查,了解我們貧困戶的需求,我就大膽說出我想養牛致富的事兒。很快我就拿到了一筆5萬元的扶貧貸款。」趙子清激動地說。妻子烏雲高娃卻很緊張,對他說:「萬一賠了咋辦,咱們拿啥去還銀行的錢?」但趙子清堅信,養牛致富是一條好路子。

說幹就幹,趙子清用5萬元貸款買了20多頭牛犢。創業是艱難的,也是艱辛的。對於這些「寶貝」牛犢,他百般呵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為牛添飼料,清掃牛舍,深夜還要再到牛棚轉一圈,觀察牛的生長情況、健康狀況等,發現異常,便會及時診斷治療,不敢有半點疏忽。

雖然每天累得雙腿像灌了鉛,可趙子清卻顧不上休息。他買了很多養牛方面的書籍,起五更、爬半夜,利用一切空閒時間一本本地啃,使自己從一點不會到變成養牛高手,憑著一股勁兒,他掌握了牛的適應期、增肉期、催肥期等知識。

「將打碎的青草與骨粉、玉米面混合起來餵牛效果非常好,在草料裡加入酒糟,酒的香味既能增加牛的食慾,還能促進腸胃消化,讓牛充分吸收草料營養,肉質也更加鮮嫩……」提及養牛的技巧,趙子清說得頭頭是道。

海勃灣區住建局還幫著趙子清改造了牛棚,駐村專幹幫著跑銷路,這讓趙子清更加放心大膽地養牛。他的努力沒有白費,他養殖的肉牛各個膘肥體壯,皮毛髮亮。如今,不僅還清了5萬元貸款,還在想著擴大養殖規模。

「趙子清買的牛品種好,他又是難得的養牛高手,所以養牛賣肉對他而言已經是小錢了。現在趙子清賣牛犢,一隻稍大些的牛犢可比好幾隻成年羊都值錢!」巴音烏素村第一書記劉哲告訴記者,「大家也知道趙子清家的牛犢品相好,每次小牛還沒出生,就已經有人來預訂了。」

「現在養的牛越來越多,棚裡都快裝不下了,過兩天還要再下4頭,我打算過兩天再賣一批。」趙子清笑著說。「那趙叔你又要大賺一筆了。」劉哲回應著。

偌大的房屋窗明几淨、家電齊全,屋後是成群的牛羊……趙子清滿意地看著家裡的一切,開心地告訴記者:「別看我年紀大,但我也能憑好政策和自己的雙手,過上好日子。」

記者手記

採訪趙子清時,他說的最多的是感激的話語,但他卻不願意說起那段艱難的、帶著「貧困戶」帽子的日子,只要說到種植田地、學習養牛技巧、還有家裡的好日子,他和妻子就會變得滔滔不絕。

趙子清希望自己也可以成為幫助別人的人,而不是需要等待幫助的人。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念頭,趙子清從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了村裡家喻戶曉的養牛達人。如今,巴音烏素村的村民們都在羨慕趙子清的好生活,他們正在榜樣的帶領下,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力奔跑。

來源:烏海日報官方微信

編輯:郝維濤

初審:張小龍

監審:張 超

微博:內蒙古-活力海南

徵稿郵箱:hnqrmtzx@163.com

原標題:《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 | 趙子清的養牛致富經》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丨「85後」小夥張培佔:爭做致富帶頭人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丨「85後」小夥張培佔:爭做致富帶頭人 2020-06-05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 | 張鳳義:摘掉窮帽子 過上好光景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 | 張鳳義:摘掉窮帽子 過上好光景 2020-06-02 0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白吉米斯:帶著兒子去支教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白吉米斯:帶著兒子去支教 2020-12-01 2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武飛:用心鋪築「扶貧路」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武飛:用心鋪築「扶貧路」 2020-12-21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清水河縣宏河鎮第一書記尤利生...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清水河縣宏河鎮第一書記尤利生:扶貧無小事件件有著落 2020-05-28 0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包國慶:勇挑重任敢擔當 逐夢...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包國慶:勇挑重任敢擔當 逐夢奮鬥譜新篇 2020-07-03 2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他(她)們是全區「最美脫貧攻堅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幹部群眾全力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凝心聚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丨趙光:用雙手摘去貧困帽!
    「「靠著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就沒有過不去的坎。」這是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天義昌村下天義昌社建卡貧困戶趙光的人生信念,憑著這種信念,在政府的幫助下他種地、養牛、養豬,年收入達到6萬元,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 勇往直前的「蒙古馬精神」 是中國軍人的品質
    5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勉勵內蒙古的同志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提到「蒙古馬精神」。今天,奮力行進在偉大的民族復興之路上,尤需弘揚「蒙古馬精神」,向前,向前,向前,翻山越嶺,跨越新的「婁山關」「臘子口」。
  • 習近平所說的「蒙古馬精神」是什麼?
    7月16日下午,習近平聽取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與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情況匯報,對內蒙古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希望內蒙古的同志認真貫徹黨中央要求,弘揚蒙古馬精神,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 阿克蘇:巧念養牛致富經 讓群眾日子「牛」起來
    我相信,通過養牛,我一定能致富奔小康。」塔木託格拉克鄉拜什託瑪村村民如孜·莫敏說。 回想起幾年前如孜·莫敏的生活和現在可是天差地別,那時候由於孩子殘疾,自己顧家不能外出,加之地又少,成為了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想著自家的生活,如孜·莫敏每天愁眉不展。 村「兩委」和工作隊了解到情況以後,及時入戶為他講黨的惠民政策,幫著出點子理思路。
  • 「理論微課堂」第1085期:什麼是蒙古馬精神?
    三、科學把握蒙古馬精神的時代內涵以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態度挖掘蒙古馬精神的時代內涵,是我們今天學習、宣傳和弘揚蒙古馬精神的重要前提。蒙古馬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了內蒙古各族人民的血脈和靈魂,成為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二)蒙古馬精神地域性與超越性的辯證統一挖掘弘揚蒙古馬精神的時代內涵,應關注到蒙古馬精神形成發展的地域性特點,但更應關注其超越地域的象徵意義。
  • 巧念養牛經 踏上致富路
    徐文勝打掃清潔雙路鎮楠木村二組村民徐文勝,今年50歲,以前一直在外務工的他,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2009年他返鄉發展,抓住全縣肉牛發展機遇養殖肉牛,一年掙賺12萬元,走上了致富路「我之前一直在外地務工,收入還是挺不錯的,但隨著家裡的老人年紀大了,孩子也長大了,需要我們回家照顧,當時全縣正在大力發展肉牛產業,家鄉牧草資源豐富,氣候條件也非常適合發展養殖業,我就抓住這一機遇回家養牛了。」徐文勝告訴記者。2009年,恆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免費發放能繁母牛給老百姓飼養,然後再以市場價回收牛犢或育肥牛。養殖戶不養牛了,只把原來領取的母牛就全部退回公司。
  • 熱解讀|非常時期 習近平再提「蒙古馬精神」有何深意?
    熱解讀 | 內蒙古有句諺語:「千裡疾風萬裡霞,追不上百岔的鐵蹄馬。」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提到要弘揚「蒙古馬精神」。這既是對草原人民的囑託,更是對全國人民的激勵。
  • 《馬背之上》:印刻下蒙古馬堅實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烙印!
    新歌發布《馬背之上》作詞:高山作曲:安然編曲:李躍龍演唱:呼斯楞蒙古民族素有「馬背上的民族」之譽稱。如果說北方草原是蒙古族人的歷史搖籃,那麼矯健的蒙古馬就是蒙古族人創造歷史文化的主要情感組成部分。馬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在民族的成長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蒙古馬精神」已融入全區各族人民的血脈,成為各族群眾團結奮鬥、開拓進取的重要精神源泉,引領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欣欣向榮。弘揚蒙古馬精神,展示內蒙古形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肅南:紅旗村念好養牛「致富經」讓牧民日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肅南:紅旗村念好養牛「致富經」讓牧民日子「牛」起來 2020-12-04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蒙文】養牛致富能手:翟阿力坦蘇和
    【蒙文】養牛致富能手:翟阿力坦蘇和 2020-03-22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大嫂養牛脫貧記
    正在給牛餵草的馬大嫂,看著自己牛棚裡的10多頭牛笑得合不攏嘴。一頭牛能賣1.5萬元,這一棚牛可就是20多萬元啊,難怪她這麼高興。 馬大嫂名叫馬會瑞,今年51歲,是孟州市趙和鎮範莊村的普通婦女。2017年年初,她的丈夫範小利得了尿毒症,每月僅透析費用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兒子上大學的學費,更是得東家挪西家借,她家被確定為貧困戶。
  • 龍居鎮朱家村:巧念養牛致富經 村民過上「牛」日子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通訊員 趙素敏 東營報導走進東營區龍居鎮朱家村旭日牧業生態養殖小區大門,一路向南,就能看到寬闊的水泥路、整齊劃一的養殖棚,每個棚前都設有一個大型青儲飼料池,棚裡健壯的牛兒正悠閒地吃著加工好的飼草,偶爾幾聲哞哞的叫聲,與粉碎飼草的機械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樂章
  •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記阿達日嘎嘎...
    大力發展農牧民的庭院經濟,樹立一批養殖業致富帶頭人,探索出「牧家遊戶+貧困戶」和「集體經濟+貧困戶」兩個模式助推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