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文創,如何「牽手」數位化(新語)

2020-12-22 人民網

不僅賦予各類館藏新的生命力,也能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這不正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應有之義

不久前,紫禁城迎來600歲的生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落幕不到一個月,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又如約而至。近年來,故宮頻頻發力,藉助數位技術手段,打破傳統文創形態和模式,「故宮」這一文化IP日益活起來、火起來。

如今,依託館藏資源,開發集審美、文化和實用價值為一體的文創產品,已經成為許多博物館的共同選擇。開發文創產品,讓博物館將優質內容生產放到了與收藏和展覽同等重要的位置,將文化資源激活轉化為可開發資源。數位化趨勢無疑加快了這一過程的速度和效率。博物館將內容數位化與在線教育、藝術普及等功能密切結合,消除了空間限制,並靈活運用5G、全息投影等新興數位技術,讓文創產品更具沉浸感和交互性。

7家國內博物館合作策劃的創意視頻「文物戲精大會」刷屏;各個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創意十足,在線上線下熱銷;故宮博物院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傳播平臺等新媒體上用生動有趣的方式普及歷史知識,吸引眾多關注……這些現象從側面說明,數位化不僅能助力文創開發,也在文創產品營銷、博物館品牌傳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文創營銷和傳播的鏈條上,數位化如何更深入?這需要博物館建立文創產品開發跟蹤管理平臺,實時掌握開發種類、形式和銷售情況,根據市場變化為不同的營銷渠道調配產品,促使線上線下多渠道緊密配合。例如,上海博物館從2007年開始探索建立商場網絡銷售系統,供後臺分析產品種類、銷售額等數據,及時調整商品庫存。其文創設計團隊每周都要和一線員工進行溝通,了解市場反饋,指導展陳設計,捕捉和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保持文創的新鮮感和藝術性。

博物館裡的文物不應該只留存於厚重的歷史中,更應該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從這個角度看,文創開發、營銷、傳播等各個環節與數位化的親密牽手,同樣為博物館更好利用文物資源提供了更多可能。不僅賦予各類館藏新的生命力,也能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這不正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應有之義?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4日 11 版)

相關焦點

  • 博物館文創,如何「牽手」數位化
    近年來,故宮頻頻發力,藉助數位技術手段,打破傳統文創形態和模式,「故宮」這一文化IP日益活起來、火起來。如今,依託館藏資源,開發集審美、文化和實用價值為一體的文創產品,已經成為許多博物館的共同選擇。開發文創產品,讓博物館將優質內容生產放到了與收藏和展覽同等重要的位置,將文化資源激活轉化為可開發資源。數位化趨勢無疑加快了這一過程的速度和效率。
  • 跨界融合,博物館文創迎新未來
    以現在的標準來看,這一系列產品和當時面向國內的「工藝革新」產品,可以看做是文創的雛形。 進入新世紀,隨著國際與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特別是國家對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的不斷重視,以博物館全面免費開放為標誌,人們對文化享受的需求進入高速增長期。
  • 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該怎麼讓文物「出圈」?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不論是新穎創意的陳展方式,還是文物的數位化呈現,博物館近年一直在不斷探索新的文化傳播方式。其中,博物館IP文創產品更是呈現大爆發的趨勢。12月6日,「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正式啟動。
  • 北京汽車博物館榮獲「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評選...
    近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志願者工作委員會承辦的第十一屆「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推介頒獎儀式在安徽博物院隆重舉辦。來自全國超過100個博物館單位、近200位博物館專家學者、從業人員、志願者等參加了本次推介活動。
  • 2020北京地區博物館文創開發培訓會成功舉辦
    為進一步推進北京地區各文博單位文創開發工作,提升文創及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促進文博文創產業綜合性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博文創開發環境,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了2020北京地區博物館文創開發培訓會。
  • 文創大咖談|殷九龍:讓博物館文創真正走進生活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向宇在中國,博物館文創正在進入2.0階段,圍繞博物館IP進行文創開發,已經成為當下「博物館熱」的重要一環。今年12月,「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啟動,通過把「文物IP」與「設計」嫁接,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將成都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 十年遊戲IP牽手廣東省博物館 《神武4》又有大動作
    靴子落地,多益網絡將攜《神武 4》與廣東省博物館達成深度合作。據多益網絡負責人透露,雙方團隊已就合作細節在緊密推進。《神武4》與廣東省博物院的牽手,是多益網絡近年來踐行「新文創戰略」的重要體現,更是神武IP十年維新成長的投影,映射著一款遊戲的沉澱。
  • 博物館的文創自動售賣——以北京汽車博物館為例
    目前大多數博物館更著力於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而忽視了人們選購文創產品時的體驗。讓觀眾在博物館觀展後,能看到更好的文化展示窗口,甚至在消費環節也能更輕鬆方便,文創自動售賣機應運而生。  近年來,很多博物館中都出現了銷售特色文創產品的自動售賣機。自動售賣機擁有佔地面積小、移動方便、節省人工成本等優勢,可以讓遊客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自主購買文創產品,並通過後臺大數據進行精準的運營管理。
  • 博物館文創:不只是錦上添花
    【一線講述】講述人:上海博物館副館長 李 峰不少人以為,博物館發展文創是件錦上添花的事,有則更好,沒有也無妨。其實,作為推動館藏資源與普通大眾有機連接的紐帶,文創早已成了博物館的一項核心工作。博物館擁有豐沛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通過文化產品、文創活動和文化服務充分盤活這些資源,才能讓博物館迸發出更強勁、更蓬勃的生命力。時間回溯到60多年前,那時全國文創產業還是一片荒漠。
  • 北京舉辦博物館文創培訓 聚焦後疫情時代博物館文創新業態
    為進一步推進北京各文博單位文創開發工作,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了2020北京地區博物館文創開發培訓會。據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本次培訓會以優秀博物館文創開發運營經驗分享為基礎,結合疫情常態化下博物館文創產業的新機遇及新挑戰,共議、共創、共享文博文創新思路。推進文創開發工作 開闢文創產業發展新路徑會上,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介紹了全市文化產業情況。
  • 濰坊博物館推出「板橋送福」文創糕點
    近來,博物館文創熱持續升溫,藝術類文創產品越來越受市民喜愛。端午節來臨之際,濰坊市博物館送出了可以吃的文化大餐——「板橋送福」文創糕點。這是市博物館與飲食相結合的文創新玩法,用另一個形式讓古老的文物「活」起來。
  • 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全面升級:助力博物館完成數位化蓄能
    尤其是一些博物館投入巨資打造的展覽和文創產品未能實現預期收益,損失更為慘重。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曾公開表示,2019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6.5萬億元,平均一天178億元。這意味著,文旅行業停工一天的損失就高達百億。  不幸中萬幸的是,在網際網路的時代,關上門的博物館卻打開了一扇新窗——萬物皆可「雲」。
  • 博物館日|這些文創產品幫你「把博物館帶回家」
    從大英博物館的盛裝小黃鴨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萌萌噠」系列文具;從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文物餅乾到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小夜燈......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在文創產品上下起了功夫,這些腦洞大開,讓人無法拒絕的文創產品逐漸成為人們愛上博物館的新理由。
  • 文創產品核心是「文化」開發要讓消費終端參與
    如何讓有用、有趣又富於城市精神的文創產品進入市場,不少設計師、文化機構和企業都在探索。劉先生不知道,這個手機殼產品其實是首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獲獎作品「回憶革命之路」。而讓文創產品得以「落地」的「海上文創」平臺,則是經上海市委宣傳部授權,由東方網承擔整體運營和建設的項目,品牌合作方包括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上海博物館、上海文化廣場等眾多上海文化場館,從比賽到產品上市的路徑得以打通。這批獲獎作品不僅能在線下實體店和多渠道的線上網店購買,「海上文創」還納入最新的銷售方式。
  • 顏值爆表的成都博物館文創好看又好玩!
    逛完博物館 我們總得帶點啥念想回家吧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安利一下成都博物館 那些顏值爆表的文創產品 不僅好看還實用!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數位化源於「愛」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重慶12月13日訊(記者 成琪)有這樣一家博物館,在信息技術還沒有普及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做紙質資料的數位化;在博物館還沒有成為網紅打卡地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做虛擬展廳了,而這一切是因為愛,對文物的愛,對觀眾的愛。
  • 「紅色文創聯盟」成立大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紅色文創」研討會暨「紅色文創聯盟」成立大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12月10日,「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紅色文創」研討會暨「紅色文創聯盟」成立大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 國外博物館文創產品萌在哪裡?趕緊看過來
    從羅浮宮到梵谷藝術博物館,從倫敦大英博物館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巧妙精緻、富有創意的文創產品,讓文物和藝術流行起來。不過,來自政府的資金支持只佔其總收入的30%,文創產品銷售成為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大英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年營收高達兩億美元。英國家庭的浴缸裡往往漂著幾隻橡皮小黃鴨,小黃鴨成為承載很多英國人童年記憶的符號。1970年,歌手吉姆·漢森創作了流行歌曲《小黃鴨》,小黃鴨從此成為一種流行文化元素。
  • 全國首個「紅色文創聯盟」在國家博物館成立
    研討會現場 國博(北京)文化產業發展中心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 應妮)「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紅色文創」研討會暨「紅色文創聯盟」成立大會10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來自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市文促中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香山革命紀念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等紅色博物館、景區等60餘位各界專家、代表圍繞「文旅融合背景下紅色文創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這一主題從不同視角深入探討,並共同見證全國首個「紅色文創聯盟」的成立。
  • 錦玉昌隆:做好連接與轉化,推動文博文創產業創新升級
    一方面得益於政策的引領,另一方面擁有消費升級的勢能,伴隨本土文化的強勢崛起和博物館的積極轉型,文博文創產業自2016開啟元年以來,其發展可用「如火如荼」來形容。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我國包括文物和其他部門在內的國有博物館3766家,民辦博物館1398家。至2020年,中國將每25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