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珠寶界闖蕩不久的小編,一般的寶石分分鐘就能辨認出來,但是在小編學習生涯的開始,有2種寶石,作為珠寶入門生的我每次聽到的時候,腦海裡都一片空白,它們就是——帕帕拉恰和帕拉伊巴。
不知道各位讀者們是否與小編有著同樣的困惑呢,如果有的話,今天這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這兩種恰好名字相同其實品種完全不同的寶石,下次再見到可不要再混淆了哦~
01
名字起源
帕帕拉恰出身名門,屬於高貴的藍寶石家族。它的英文名是「padparadscha」(音譯之後就是「帕帕拉恰」啦),這個單詞源於斯裡蘭卡(原產地)的土著僧伽羅語,代表一種紅蓮花的顏色,是佛教徒心中最神聖的顏色,所以大家也將帕帕拉恰稱為蓮花剛玉。
相傳佛祖誕生之初,腳踩七步、步步生蓮,所以帕帕拉恰也是聖潔、生命的象徵。它是除了紅寶石外,唯一有自己名字的剛玉變種,也是佛教至寶,被譽為「帝王藍寶石」。
帕拉伊巴,化學成分為銅鋰電氣石。它的名字來源於它的產地:帕拉伊巴州:當含銅鋰電氣石在帕拉伊巴州第一次被發現時就被稱為「帕拉伊巴碧璽」。
在一些可以理解的市場因素主導下,一些持有非洲產地原料的寶石經銷商們,他們同樣也希望把這些美麗的石頭稱為「帕拉伊巴碧璽」。
顏色
02
帕帕拉恰的顏色主要由Cr3+,Fe3+,以及色心致色。AGL在分析帕帕拉恰時,認為最佳的比例是55%的粉色加上45%的橙色分析,並且對融合度有一定的要求。融合度很難用文字表達的清楚,各個寶石實驗室的標準不同,加上每個檢測人員的標準也會有些微不同。
所以,並不是所有粉色、橙色混雜的藍寶石,都有資格稱為「帕帕拉恰」。據規定:粉色和橙色在整顆寶石顏色中佔30%—70%,並且還不能有其他雜色,這樣的寶石才能用「帕帕拉恰」命名。
帕帕拉恰的顏色常分布不均,且粉色與橙色間多有粉白色的過渡區。「帕帕拉恰」是在眾多藍寶石中最受追捧的一個品種,也是彩色藍寶石中最名貴的一員,更是第二種擁有獨立名稱的藍寶石。
帕拉伊巴碧璽中的銅元素使帕拉伊巴碧璽有著極為與眾不同的顏色,而這元素之前從未出現在其他碧璽中,此外,科學家還發現帕拉伊巴碧璽含有錳元素,科學家們發現,帕拉伊巴碧璽並不只含有銅和錳,其他元素的加入可以讓帕拉伊巴碧璽的顏色更繽紛,比如綠色調就可能源自鐵或某種鈦錳反應。
銅元素和錳元素的結合形成了帕拉伊巴碧璽極為美麗迷人的顏色,帕拉伊巴碧璽顏色分級主要有祖母綠的綠,土耳其藍,天空藍,藍寶石的藍,靛青色,深紫色和紫紅色。
高濃度的銅元素造就了十分罕見耀眼的霓紅藍綠色調、土耳其藍和綠色,反之,紫色與紅色是由錳元素造成的,其中最有價值的帕拉伊巴就是電光藍。
小編看到一句對於帕拉伊巴碧璽比較貼切的評價:您可以用最溫柔美好的詩句形容它的柔美姿色,卻無法用語言描述它灼人心靈的能量。
03
產地及評價
和同家族的鴿血紅、皇家藍這些顏色一樣,帕帕拉恰最初的界定十分嚴格,只有斯裡蘭卡產的粉橙色藍寶石才能被稱為帕帕拉恰。
帕帕拉恰的原產地是斯裡蘭卡(錫蘭),以至於今天許多收藏家只認可斯裡蘭卡產的才為帕帕拉恰。然而在越南的Quy Chau州,坦尚尼亞Tunduru地區和馬達加斯加也相繼發現了優質帕帕拉恰。現在,帕德瑪藍寶石已經失去了產地意義,而泛指高品質亮度和飽和的粉橙色藍寶石。
國際上對帕德瑪剛玉的鑑定也非常謹慎,如GIA證書中的粉橙色藍寶石也僅標註顏色,一般不會特別標註"Padparadscha"。偏商業的國際鑑定機構,如GRS,對於達到帕德瑪藍寶石顏色標準的,則會註明"Padparadscha"。
顏色同樣是帕拉伊巴碧璽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飽和度高而明亮的藍色是最受歡迎的。由於「帕拉伊巴碧璽」多裂隙,完全潔淨無裂的寶石要昂貴很多。
在產地方面,巴西產地的帕拉伊巴碧璽價格可以達到非洲產地的數倍,一般來說,巴西產地的帕拉伊巴碧璽在顏色上也比非洲的等級更高。
優化處理方法
04
市場上出現將無色藍寶石經過鈹擴散處理而成的粉橙色藍寶石(2010年前後由泰國人將此技術逐步推廣),在購買時應萬分小心,天然帕帕拉恰顏色通常分布不均勻,粉色和橙色之間的過渡區域呈粉白色。在選購時最好附有國際知名的鑑定證書(證書裡必須清楚的寫明NATURAL PADPARADSCHA或者NATURAL CORUNDUM PADPARADSCHA),當然選擇信任可靠的供應渠道,至關重要。
鈹擴散就是在極高溫下加入鈹元素。滲透的淺的可使表面呈現顏色,內部無色,滲透的深的可使內外皆有顏色。因為溫度極高,內部的包體都被燒融乾淨,經過鈹擴散處理的寶石淨度都是很高的。經過鈹擴散處理的無色剛玉價格通常每克拉約幾百到千元人民幣。
那麼,如何鑑別是否為鈹擴散處理的帕帕拉恰呢?
1.在二碘甲烷浸油中觀察鈹擴散處理藍寶石的顏色分布。通常可以發現,顏色分布不均勻,在近表面處顏色變淺,通常表現為體色的外圍有淺淺的一層無色———黃色的色域包圍著整顆寶石。雖然鈹擴散可以穿透整個寶石,但不可避免的,鈹的濃度在寶石近表層的部分要高於寶石中心。因此,寶石的近表層更顯橙色———黃色調。而在藍色藍寶石當中,由於藍色同黃色為互補色,所以兩種色調中和,使得進表面部分為無色的。
鈹擴散處理的橙色藍寶石
2.內部特徵:傳統熱處理後,紅、藍寶石中的鋯石晶體依然保持原來的形狀———透明角狀或渾圓微粒狀晶體。與之不同,紅、藍寶石在經歷的高溫比傳統的熱處理溫度高很多,鋯石變為不規則的白色小點,還經常包含有氣泡。鋯石晶體可單個出現,也可能成群出現。
由於常規儀器很難準確鑑別,所以大家在購買時如果遇到價格過低、顏色過於純淨、淨度非常好的「帕帕拉恰」,一定要多加小心。
帕拉伊巴碧璽的加熱處理
全球寶石交易中的幾乎所有帕拉伊巴碧璽都經過加熱處理,含銅的紫紅色碧璽在480-620攝氏度之間加熱後,將會變為亮藍綠色。即便在1990年代的巴西帕拉伊巴州,也有超過80%的帕拉伊巴碧璽是通過加熱改善顏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