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格格,從最開始利用上班之餘副業賺錢,到後來離職創業,把副業變主業,轉眼也一年多了。
我的產品是一個讀書付費社群,簡單說,就是自己開發課程、然後在微信群裡給大家講課、點評作業,帶著大家一起讀書。
事實上,這樣的同類產品非常多,市場非常激烈。但我一個小白選手,在沒人指導的情況下,奇蹟般地只靠個人發朋友圈,就讓項目活了一年多,並且還被人民日報等各大媒體報導,項目越做越好,好多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一路走來,好多人羨慕我,紛紛來問我副業賺錢的方法,好像我什麼武林秘籍。
坦白講,當初我獨立創業運營項目,肯定是超越了我當初的認知和能力,以我當時的水平根本搞不定。不過,我雖然沒有高人指導,卻得到了一本葵花寶典,指導了我創業項目的全部進程。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呢?
哈哈,這本葵花寶典就是混沌大學的創新奇書,李善友教授所寫的《第二曲線創新》。李善友教授是混沌大學的創始人,他把混沌大學課程的精華都寫進這了本書裡,幫助人們用「思維模型」進行創新。不管你是創業、公司中高層,還是普通員工,都可以把「思維模型」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讓改變發生。
所謂「思維模型」,就是高手們的思考方式,區別於普通人思考時常用的經驗總結。在《第二曲線創新》中,共有8大思維模型,幫你更加高效地做出更加睿智的決策。
01用思維模型找到創業動力
2018年9月,我加入混沌大學、成為學員之一,開始學習「思維模型」。11月,經北京分社批准,我發起成立混北讀書會,帶領混沌同學們一起在線下讀書學習。
隨著對混沌課程的深入學習,我在李善友教授的召喚下,也開始探索自己的使命。李善友教授說,你喜歡的、你擅長、有意義的事情,就是你的天命所歸。
那麼,什麼是我的使命呢?在混沌同學的建議下,我嘗試用「思維模型」中「第一曲線」和「第二曲線」來梳理自己的成長過程。
我發現,從職場發展來看,我的「第一曲線」是英語編輯,「第二曲線」是運營。從第一曲線能跨越到第二曲線,是因為讀書、寫書評帶來的轉折。
從個人愛好來看,10年來,我一直特別熱愛讀書、每年讀書100+本,這一條「第一曲線」從未變過。並且,我不僅自己讀書,還非常喜歡帶著大家一起讀書成長。
尤其是,我運營混北讀書會時可謂困難重重,不僅0預算、0工資,還0收費,一直堅持公益運營,為此很多不理解我,但我一直堅定前行。
在用「思維模型」梳理自己時,我發現,原來,我一直在踐行自己的使命,只是我當初沒有意識到而已。我的使命,就是「用讀書為他人的成長賦能」。
找到使命後,我非常地激動,我決定追隨自己的使命,成立一個線上付費訓練營-格格讀書營,用線上社群的形式為更多人的成長賦能。
02用思維模型找到項目的競爭優勢
在知識付費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各種大咖雲集,比如樊登讀書會、得到、十點讀書會等。我一個小白選手,如何才能順利切入這個賽道,成功存活下來,這是我面對的第一個問題。
面對激烈的競爭,我運用了「錯位競爭」這個思維模型。
李善友教授在《第二曲線創新》中說,「錯位競爭」是創業的第一法則。所謂「錯位競爭」,就是與其更好,不如不同,即在巨頭所在價值網之外,要找到適合自身優勢的邊緣價值網,作為自身的生存空間。
在巨頭所在的價值網內與巨頭競爭,無異於以卵擊石。因此,必須找到一個新的價值網,與巨頭進行錯位競爭。
與其更好,不如不同。那麼,格格讀書營與市場上的各位巨頭,如何才能不同呢?
經過調研,我發現,當時,市場上的巨頭提供的主要有三大類產品。
第一類產品:聽書類產品,即聽某人對某本書的主要內容進行解讀。比如樊登讀書會、得到的每天聽本書、十點讀書會等,已經擁有大量的用戶。我在講書方面並無優勢,如果模仿巨頭去做,就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
第二類產品:共讀類產品,比如7天共讀一本書。
第三類產品: 方法類產品,通常是講高效閱讀的方法。
經分析後,我發現,我的獨特之處在於,我通過讀書實現了個人的飛速成長。很多人都覺得我的讀書成長故事,特別勵志、充滿能量。
因此,我決定將個人成長經驗,梳理成六次課程,打造出以讀書為起點的讀書成長方法論,即讀書-寫作-演講-連結-復盤-踐行的六力成長飛輪。這就是讀書營的獨特生態位。
事實證明,這樣的錯位競爭是有效的。讀書營於2019年8月推出第1期時,就得到了學員的一致好評。而且,在後期的運營中,不斷得到學員們的肯定。
03用思維模型讓項目持續活下去
想做一期讀書營,並不太難,誰的朋友圈裡,都有一些愛讀書學習的人、肯為你付費。
難的是,如何持續招生,讓讀書營長期存活下去。這是我從第2期讀書營開始,就必須面對的問題。
為此,我必須找對自己的「戰略槓槓」,以實現持續增長。
李善友教授在《第二曲線創新》中說,好戰略就是槓桿作用。為此,要選擇長期不變的戰略支點,找到十倍變化的創新紅利,把資源聚焦舍九取一、力出一孔、撬動長期增長的單一指標。增長戰略,就是要將資源集中到業務破局點的單一要素上,以戰略指北針作為支點(目標),贏得十倍速增長。
運用「戰略槓桿」這個思維模型,我對讀書營進行分析,「戰略槓桿」由四大部分組成:
*真北指標,即長線的「一」,設立一個相對長期的 KPI:
讀書營21天一期,每月一期。完成每期的招生任務,就是KPI。
*戰略支點,即不變的「一」:
就是我經過不斷尋找,才發現的個人使命,即「用讀書為別人的成長賦能」。
*創新紅利,即 10 倍速變化的「一」,槓桿越長,借力越好:
近幾年,用戶的知識付費需求增長,很多人已經養成知識付費的習慣,付費學習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但由於運營服務不到位,很多人的學習效果打折。
*核心能力,即戰略引擎,需要舍九取一、力出一孔,聚焦優勢資源:
打造出好產品後,「好運營」是關鍵,這是用戶體驗的重要部分。好運營,才能讓學員的改變看得見。
為此,我通過好運營,營造出獨特的讀書營好氛圍。
一方面,每次課後,精心設計課後作業,和行動打卡的任務。通過督促大家學以致用,使學員的學習效果顯著,讓改變看得見。很多學員在讀書營實現了人生的N個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寫書評、第一次直播分享、第一次採訪陌生人、第一次錄講書視頻等,這些都帶來驚喜體驗。
另一方面,通過老師點評+助教天團點評+同學點評的多方點評,還有各種送驚喜彩蛋禮物的方式,營造出溫暖有愛、團結互助的高能氛圍。很多人喜歡這種被看見、被重視、被鼓勵、被獎勵的溫暖感受,也因此在讀書營成為了好朋友。
以上四點,就是讀書營的「戰略槓桿」。
那麼,應用「思維模型」,實踐及成效如何呢?
從2019年8月至今,讀書營不僅在激烈競爭中生存下來,而且運營良好,口碑爆棚。我基於教學經驗所寫的新書也將於2021年出版。
總結一下,這主要受益於以下三點:
*好產品:用「錯位競爭」打造的產品,在市場上雖然並不知名,但產品具有獨特性,因而得到學員認可。
*好運營:用心、溫暖的運營,打造出獨特的好氛圍。很多同學在學完一期後,即使課程完全一樣,依然會選擇參加復訓。甚至,有些同學會連續學習三期。
*好口碑:讀書營獨特的好氛圍,帶來好口碑,學員會主動自發的去發朋友圈進行推薦。因此,解決了持續招生的問題。
好產品、好運營、好口碑三者形成正循環,最終打造了項目的增長飛輪,我用「戰略槓桿」模型,解決了項目的增長問題。
感謝「錯位競爭」和「戰略槓槓」兩個思維模型,為我的項目賦能,讓我即使是一個小白選手,也能從副業賺錢、到離職創業,開啟不一樣的全新生活。
未來,我希望繼續應用李善友教授《第二曲線創新》中的思維模型,繼續對產品和運營進行升級,期待帶給學員更好的學習體驗、交付更好的學習效果。
有些小夥伴可能會說,我不創業、不是公司管理層、也不想搞副業賺錢,「思維模型」離我好像有點遠、學了也沒啥用。
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時至今日,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創新,就像在工業時代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管理一樣。我們都知道創新很重要,怎麼做卻不得而知。《第二曲線創新》從科學與哲學的認知底層出發,給你可落地的創新的思維模型和實踐方法,讓你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當下的問題。
尤其是,你在學了高手們思考用的「思維模型」後,能幫你脫離當下工作中的位置局限,站在更高的管理和創新的視角去看工作。也許哪天,你向領導提出的建議,就會讓領導對你刮目相看呢。我有一個混沌同學就是靠著這本《第二曲線創新》,現在能站到和老闆一個認知層次上去對話,早就已經升級加薪了。
總之,不管你是進行創業、副業賺錢、還是想升職加薪,相信《第二曲線創新》都能為你助力,打開人生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