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故事 最讓我欣慰的就是 越來越多的患者出院

2020-12-24 騰訊網

下火線的最後一次查房

記錄人: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重症醫學科副主任 李蕊

初二的晚上,從重慶出發來到湖北,現在已經半個月了。從1月30號入住孝感中心醫院的隔離病區,重症組的60名醫護人員承擔了隔離1、2、3區的醫療救護工作。從那個時候開始,重症醫療組正式投入了這場艱辛的抗疫戰爭。

今天我們將要離開這個隔離病區,進行一個短暫的輪轉休整。這之後我們將根據上級的安排,進入其它的一個地區或者崗位工作,也許不會再回到這個隔離病區。所以今天我們踏入這隔離病區,進行最後一次上班,最後一次查房,乃至等待交接的過程中,內心是很複雜的。那個熟悉的門,熟悉的通道,熟悉的人,都留給了我們深深的印記!

清早,我和重醫附一院的樊麗萍老師不約而同的提前來到工作崗位。我、重醫附三院的張雷醫生和重慶九院的謝才德醫生,三位主查醫生一起進入病區,這也是重症醫療組投入戰鬥以來的第一次。大家認真地交流著今天需要交接的內容,詢問完隆毅醫生昨天夜班的情況,特別是重點病人的夜間病情變化後,大家在查房過程中向各自主管負責的病人道別,道一聲,再見,祝願他們早日康復。畢竟,我們也許是最後一次在這個病區查房了。

當我們查房到一名47歲的中年男性的時候,又一次深深地觸動了我。首先我們告訴他,他的複測核酸結果是陰性的,之後他可能會在近期就痊癒出院了。當時他非常非常的激動,但是當我告訴他們,我們這個醫療隊即將離開這裡輪崗休整,有可能後續會走上另外的一個工作崗位的時候,這名47歲的大男人竟然哭了。他有點語無倫次的跟我們表達了他的感激之情,捨不得我們離開。那一刻,這種發自內心的最淳樸的情感表達,深深的觸動了我。

作為重慶市第1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重症組的副領隊,我在出發之際內心是迷茫的,而且也覺得壓力非常大。那時,我不知道我們來到湖北,將會面對是什麼樣的情形?但是在這一瞬間,在這短短的14天,也許在我的人生軌跡中,這些時間並不長,但是這14天的人、14天的事讓我感觸到了,我們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絕不是一個主導和被主導的地位。我們之間是朋友,是戰友,是一起對抗疫情、並肩作戰的戰友!更讓我堅定信念,在這場全民的戰『疫』之中,我的身後,有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強大力量在支撐。

短暫的休整之後,我們重症醫療組的60名醫護人員,將繼續在孝感市中心醫院奮戰,無論在任何崗位任何病區,我相信我們的初心不變,一如既往地與當地醫院的醫護人員,與我們最可愛的病人,攜手前行,共同奮戰,一定能度過這次難關。

最讓我欣慰的是,累計有20多位患者治癒出院了

記錄人: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重慶大學附屬中心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全科醫學科主治醫師 李若青

今天一早,我又「全副武裝」來到感染科紅區病房對新冠肺炎的患者進行查房,特別是重點看了6個危重和疑難病例,我們醫療隊從上到下的人都很關注他們的病情,每個人都在努力,在用心。

「爺爺,您一定要把每天小便多少(量)估算一下,感染會誘發心衰的,我們針對心衰的治療方案是要看每天的尿量的,爺爺,您明白我的意思吧 ……」

「好的,我明白啦,謝謝醫生,謝謝……」

這是今天查房的1例70多歲的新冠肺炎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心衰的患者,入院時情況很差,尤其是心衰症狀明顯,經過多日來的綜合支持治療,這位爺爺的情況明顯好轉,各項複查指標也都較入院時有所改善,一切都在向希望的方向發展,相信過不了多久,這位爺爺的肺炎就可以治癒並出院。

作為重慶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我們輕症三組(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組)半個月前接到指揮部命令支援孝感市下轄的漢川市,這裡的新冠肺炎病人很多,我們三組的醫生作為專家組負責漢川市人民醫院歡樂街院區所有病人診療方案的完善。

這個院區接近200位患者,大家的壓力可想而知。我們進駐在感染科3病區,直接負責管理的患者有25位,同時以這個3病區為依託,我們還要對全院區的100多位患者每日進行查房梳理,尤其對疑難和危重患者的診療方案每天要進行優化和調整。

連日來的工作雖然辛苦,但不斷的捷報讓我們忘了疲倦,目前這個院區治癒出院的患者已有20餘名,許多重症患者經過我們與漢川市人民醫院的共同努力,絕大部分轉為輕症,有的更是已經治癒出院。其餘大部分的輕症患者的病情也每日都有好轉。我相信,按照這個發展趨勢,後續治癒出院的患者會越來越多;我更相信,隨著全國支援力量的不斷加強,我們打贏這場戰「疫」的日子不會太遠!

中國加油!

湖北加油!

輪換休整 為了隨時再上戰場

記錄者:重慶市第一批援卾醫療隊、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重症組周柳吟、莫如利、馮媛媛、何晶、嚴嬌

按醫療隊原定計劃,今天(2月13日)上午十點,重慶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重症組與孝感市中心醫院的醫務人員進行工作交接。由於住宿房間有限,在我們沒搬離宿舍前,孝感市中心醫院來接我們班的同行們,暫時還沒有地方安放行李,她們拖著行李箱,甚至還有大包小包黃色醫用垃圾袋包裹的個人物品,就來病房接班了。

看到這一幕,我們既佩服又感動,她們首先想到的是來接受任務、完成工作,平時都是嬌滴滴的女孩子,現在也那麼的「不拘小節」了,這時的她們,都變成了鋼鐵般的戰士,即將投身到抗疫一線的英雄。疫情面前,舉國同心,共克時艱,雖然現在根據防控工作的要求,我們醫療隊需要短暫輪換休整,但如果戰「疫」需要我們,我們一定召必回,戰必勝!

回想過去的14天,跟孝感市中心醫院隔離二病區的所有醫護患並肩作戰。現在即將分別,我們重慶市急救中心的五位隊員都很不舍,大家工作的場景在腦中像電影一樣,一幕幕閃現。愛心爆棚的嬌嬌(嚴嬌),不管多忙,每個班都會給病區一位重症患者餵飯,關心她吃得夠不夠,需不需要牛奶、水果;打了雞血的柳柳(周柳吟)承包了隔離病房的消毒工作,推著空氣消毒機穿梭於每間病房;順風耳圓圓(馮媛媛),對病房的呼叫鈴特別敏感,總是在大家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第一時間去到了患者身邊;飛毛腿小花(莫如利),拿著封管液巡視每個病房,我們不再擔心病房鈴聲四起;感控小雷達晶晶(何晶),總是時刻關注著隊員們的防護狀態,有了她,大家就又多了一份安心。

還有就是這裡美麗的湯敏護士長,每天都無微不至的關心著重慶醫療隊的隊員,總是詢問我們有什麼困難需要她解決,有什麼日常生活需要等等;另外還有接我們班的隊友們,他們每次都會提前接我們的班,我們很驚訝:「你們為什麼總是這麼早來呢?」他們說:「你們也辛苦,我們早點來換你們下去休息!」回想起這些,我們更是不舍離開了!

今天出發的時候,嬌嬌給我們每人都辮了一個美麗的髮型,她就像我們造型師一樣,我們笑稱她為「Tony老師」,今天我們五個人的髮型更像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大家都說,快看這五個妹妹,她們還梳了統一髮型,真好看!是的,臭美的我們也覺得這髮型很好看,這更代表了我們的統一和團結,抗疫期間,唯有團結一心,才能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記錄人: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重慶大學附屬中心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全科醫學科主管護師 陶靜

今天是我們重慶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來到湖北孝感的第19天,我們這組15名隊員們轉戰來到孝感市下屬漢川市的人民醫院開展救治工作也滿15天了。

隨著戰「疫」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和患者們的關係也越來越好,通過和他們平日的交流,得知他們進入隔離病房後,他們的生活很枯燥的,心理上也很需要大家的關心和安慰。

今天,醫療隊為了豐富患者的生活,增進護患關係,和他們一道在病房內舉辦了「合作動手摺紙折花」的活動。大家都覺得很有意思,參與度很高,大家臉上都露出了難得的笑容。來看看患者朋友們的作品吧。

尤其是12床的奶奶和爺爺,爺爺奶奶的感情很好,我自從爺爺患病進入隔離病房後,奶奶不顧自己會被感染的風險,堅持進入隔離病房照護爺爺。這兩天爺爺心衰犯了,奶奶著急的接連幾天晚上都沒睡好,眼睛都腫了。

今天的活動也讓爺爺奶奶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今天奶奶折了一個帆船,她說希望爺爺的病能快點好,她們兩個以後都能一帆風順。聽到這裡,我的眼睛溼潤了,希望爺爺能早日康復,爺爺奶奶都能夠身體健康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我們醫護人員時常銘記在心的名言,患者和家屬不僅僅需要得到好的治療,更需要心理上的撫慰和鼓勵。有人問過我,作為醫務工作者,職業榮譽感如何體現?答案就在這裡了,能夠看到患者們的笑容和衷心的感謝,是讓我覺得最高興的時候。

「轉戰」前站好最後一班崗,也動了情!

記錄者: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重慶大學附屬中心醫院第一批援卾醫療隊隊員、內分泌/腎內科護士 吳小華

根據指揮部的統籌安排和調度命令,我們第一批援鄂醫療隊輕症三組即將「轉戰」孝昌。今天工作結束後,就要回駐地整理行囊,一天後出發!

接到這一命令,讓正在休息、準備夜班的我有些不知所措,我是該整理行囊還是繼續休息為夜班養精蓄銳呢?想了一下,行李不多,下了夜班再收拾來得及,但最重要的是保證工作不能放鬆一刻,得為站好在漢川的最後一班崗而準備才是!

19點整,交通車準時出發,19:08抵達醫院!突然我就靜靜地站了一會,想看看夜色下的病區大樓,好好記住這我戰鬥過的地方。通往所在病區的巷道寧靜平和、大樓窗戶透出來的光亮敞溫暖,這裡處於鬧市區,如果沒有新冠肺炎,這一帶平時應該非常繁華熱鬧吧!今天,站在這抗疫一線,讓我終身銘記!

更換洗手衣,戴好口罩帽子護目鏡穿好防護服,一氣呵成!「20根體溫計、消毒機七號病室運行中、12床體溫37.6℃、全科病人心理狀態良好……」順利交接班!開啟夜班模式!發放口罩,完成治療,檢測體溫,複測血糖,病區環境消毒,治療盤治療車的消毒……18床鼻導管氧氣吸入2L/分安靜入睡,29床在咳嗽,夜裡顯得格外明顯,27床要解小便,我趕快過去幫忙,提醒她,「老太太您注意不要摔傷滑倒」,勤巡視多觀察,厚重的防護服下一絲不苟!

從重慶到漢川,應該十五天了,想想時間過得也很快!生活上的噓寒問暖,工作上的相互磨合,和漢川的小夥伴們有了一定的感情,我們是團隊,是戰友,是彼此的精神支柱,相互打氣加油的場景還記憶猶新!而一天後我們就要離開,「轉戰」孝昌!雖然我們在哪裡都是一樣的戰鬥,但多少有些不舍的!隔離區的專用手機一直響,原來微信群裡在彼此道別,然而千言萬語卻訴不盡愛和牽掛!

「轉戰」前,我們站好最後一班崗,也動了情!冬去春來,櫻花開,願一線人員安全歸隊,願華夏兒女幸福安康!

加油漢川!

加油湖北!

加油中國!

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記錄者:山東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外科專業護師劉善旭

早上七點起床洗漱,七點半下樓取飯,飯後乘坐班車,八點準時出發趕往醫院。

今天是我第一天上班,比別的同事晚了幾天,心裡一直責怪自己,沒能第一時間與戰友們並肩作戰。在路上心裡沒想太多,就像一張白紙,等待著書寫。主任護士長利用路上的時間,和我們交流著應該平時注意的地方,給我們加油打氣!隨行的還有新疆人民醫院的同仁和CCTV的記者們。

八點半左右到達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我的班次是感控白班,負責物品的的整理添加;監督協助進入汙染區同事們的著裝;汙染區物品的清點補充以及護目鏡的消毒清洗;協助主班工作;科室清潔區的衛生消毒;生活區的衛生打掃及時的清理垃圾。

由於科室物資匱乏,近一段時間都在領取發放的物資,穿梭於醫院各個庫房,為科室做好後勤保障。「善旭,七號樓一樓去領取成人紙尿褲,三號樓藥房領藥領取酒精愛爾碘!」張秋傑護士長說道。我火速趕往一刻不敢怠慢,由於醫院區域劃分,部分樓層過道被封死,推車上下臺階不便,這就需要我人力上下裝卸。張豔豔護士長說:「善旭,醫院發來慰問品,在醫院東門」!我推車前往,往返科室,給大家共運送二十四箱蘋果,六箱酸奶,六箱礦泉水,十箱紙尿褲……

一直到晚上八點下班,這一天中我數不清的往返,為科室的後勤保障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雖然汗水溼透了衣服,但是我的內心是滿足和幸福的,就像手術室翟領導平時對我們說的那句話,「累,並快樂著」!

這一天的工作非常充實,也使我成長了很多。來到武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時,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風雨夜行人在回來班車上已不覺睡著

記錄者:山東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急診專業護師戴彥君

風已經響亮的吹了起來,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在我們的戰友群裡互相提醒著,要降溫了大家都要注意保暖。

今日是0:00-4:00的班,22:30起床,23:00已成功坐上班車,和新疆同仁一起在這風雨交加,雷電天氣下上班去了。本能地打上傘,奈何風把傘吹壞了,本來就無人的街道更顯悽涼。

進入病區就緊張的投入戰鬥,由於武漢市將有7-9級大風影響,病區須立即關閉病房窗戶,尤其是汙染區!避免大風吹開本就密封不夠嚴實的門,造成交叉感染危險。全院人員再三檢查,傳染病的特殊性,加上天氣突然變化,窗戶關不緊、緩衝區門沒有密封條、患者不配合、漏雨,一切情況啟用應急預案,所有齊魯人團結一致一一解決。

今日病區總人數36人,病重15人,病危1人,這個時間病人都已入睡。42床奶奶有壓力性損傷,需要經常過去翻身,更換尿不溼,雖然意識不輕,希望在我們的照料下更加舒適,一次翻身時發現患者左右下肢明顯腿圍不一致,出自急診外科出來的我警覺的意識到長期患者臥床是不是出現了下肢血栓,雙下肢需要禁止按摩,通知醫生。

24床爺爺在這裡住院三月餘,持續心電監護,飲食欠佳,需要預防跌倒,患者床邊大小便,及時幫助患者傾倒尿液,經常巡視,準確記錄出入量,基礎護理、心理支持都是很需要的。特別需要注意患者血氧飽和度,患者雙通路吸氧,注意患者吸氧管是否脫落。

6床奶奶,飲食欠佳,入量不足,現在靜滴卡文+10%氯化鉀,由於長時間持續滴入,影響患者休息,氯化鉀對胃腸道的刺激噁心,在這時,患者拒絕在滴入,重點交班。20床阿姨肢體無力,預防跌倒……

忙忙碌碌一晚上,風雨夜行人在回來班車上已不覺睡著……

放心,我會一直在您身邊

記錄者:山東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重症專業主管護師張長敏

昨天凌晨是我第四個夜班,凌晨0點-4點的班次。晚上略睡一小會兒後,隨著22:30鬧鈴響起,起床,洗漱,換裝,一切顯得自然流暢。進入病區,我已經從剛開始穿防護服的笨手笨腳轉變成如今的瀟灑自如。和組員相互監督,確保防護服的密閉性後,踏入隔離病房。

夜裡的隔離區靜得有些悽涼,有的只是監護儀的滴鳴聲,呼吸機的運轉聲,病人嘈雜的鼾聲。每小時巡視病房一次,走到45床病人床旁時,他是一位80多歲的老人,近幾天因胰腺炎禁飲食,還在靜脈輸注卡文營養液。我站在床邊看他的靜脈輸液情況時,他不好意思地示意我要小便,我把尿壺遞給他,他沒有打針的手向我表示感謝,待他小便完後,我熟練地清理尿壺,又給他放回原處,以便下次能及時找到。老人緩緩抬起頭,再次表示感謝。此時此刻的我在想,本該家屬陪伴的年紀卻被病毒隔離在遙遠的地方,我不僅向前握住他打針的手,告訴他:「放心睡會兒吧,我會一直在您身邊」。他嘴角微微一笑,合上雙眼。我能感覺到此刻的他對我充滿了信賴。

夜依舊那麼黑,防護鏡下霧氣迷住了我的雙眼,而我炙熱的心卻能看到陽光普照的萬丈光芒。心中哼起郭峰的「一路同行」這首歌:「路,和你一起走,遙遠不寂寞,緊握你的手,勇敢向前走;路,有你在左右,困難算什麼,緊握你的手,勇敢去承受,讓生命的呼喚把你心牽動,真情到永久,讓無悔的承諾無怨的選擇,永留在心中。」

期待明天的疫情早日結束,期待這裡的病患早日走出疾病的陰霾,健健康康地回到自己溫暖的家庭中去,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冬將盡,春可期,山河無恙,世間皆安!

戰勝疫情,指日可待!

記錄者:山東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急診專業護師張娜

17日,我們山東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區所負責的首批3位患者出院,這也是山東省支援湖北武漢的第一批出院患者。截至到18日,出院患者總計11人。患者的痊癒是全體醫護人員的辛苦付出的最好體現,也是令我們最欣慰的好消息,讓我們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他們從衣食住行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到喜笑顏開、換上新衣走出病房,這種苦盡甘來的喜悅及對我們的感謝,從患者的臉上、動作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世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18號下午,照常按部就班的穿上防護服,誰也認不出誰。突然有人在背後拍我一下:「張娜老師?」聽聲音有點耳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李越?真的是你!」雖然身體被口罩、帽子、防護衣包裹著,但還是一眼認出了彼此,真是好巧。5年前的我們是師生關係:我是一名帶教老師,他是一名實習生,實習結束後,我們未曾聯繫。沒想到5年後的我們,在同一座城市,為同一目的在千裡之外的武漢相遇,還沒來得及過多的交流與敘舊,相互間做了一個握拳的手勢,便投入到工作中。

也許是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近幾天的天氣非常好。為了工作方便,自己修剪了頭髮,雖然不好看,但為了更好地做好防護。考慮到工作中長時間穿戴防護服,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等不適,我儘量不吃飯、不飲水。因眼睛近視加散光,怕影響工作,不敢輕易摘掉眼鏡,導致戴上護目鏡後眼鏡壓的鼻梁生疼,試過多個方法,依然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最後在同事的提議下將信將疑地摘去了眼鏡,沒想到整個班次下來,視野清晰不少,不但沒再出現鼻梁疼、壓紅的現象,通過自己平時紮實的技術操作功底,為患者進行留置針穿刺、靜脈採血等操作時,一針見血,即減少了穿刺帶給她們的痛苦,也減少了自己的痛苦,最重要的是工作效率迅速提升。

我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在齊魯大家庭的關懷下,我們一定很快戰勝疫情,凱旋指日可待。

逆風飛翔,同心戰「疫」

記錄者:山東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師王寧

2019年歲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爆發,席捲全國,打破了這個春節本有的安詳和喜悅。對於14億的國人來說,這個春節註定會在記憶深處留下特殊的印記。沒有了闔家團圓的年飯,沒有了熱熱鬧鬧的廟會,沒有了熙熙攘攘的集市……大家一起關門閉戶,自我隔離。每天關注著那一串串令人揪心的統計數字,看著新聞中那些逆行而上支援武漢醫護人員的身影,作為一名感染性疾病科並有15年工作經驗的護士,我必須挺身而出,責無旁貸。

2020年2月6日晚上9:30,接到醫務處的緊急通知,第2天中午出發支援武漢,匆匆收拾行裝的我內心有激動、有興奮、也有心酸,想著家中的幼子與生病的父親,淚水浸溼了眼眶。但是想到肆虐的疫情,想到有更多的病人需要我的幫助,我毅然決然。第2天一大早,去超市採購完東西後回到科裡,看到護士長與馮老師還有其他同事給我準備的防護用品與生活用品,看到老師們像照顧孩子一樣給我收拾行李,心中滿是感動。至此,我與小夥伴們踏上了援鄂抗疫的徵程。

經過兩天的培訓後,正式進入病區。我主要負責感控方面的工作,制定工作流程職責,穿脫防護服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項,時刻提醒同事要保持高度的防護意識,防止醫護人員感染。作為感染性疾病科的護士,我深知穿著防護服的悶熱與束縛,雖然每天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但工作強度與身體反應遠不及在病房內工作的護士,但我是他們的「後勤保障」,要檢查每個進病房護士防護服的嚴密性,一點不能馬虎。由於防護服外沒有口袋,為了減少大家的體力消耗和工作量,我和同科室的畢榮梅姐姐從酒店拿來了針和線,給大家製成了一個個隨身攜帶的小布兜,可以裝一些常用的筆,膠布和預衝。

經過幾天的工作,在曹主任的指導下,在各位護士長的合理安排下,經過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病房已然井然有序。在2月13日護理負責人會議上,我們團隊工作得到了很大的肯定,匯報中,多次用我們17病區的圖片作為標準,推薦給其他9支醫療隊。我們會更加努力展現齊魯精神,「有我在處,便是齊魯」!

第一批進方艙的藥師:沒有電腦繪圖,我們就手繪

記錄者: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藥學部 黃國鑫

前一天晚上,藥學組組長臨時通知救援隊的藥師第二天一早8:30在方艙醫院開會。第二天,大家準時到達,才發現難度不小,電腦系統要現學,藥庫分在一樓和二樓的不同房間,庫房裡物資與藥品混放。同時新進藥品一到就需要立即驗收。

由於方艙醫院的藥品都是從不同地方緊急調撥的,尋找起來很困難,也無規律性。在這種情況下,正好是考驗我們藥師能力的時候。我們藥師團隊共十人組成,都是來自各省市國家救援隊的精英,由陝西隊的廉江平藥師擔任組長。大家的專業能力很強,配合也默契。不誇張的說,一個眼神就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

第一個班,由江蘇隊的顧藥師和我一起上。很開心他也是一名黨員,我們相互加油說:「黨員先上」。我們做了分工,他熟悉系統,我整理2樓倉庫,組長也留下幫忙整理1樓藥房。就這樣,很快我們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因臨時組建缺少人力與辦公物資,我們就自己動手,先是安裝冰箱組件,沒有說明書,我們就摸索著來;要繪製藥品分布圖,沒有電腦繪圖,我們就手繪,沒有什麼事是救援隊員完成不了的。組長都忍不住誇讚我們倆。打心底裡覺得,我和顧藥師非常默契,雖然是第一次見,卻很合得來。經過12小時奮戰,我們發放了藥品450人次。圓滿完成今日工作,我們倆都非常滿意,也特別感謝廉組長對我們年輕藥師的信任,把第一個班給我們。

下班了,終於可以透一口氣,匆忙去了洗手間。朋友圈裡報個平安,一切安好。

武漢加油!

相關焦點

  • 患者的支持與感動是堅持動力——「方艙」裡的「戰地記憶」
    23號,《都市現場》一起幫助武漢新冠肺炎康復患者劉猛,找到了他在洪山方艙醫院治療時,給他「活下去」希望的江西護士楊輝利;而方艙醫院中,「江西護理排班模式」也在越來越多的醫療隊中流行了起來。徐丹,江西醫療護理隊的一名「85後」護士,今天來聽聽她日記裡的「戰地方艙 」是怎樣的?
  • 寶雞第一批援鄂醫護人員馬玉潔:患者出院 我的鼻子沒有白爛
    「患者出院了,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鼻子也沒有白爛。」2月13日,記者連線寶雞市第一批援鄂醫護人員馬玉潔,電話一撥通,馬玉潔便迫不及待地告訴了記者這一喜訊,這是她來武漢以來,最高興的一件事。經過醫護人員十多天的努力,2月10日,醫院終於迎來了第一位康復出院的患者,而馬玉潔正是這名患者的護理人員之一。自從進入一線工作,她每天需要穿8個小時的防護服,等交完班下來,臉上、鼻梁上早已被深深地壓出了印子。時間久了,鼻梁也就爛了,第二天只能貼著創可貼,忍著疼痛繼續工作。「當時出院時,在場的患者、醫生和護士都非常激動,大家面對鏡頭共同喊出『中國加油!
  • 通大附院援湖北醫療隊員戰地日記:再次擋下死神的鐮刀
    >今日病區又有2位患者出院,截止目前為止,累計已有42位患者康復出院,病區尚有危重型患者3人,重型患者18人。病區裡有多位從方艙醫院轉診過來的患者,病情相對較輕,他們對我們病區的工作模式和環境還不太了解。對於這部分患者,我們隊員在正常的醫療工作之餘,還擔負起溝通講解的任務,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和配合治療,目前已有數位方艙醫院轉診來的患者順利出院。
  • 患者的元宵節來信:「天使姐姐,我今天要出院了」
    雖然我看不到你,但我知道你們是那群最可愛的人「雖然你們每天都穿著一層厚厚的防護服,雖然我看不到你們的樣子,但是我知道,你們一定是那群最可愛的人!」孝感市中心醫院隔離二病區,一位患者給我們的感謝信裡這樣寫道。
  • 新冠肺炎輕症患者:住院13天,我是如何治癒出院的?|疫中人
    當天我決定一個人開車去黃石市第二醫院檢查,去之前沒做什麼準備,家裡人也覺得我應該不會有什麼事。結果到了醫院檢查完之後,醫生告訴我雙肺有感染,問了基本情況,然後建議住院隔離觀察。這一待,就是十幾天。之後等待確診的過程是最難熬的。1月28號,我住進了單間隔離病房。
  • 濱州第6例出院患者!濱城區首例輸入性新冠肺炎患者趙某某出院
    趙某某也是我市第六例治癒出院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此時此刻,趙某某眼睛裡閃爍著喜悅的光芒。趙某某再三表達了對醫務人員的感激之情,把一面寫有「醫術精湛 妙手回春治頑疾,大醫風尚 同心同德暖人心」的錦旗送到她的醫療團隊劉同剛、劉益濤、叢維紅、何肖潔、王朋朋手中,感謝醫護人員和全體工作人員對她個人的辛勤付出。
  • 雷神山醫院的「葫蘆娃」:患者康復出院給我打了一劑強心針
    雷神山醫院的「葫蘆娃」:患者康復出院給我打了一劑強心針 原標題: 武漢雷神山醫院C11病區,有這樣一群年輕的醫務工作者,他們潔白的防護裝備身後,都手繪有葫蘆爺爺和葫蘆娃的形象。
  • 見證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出院,春節後最好消息,就是健康
    這個春節,小夥伴們估計都被這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鬧的很不開心,不過今天小編見證了青島2例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患者治癒出院走出病房,真是高興,說明人類經過努力,還是能戰勝這種病毒,最終取得勝利的。圖為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西海岸院區,2位治療痊癒出院患者。
  • 【特別關注】如何確保患者出院後完全康復?看中醫「瘥後防復」思想...
    因此,瘥後防復的原則就是防止死灰復燃、杜絕病根。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他牽頭啟動了新冠肺炎恢復期中醫治療方案的編制工作。  2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試行)》。文件中提到:「各地、各單位要強化對出院患者的中醫康復指導,出院後給予不少於14天中醫藥康復治療」,強調了中醫康復指導的重要性。
  • 武漢雷神山醫院72名患者同日出院 累計出院568人
    武漢雷神山醫院72名患者同日出院 累計出院568人發布時間:2020年03月11日 20: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雷神山醫院72名患者同日出院 累計出院568人  中新社武漢3月11日電 (馬芙蓉 李晗)武漢雷神山醫院72名患者
  • 出院患者在防護服上寫「濟世為民」護士郭瑩瑩:這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
    近日,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自己負責病房內的三名患者全體出院,並為她和其他醫護人員們「題詞」留念。郭瑩瑩說,在這裡自己習慣稱患者為「孝感家人」。從相隔兩千多公裡的黑龍江奔赴孝感。她與這裡的「家人們」共同面對疫情,大家同心同力,堅持與病毒鬥爭。隨著患者病情的逐漸好轉,病房中也不再只有焦慮和忙碌。在決勝的關鍵時刻,每一名醫護人員依然在堅守著。
  • 出院2個多小時,她「復陽」了
    於是,出院2個多小時後,她再度回到方艙醫院。截至3月10日10時,全國累計80924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其中59982人治癒出院。2月以來,國內多地出現患者出院後核酸檢測複查呈陽性的現象(以下簡稱「復陽」)。
  • 雷神山日誌:我願意被你們緊緊「粘」著,直到你們康復出院的那一刻!
    我對他們很熟悉,那是2月14日晚我們A7病區剛開診時接收的兩位老人。27床有重症肌無力,28床有糖尿病。  想起那個大雨之夜,剛入病區時他們惶恐不安拽著我說起來沒完的樣子,其實說「粘人」更確切一些,哈哈!  肌無力那位大爺,因為剛來那天我幫他倒的尿盆,就記住了我。只要我一上班,遠遠的就和我打招呼,親切的表情和暖心的話語,感動著我,也激勵著我。
  • 新冠患者出院後死亡,王廣發:是否復發不宜過早下結論
    漢陽方艙醫院「診療經過」記述,李亮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符合出院標準。其所在社區也表示,李亮出院符合標準。 今日(3月5日)下午,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王廣發向新京報記者指出,患者「假陰性」,在出院後存在「復陽」的可能性,但這主要是由於採樣誤差造成,機率較小。若未出現明顯新冠肺炎病症,不宜過早對其「新冠肺炎復發」下結論。
  • 從抗擊疫情採訪實踐談戰地攝影記者素養構成
    此次抗疫採訪,因為嚴格頻繁的消毒殺菌,我使用的相機和鏡頭常發生故障,幸虧多有準備才確保了正常工作。因此,要像戰士愛護武器裝備一樣,時刻保養好能夠勝任各種複雜環境的攝影器材,確保「關鍵時刻不掉鏈子」。紮實做好身心準備。兩個多月的抗疫一線採訪,在超負荷的工作環境中和超高壓的心理衝擊下,我多次經歷了頭暈、拉肚子、失眠等特殊情況,幾乎影響到正常的工作。
  • 上饒玉山縣首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癒出院!
    2月5日,玉山縣首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李某符合出院標準,從黃家駟醫院(玉山縣人民醫院)治癒出院。這是我縣首例治癒出院的確診患者,也是上饒市首例在縣級醫院治癒出院的確診患者。患者入院後,經黃家駟醫院(玉山縣人民醫院)隔離病房全體醫護人員精心救治,細心護理,體溫正常,無咳嗽咳痰,肺部影像學提示病灶明顯吸收,血常規及CRP正常,間隔24小時2次核酸檢測陰性,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
  • 島城年齡最小新冠肺炎患者在婦兒醫院治癒出院(圖)
    東東在護士及家人的陪同下康復離院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3月2日訊(記者 劉梅 見習記者 潘昱成)繼島城唯一一例新冠肺炎孕產婦出院後,今天,婦兒醫院又傳捷報青島市唯一一例新冠肺炎嬰幼兒出院,這也是青島市治癒新冠肺炎患者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 安徽省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痊癒出院
    1月29日,我省首批2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痊癒出院。其中,合肥市1例,亳州市1例。患者1月17日出現發熱、畏寒、咽痛等症狀,自己在家吃了多種感冒藥後沒有好轉;1月21日,從武漢回到合肥;1月22日,就診於我院發熱門診,經過相關檢查,疑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收住在我院感染病隔離病房。入院以後,根據國家頒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四版),我們給予病人抗病毒對症治療並精心護理,病人逐漸好轉。
  • 哈醫大一院14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記者從哈醫大一院獲悉,2日,該院14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據悉,14名患者均為4月28日轉入哈醫大一院治療,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並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腫瘤等既往疾病。通過國家專家組和省內專家聯合會診,為患者制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經過一系列的救治措施,患者的病情陸續好轉。
  • 「我的抗疫故事」這是此生最無悔的日子
    我所在的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也在大年初二、正月十四、正月二十六派出3支醫療隊共161人馳援武漢。正月二十六,作為吉大三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長,我帶領神經專科護理組出發,趕赴武漢。我們支援的金銀潭醫院是武漢的傳染病醫院,為重點防疫區域,也是武漢最先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醫院。這裡的患者多以危重症及多發基礎疾病為主,我們護理組被安排在該院南二重症療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