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大學 MQM: Business Analytics 與南加州大學的Maste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nalytics,哪個好?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對比這兩個項目。
杜克大學
MQM: Business Analytics
學校介紹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創建於1838年,坐落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的達勒姆(Durham)。2020USnews全美綜合排名第10,全球大學排名第22;2020QS世界大學排名第25,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20,2019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第28。
杜克Fuqua商學院全美排名第10,下面給大家介紹其商學院下的 Master of Quantitative Management:Business Analytics 項目。
項目基本介紹
開設在杜克大學Fuqua商學院下項目時長:10個月(full-time)項目屬性:STEM項目學費:68,200 美元申請費:125 美元申請截止時間:第一輪:2019年10月21日;
第二輪:2020年1月15日(國際學生最後一輪);
課程設置
項目為期9個月,分五個學期。有四個track:Finance,Forensics,Marketing,Strategy. 核心課程包括基礎商業課程,數據分析課程,以及每個track對應的不同的課程。
校友A:「MQM其實課業非常的重。10個月被分為5個學期(term),每個學期有6周長。每學期要上4節課。意味著,每六個星期,就有四個期末考試!而在其中還有quiz, team assignments, individual assignments等等名目繁多的其他學業任務「紛至沓來」。值得一提的是,MQM在Term 5會有一個Team-based的Final Capstone Project 。課程多數是case-based learning,將最近的生活,政策,和新聞融合進教學中。」(來源CD)
申請要求
本科學士學位,偏好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商科或經濟學等量化相關專業背景託福或雅思或PTE,沒有說明最低要求要求GMAT或GRE全職工作經驗不超過3年有面試案例參考
畢達學子:C同學
本科學校與專業:中山大學,金融
申請背景:GPA3.5+,TOEFL 105+,GMAT 750+;
錄取:杜克大學,MQM:Business Analytics
畢達學子:L同學
本科學校與專業:中山大學,管理科學
申請背景:GPA3.5+,TOEFL 110+,GRE 325+;
錄取:杜克大學,MQM:Business Analytics
畢達學子:B同學
本科學校與專業:中山大學,軟體工程
申請背景:GPA3.5,TOEFL 100+,GRE 315+;
錄取:杜克大學,MQM:Business Analytics
畢達學子:G同學
本科學校與專業:諾丁漢大學,土木工程
申請背景:GPA 75+,GRE 320+;
錄取:杜克大學,MQM:Business Analytics
註:以上僅是部分案例精選,如需進一步了解,請鎖定「畢達留學」!
招生情況
Class of 2020 官網數據:
共234人,平均年齡23歲,平均工作經驗6個月,平均GPA3.65,GMAT在650-750之間。學生來自34個國家或地區,173所高校,女生佔一半以上。一半以上是商業與會計背景,佔55%;其次是理工科背景21%;經濟學背景20%。校友B(Class of 2019):「官網上介紹是招140人左右,聽起來人數比較多。不過課程是分為2個session上,每個session大概是70人左右。而且總共有4個Track,每個Track的人數也就不到40人,所以並不用擔心人數太多而影響教學質量。
MQM這個項目是比較傾向於具有商科背景的申請者,但也其他專業背景的學生進入這個項目,也就是說,對於申請者的專業背景沒有硬性的要求。其次學生的平均年齡比較小,平均年齡24歲,基本都沒有什麼工作經驗,所以這個項目非常適合剛畢業的學生。而且84%的學生是國際學生,還是一個對留學生非常友好的項目。」(來源知乎)
南加州大學
MS Business Analytics
學校介紹
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簡稱USC,2020年USnews美國綜合大學排名22位,2020年商學院是名第17位。
其商學院下的商業分析碩士項目(MSBA)開設於2014年春,是STEM項目,可以說是美國元老級的BA項目,在2018年TFE Times排名中位列全美第1,在2020年QS全球商業分析碩士排名中位列全球第6,全美第3。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這個項目。
項目基本介紹設在南加州大學Marshall商學院下項目時長:1.5年 (full-time)項目屬性:STEM項目學費: $68,000(2019fall)申請截止時間:第一輪:2019年11月15日;
第二輪:2020年1月10日;
第三輪:2020年2月14日;
第四輪:2020年3月20日;
第五輪:2020年4月15日(國際學生最後一輪)
課程設置
USC MSBA項目共需要完成33個學分,19.5學分核心課程+13.5學分選修課程,分三個學期(可擴展至4個學期)。
必修課程:
具體的課程安排:
畢達學子(2018fall):「這個項目是授課制碩士項目。周一到周五上課,一般一周差不多有4天需要上課,周五是專門留給職業發展的。總共3-4學期。第1學期重編程基礎和溝通技能,第2學期學習理論模型和最優化方法,3,4學期重實踐以及找全職工作。
項目總共33學分,大約有一半必修一半選修。學有餘力可以選修更難的深度學習課程,甚至可以去工程學院修課。對於無編程基礎的人可能一些重編程的課程還是有點難度,如果有一定基礎肯定沒問題。課程難度可以自己選修調整,必修課有難點,不會特別簡單。課程難度主要是理論知識方面,以及實際運用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算法複雜度,有些代碼需要自己學習debug,以及在做項目的時候遇到的各種和商業思維相關的問題。
整體上學習壓力並不大,因為並不是學術導向的項目。大家都會花很多的時間去做各種課外項目,和企業合作的項目和比賽,case competition等,以及networking和找工作投簡歷面試。」
校友A(2016fall):「33分的畢業要求裡面,19.5是必修,13.5是選修。因此可以選修的學分較多,甚至在你本科修過某個特定課程的情況下,必修課也是可以waive掉,換成選修學分的。同時選修的範圍不僅限於Marshall商學院的Data Science & Operation department,還可以選Marshall別的專業,甚至於別的學院的課。比如很多同學為了更tech等目的,會自發的去選工學院的一些課程。當然這裡要著重說的是,對於一個BA項目來說,USC的MSBA本身的必修課程設置可以說是涵蓋了所有必須的方面(stats, ml, coding, data viz, business, ...),個人認為是非常合理的狀況,tech程度不低,也可以通過選修自行調整。」(來源CD)
申請要求
本科學士學位至少完成一門統計課程託福最低100,小分最低20;雅思最低6.5,小分最低6.0要求GMAT或GRE,沒有最低要求不強制要求工作經驗,但有會優先考慮案例參考
畢達學子:G同學
本科學校與專業:中山大學,人文地理與城規+會計
申請背景:GPA 3.5+,TOEFL 105+,GMAT 700+;
錄取:南加州大學,MS Business Analytics
畢達學子:L同學
本科學校與專業:中山大學,管理科學
申請背景:GPA 3.5+,TOEFL 110+,GRE 325+;
錄取:南加州大學,MS Business Analytics
畢達學子:C同學
本科學校與專業:中山大學,經濟學
申請背景:GPA 3.5+,TOEFL 100+,GMAT 720+;
錄取:南加州大學,MS Business Analytics
畢達學子:W同學
本科學校與專業:中山大學,經濟+國貿
申請背景:GPA 3.5+,TOEFL 105+,GMAT 700+;
錄取:南加州大學,MS Business Analytics
註:以上僅是部分案例精選,如需進一步了解,請鎖定「畢達留學」!
招生情況
官網數據:
共89人,平均 GPA3.67,平均工作經驗1.5年平均 GRE324,平均 GMAT726女生佔54%,國際學生佔比74%,其中中國學生最多。畢達學子(2018fall):「每年收100人不到。中國大陸無綠卡學生60左右。美本比陸本略多。美本的交際能力更強,陸本的數理基礎更好,美國人也都有很好的技術,印度人還有其他國家的人也都很厲害。有一半的人是有過1年以上工作經驗的。」
校友B(2017fall):「今年擴招之後項目達到了97人,中國人應該佔了半數,剩下的有印度人,美國人,韓國人居多。」(來源CD)
就業情況官網數據:
畢達學子(2018fall):「項目專門有負責職業發展的老師,會提供模擬面試,修改簡歷、推薦信,以及幫助介紹就業資源的服務。
項目基本上每周都會邀請2-3公司來進行workshop介紹行業經驗,有各行業的大公司也有startup,並進行實習和全職招生。每個學期學校都有大型的career fair,學院和項目自己也都有自己的career fair幫助大家找工作。有專門的學校和學院網站post職位相關信息。
項目的就業資源很豐富的,其實每個人都很難全部利用完,要自己有側重點地去使用。我目前的實習也是同學內推找到的。很多人都是通過學校的資源和校友網絡找到的實習。
中國學生大約應該有70%左右在美國發展,有很多去灣區的科技公司,也有去洛杉磯當地的娛樂業和各類產業。大公司小公司都有。商業分析的就業領域還是非常寬廣的,因人而異。剩下選擇回國的同學基本上都是主觀意願選擇畢業回國,就沒有在留美job search上花太多的精力,回國的有去金融行業的,也有去BAT的,回國的公司都是很好的企業,也有回國繼承家族企業的。
留在美國的機會還是挺大的,至少我身邊的同學想要留美的都留了。但是也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主要困難是文化差異,籤證問題,語言問題,還有企業對於只有1年不到美國讀書經驗的陸本學生的不信任。」
校友A(2016fall):「今年(2018年)來灣區就業的同學比例明顯高於往年,一方面由於灣區的機會確實多很多,另一方面LA的主要行業——娛樂業H1B Sponsorship也比較堪憂。同時,USC的牌子在整個加州肯定是沒問題的。一些同學進入了big name比如Yahoo!, VISA, Paypal, Autodesk, Cisco, LinkedIn等等。當然,也有在別的地區就業的,比如西雅圖(有一位同學去了Amazon)和NYC。
再看下一屆(17Fall)的學弟學妹們的實習情況,更是讓人非常樂觀,Amazon, LinkedIn和Google等公司都有人去進行暑期實習。
其次,就業率方面,99%都在畢業後三個月內解決了就業問題。也有部分同學選擇回國,也拿到了滴滴,攜程,德勤等等的offer。」(來源CD)
你對商業分析專業感興趣嗎?如需進一步了解請鎖定「畢達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