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頑童復原老玩具老快樂了
挖掘整理40餘款還不斷創新,他想幫人們找回童年回憶
柳森林展示他做的老玩具。
在濟南市經十路旁一個工作室裡,戴著眼鏡的柳森林正在自己的工作桌上修理因顛簸而輕微破損的木製駱駝玩具。作為濟南老玩具的第五代傳承人,他從小接觸這項技藝,挖掘整理了40多款老玩具,並且在傳統技藝上不斷創新研發,讓這份童年的回憶歷久彌新。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於悅 實習生 蘭曉儀
一天做上百個葫蘆車
一個簡單的材料包,一張工作桌,一副眼鏡,一雙巧手,柳森林正在用這四樣「法寶」製作他的核桃車老玩具的改良款葫蘆車。
在柳森林挖掘傳承的40多種老玩具當中,核桃車、翻猴、猴子爬杆、蹦猴這幾種是最受歡迎最經典的,也是過去最常見的幾種玩具。大部分老玩具的用材都是木頭,但每一個做工都十分精細,部件連接處的小零件細緻精巧,這就要求製作者不僅要有熟練的技藝,還要有足夠的精力投入。
製作一個葫蘆車首先要用膠水將兩根木板呈螺旋狀地固定在小竹竿上,然後在木板側的竹竿頂部固定一顆珠子防止木板脫落;再將彩繩的一端穿過珠子固定,另一端從葫蘆側面的小孔穿過從葫蘆底端穿出,再將繩子穿過竹竿上的小孔處,最後將葫蘆拉至緊貼木板下端,捏住葫蘆拉動彩繩,一個會轉動的葫蘆車就做好了。
葫蘆車的小孔十分考驗製作者的耐心,但柳森林一邊做一邊說:「熟能生巧,葫蘆車做一個幾分鐘就可以了,我一天可以做上百個。」
研發100多種新文創玩具
柳森林不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濟南老玩具的第五代傳承人,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聖文刀的第七代傳承人,「我的兩項非遺,用兩個字可以全部概括,和聖文刀是文人雅物,所以是『雅』;老玩具根植於民間,在民間流傳,是民俗老玩具,我把它稱之為『俗』。」
在對老玩具繼承的基礎上,他又根據現代年輕人的喜好和需求,研發和創作了一系列的文創玩具,目前已經有100多種,「玉兔搗藥」「飛天豬」「行走的駱駝」等等文創玩具是根據動物本來的屬性,添加創意製成的一系列的仿生玩具,這些玩具都十分生動,做工精巧。
文創玩具較老玩具相比,更加鍛鍊青少年的平衡力和動腦思考能力,例如「行走的機器人」,機器人在有坡度的木板上行走,如若機器人停止行走,就應調整木板的坡度來使機器人恢復行走;若機器人向前摔倒,就應通過調節機器人的胳膊方向或者是調節木板的坡度,柳森林說道:「這樣一來,小朋友不僅從中獲得愉悅,也能在玩耍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對平衡的理解。」
「從娃娃抓起傳承非遺老玩具」
「每次玩起這些玩具,都會勾起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柳森林邊拉動葫蘆車邊說,老玩具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童年的技藝,如果這項技藝失傳,那些回憶也就缺少了載體,「我傳承老玩具最大的意義在於,讓小時候曾經玩過這些玩具的耄耋老人把他們曾經玩過的玩具展示給子孫。」
這些年來,柳森林一直通過「老玩具進校園」、與高校、社團籤署實踐基地、開設工作室、參與非遺宣傳活動等各種途徑,去向大眾介紹和弘揚老玩具,通過教青少年學習製作部分簡單老玩具,使他們能夠放下手機放下電子產品,從娃娃抓起傳承非遺老玩具。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