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牙還好嗎?
不少90後的朋友,不僅頭髮沒了,牙也沒了。
某朋友晚上牙痛哇哇叫,去醫院檢查後,結果壞牙已經保不住,要拔掉。
很多人聽到缺牙,首先就會聯想到老年人,然而,牙齒缺失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少年、青年、中年人也是牙齒缺失群體。
根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全國35-44歲中青年齲病(齲齒,俗稱蟲牙、蛀牙)患病率為88.1%,25歲至44歲的中青年人群中,每4人中,就有一人缺牙,你是其中之一?
正如新聞所報導中,造成年輕人缺牙和口腔疾病的基本都是由齲齒和牙周病所引起的。
武漢20歲女孩玲玲,從小將甜食、飲料當飯吃,不注意口腔衛生,導致一半牙齒齲壞、爛掉,被拔出……
20歲出頭的市民小張,因為平時把可樂當水喝,牙齒長期受酸性物質侵蝕,引起了酸蝕症……
年僅30的小李,從14歲就開始吸菸,平日裡口腔有異味,牙齦容易出血,大概在18歲時牙齒就開始出現鬆動,時間長了,陸續掉了多顆牙齒,但他沒有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時就僅剩下9顆牙了……
不由得感嘆,有的人老了,但牙齒健全;有的人還年輕,但半口無牙。
缺牙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覺得「缺一顆牙不痛不癢,右邊掉了,還有左邊可以咀嚼食物」、「缺的牙齒又不是門牙,不影響美觀,將就將就」、「看牙浪費時間浪費錢,不如忍一忍」
如果你也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
缺牙不補,危害極大,缺一顆牙如果長時間沒有修復,相鄰的健康好牙會失去支撐,向缺牙空隙傾斜、移位、鬆動,相鄰牙齒也會「下崗」,到最後可能無牙可用;咀嚼和消化功能也會降低,長時間久了營養不良,會讓其他疾病找上門,影響壽命;如果前牙缺失,微笑時會影響美觀,說話也漏風;可能還會被定義為殘障人士。
根據《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CRPD第一條宗旨釋義:殘疾人包括肢體、精神、智力或感官有長期損傷的人,這些缺損與各種障礙相互作用,或可阻礙殘疾人與健全人一樣在平等的基礎上充分和切實地參與社會。
中華口腔醫學會專家組曾表示:牙齒是人體重要器官之一,也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標誌,半口牙、全口牙缺失患者已對正常生活和生理功能構成影響,應歸納為殘疾範疇。
相比於視力、聽力、肢體等殘疾,牙齒缺失殘疾還是可以靠種植牙來彌補的,種植牙完全替代自然牙齒行使牙齒功能,減少缺牙和其他修複方式所帶來的危害。#種植牙#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如視頻所展示的,種植牙不是種一顆「牙」的種子或種一顆完整的牙齒,而是通過外科小手術將能與人體骨質兼容性良好的生物材料,也就是種植體植入牙槽骨中,待其和牙槽骨結合後,再戴上牙冠。
種植牙因為無需磨損鄰牙、咀嚼功能強大、使用更長久、美觀、接近自然牙齒等也被稱為人類的第三副牙齒,已經逐漸成為當今國際口腔醫學界公認的缺牙修複方式。
不過要告誡大家的是,現在網上隨手一搜各種種植牙廣告鋪天蓋地,很多人容易輕信充滿誘惑力的廣告詞,而忽略了最關鍵的醫院資質和醫生技術。
種牙不可怕,缺牙才可怕,牙齒缺失及時到專業口腔醫院做牙齒修復,遠離缺牙殘疾稱謂,讓一口好牙為自己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