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書畫社社長-少白湯發周先生趣談:蘇裱的精與神是什麼?

2020-12-22 齊白石文化藝術中心

蘇州裝潢裱式(簡稱蘇裱)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項目,它的歷史源遠流長,與其他流派風格的不同之處,首先在於它的精與神,精是精緻,神是神韻。需要說明的是,神是對所裱件品而言,精則是指裝裱本身。

李白《將進酒》 138cm×35cm×8 紙本 2018 年

今天蘇州人的精緻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恰恰相反,吳地歷來是蠻夷之地,彪悍之輩,還記得那句名詩「男兒何不帶吳鉤」嗎?正是明證。蘇州的精緻不僅要感謝隋文帝,還要感謝隋煬帝,是隋文帝首倡蘇州休養生息,著力於文化建設,隋煬帝繼之而發揚光大。但一地民風的改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概經過了近三百年的鳳凰涅槃,直至唐朝後期,蘇州「水」的風格特徵才基本進化成功。這個風格特徵也影響著裝裱行業,甚至可以說蘇裱是唐後期才逐漸形成的,它的風格特徵是歷史的產物。

宋(傳) 馬遠 竹鶴圖 裝裱前後

蘇裱的精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用料講究。蘇裱的面料以綾絹為主,錦為次,綢緞輔之,基本沒有棉料。這些材料無論在哪個朝代哪個時期都屬於高檔奢侈品,唐五代時更是貴族官員的專利,非平民所能擁有。兩宋時隨著絲織工業的迅猛發展,這些材料得以廣泛使用,但價格昂貴,明清兩代它依然是文化財富的象徵,蘇裱工藝定位之高由此可見一斑;蘇裱的復褙用紙是棉紙,俗稱皮紙,但這種紙與我們今天所說的皮紙是不同的,繁枝末節,以後細說。即便是今天的皮紙,蘇裱也要通過煮、捶、打的精加工手段,方可使用。古代皮紙分黑白兩種,白皮紙色澤潔淨,質細而柔,纖維長,韌性強,唐宋時尤顯珍貴。明清時始用玉版箋,也是一種高檔裝裱材料。古人勸言家訓中多有珍惜紙張的要求,緣出於此,今人就不大能理解了。仍然要說明的是,玉版箋要經過二次精加工,方可使用,蘇工通常的做法是在拖盆裡放置糯汁,得其柔也;蘇裱的軸頭最次也是紅木,骨質玉質屢見不鮮,甚至瑪瑙、翡翠、琥珀、琉璃也是常見。不難看出,蘇裱從一開始就向著「清玩」方向發展,「精」也就順理成章了。

明 杜堇 玩古圖 裝裱後

二是做工細緻,這個細緻不是某一方面,而是裝裱的每一道工序。首先是打漿。材料選用低筋精白麵粉,用溫水調和打至麵漿均勻發亮,而後開水衝制而成,最後冷水靜養至少一月才可使用。高檔件品的用漿需養半年以上,修復古舊字畫用漿,養漿時間則以年計。這種方式養出來的漿密度大,更柔韌。養漿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物理退火過程,時間越長變化越小,這種漿裱出來的作品,卷得攏,攤得開。蘇裱的出撞纖細而挺拔,配色文靜而淡雅,卻不奪畫面之彩,設計水準很高,技術難度加大,但於畫面則倍增氣韻。

老陳糊

各色裱綾

天綾覆背

傳統國畫顏料

石蠟與砑石

在畫背砑光

三是配置高雅。除了裝裱之外,過去蘇裱還有一項工作就是代客配置鏡框或木盒。這種鏡框與木盒的用料一般以樟木、楠木、紅木居多,並有圖案、線條、花紋裝飾,增強了作品的高雅氣質,豐富了裝裱的文化內涵。這種高雅氣質與文化內涵,正是所有以「蘇」字冠名的工藝和藝術形式千餘年來的共同特徵。無論是蘇裱、蘇繡、蘇燈、蘇扇、蘇作,還是蘇州園林、蘇州泥塑、蘇州琢玉、蘇州緙絲、蘇州碑刻,抑或蘇式家具、蘇式小件、蘇式彩畫、蘇式雅扇、蘇派盆景……處處呈現著這種高雅氣質,散發著這種文化內涵。「精」是蘇裱的也是一切以「蘇」字冠名的工藝和藝術形式的本體,一如人的相貌和氣質,玉樹臨風、風流倜儻、瀟灑四方。

鄭成功畫像 全色

畫心全色 節選自《中國書畫裝裱技法》

《中國書畫裝裱技法》技法裡講蘇裱的「神」體現在所裱件品的韻致上,服務於畫面主體,強化作品的表現力。蘇裱的最高成就是古舊字畫修復,這項工作在近七十年中以紀國鈞、謝根寶兩位宗師為代表,但在還原與復原之間,兩家又見功力不同。還原著力於碎片的拼接與修補,復原側重於破洞的接筆與全色,一在審畫與技藝,一重色澤與韻致。謝根寶在還原上獨步江南,他曾將靈巖山寺院中一幅碎成百餘片的元代大立軸起死回生,還原成功,現已成為寺院鎮山之寶。紀國鈞一生則為幾百幅宋元明清名家字畫煥發了青春,技藝精湛,享譽江南。紀國鈞的公子紀森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又是拜在和他父親同輩、享譽江南的裝裱高手林海泉門下,集眾家之長於一身,當今蘇裱,一人而已。蘇裱的修復手法與其他流派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對件品的修復要求不同,也可以說在文化認知上有高下之別。一堆碎片,還原是最起碼的工作,但不是全部,「書畫郎中」不僅要治癒病體,還要恢復健康,使舊有韻致重現,煥發新春,這才是蘇裱的「神」。

黏貼輔紙

去除表面加固紙

在修復古舊字畫的過程中,有一道工序必不可少—配命紙,揭開命紙後需要重新託心,重新配紙。現在多數修復者的修復配紙是根據畫面色澤自染顏色,使之與畫面顏色接近或者完全相同,以求在全色時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工作量恢復原樣,快捷有效。但命紙與畫面緊貼,即為背景,或稱之為襯紙,無論畫面何種顏色,白或者淡色與黑或者深色,襯託出的畫面效果是有質的不同的。

清 董誥 吉祥經 附紫檀木雕雙桃盒

實踐證明,淡古色的命紙更能襯託出原作的神韻,所以蘇裱更傾向於使用淡古色的命紙。一般補洞補缺,修復者也是將紙染成近色,以求速效。這種裝裱的弊端,則使原作神韻消磨殆盡,毫無生氣可言。

蘇裱則不然。在染配色紙時,也是要求比原作色澤淡化許多,在全色的粗全、細全時,運用漂、拂、擦等手法,一遍一遍,層層疊加,耗時費神,最後才與原作相融合。這種裝裱的效果,雖然耗時費神,但前人作品的韻致得以延續。

清 董誥 山水卷 附古琴形漆盒

最後對整個作品全色,又稱之為「見光」,「見光」的最大忌諱是「見新」。一般修復者在粗全、細全之後,只是稍微處理一下畫面即已告竣。實則「全色」是修復古舊字畫後期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用料工具考究、難度最大的壓艙石,可以說非高手不能為之。「全色」用的顏料必須是天然顏料,墨需老墨,筆要尖細,以不散毛為基準。「全色」也是以稍淡為宜,十幾遍後融於原作。蘇裱修舊如舊的原則,也是現代一切修復行業的基本原則。早在一九五三年,以謝孝思為首的蘇州園林修整委員會在修復我國四大名園之一的留園時,就提出了這個原則,蘇州對於文保行業這個原則的確立是有著不凡貢獻的。

蘇裱歷史的探究與技藝風格的傳承,需要大量史料文集的挖掘整理,更需要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工藝家們的口傳記錄,這是一項繁複而長期的工作。僅以此文,拋磚引玉,希冀同仁為蘇裱事業共同發力。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記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

相關焦點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先生分享:古畫中栩栩如生的貓
    ——陸遊今日與齊白石老人的再傳弟子、時任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先生一起來看看古代可愛的咪咪吧~《貓猴圖》 北宋 · 易元吉 《貓圖》 明 · 沈周 收錄於:明四家畫集 《明四家畫集 》記載了沈周一生家居讀書,吟詩作畫,優遊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視惡濁的政治現實,一生未應科舉,始終從事書畫創作,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
  • 齊白石再傳弟子-少白湯發周揭秘:齊白石生前密不外傳的畫蝦口訣
    在齊白石畫派的世界,要是不會點畫蝦功夫,都不敢說自己是齊派畫家。很多齊派畫家所畫的墨蝦功夫,也是各有千秋的。但齊白石畫的蝦是精妙絕倫的,齊白石畫蝦口訣就像教科書一樣是不可缺少的。今天就和齊白石再傳弟子-少白湯發周先生一起帶大家看看齊白石生前密不外傳的畫蝦口訣!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詳解齊白石一生留下了多少作品?
    齊白石作畫中齊白石是著名藝術家,同時又非常高產。到底他一生留下了多少作品呢?任何統計方法都不敢打保票說百分之百準確,但是我們可以說一個相對準確的區間:繪畫作品留下了幾萬幅,篆刻作品幾千方。齊白石工筆草蟲作品《牽牛花玉米天牛圖》 收錄於:齊白石草蟲《齊白石草蟲》一書裡記載了白石先生是一個很勤奮的人。勤奮到什麼程度?他自己也曾經說過,幾天不畫畫,就「手無狂態」。在他的一生裡面,只有幾天時間沒有工作;而那幾天也是有特殊情況的。齊白石的作品《蓮蓬蜻蜓圖》有一次,是白石先生的父母過世,那一段時間過於悲痛,有幾天時間沒有畫。
  • 齊白石書畫大數據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揭秘:白石喜歡用什麼宣紙
    喜歡齊白石書畫的朋友不難發現,齊白石作畫習慣上確實有一些個性化的地方。白石先生曾經用過很多種宣紙,他也喜歡用陳紙、用老紙。在紙的品種選擇上,本來有很多大名頭的紙做得很好,像那些高檔宣紙,老爺子不用。齊白石正在用「料半」畫蝦中 選自於:百年巨匠·齊白石老人自述《百年巨匠·齊白石老人自述》裡詳細記載了齊白石喜歡用的紙,叫「料半」,那種紙很薄,吸水性非常強。沒有功力的人用「料半」來畫,掌握不好這個「水候」,不容易表現筆痕。這種紙為什麼叫「料半」呢?如果現在您去琉璃廠買紙,店家可能會問:您是買棉料,還是淨皮、特淨皮啊?
  • 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湯發周分享:書畫宣紙常見尺寸及裱後尺寸表
    書畫常用名稱(專用術語): 1. 宣紙未裱 稱軟片 2. 託一層宣紙 稱鏡心 3. 帶裱邊 稱鏡片 裝框為鏡框 4. 裝上天杆地軸 稱立軸 5.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學畫有啟蒙教材嗎
    現在,學國畫「齊派大寫意」的人,可以拿齊白石的畫當教材,那麼當年齊白石先生自己學畫有沒有啟蒙教材呢?有!但不是我們現在所謂的課本。不是說只有那種美院的教學體系,才有課本、有教材。齊白石學畫的啟蒙教材《芥子園畫譜》齊白石先生學畫也是有啟蒙教材的,這個教材叫《芥子園畫譜》。這裡面有一個故事。當年白石先生最早是學木匠的。做木匠,就要在僱主的家裡面做上一段時間工,打一個家具,譬如說一張桌子,這不是說上午來了,下午就能做好走人了;而是說打一套家具,起碼好幾天時間,十天半個月都算快的。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解味齊白石罕見絹本《菊蟹圖》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普及版)》《齊白石全集(普及版)》講菊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意象。在不同的語境中,菊花標示的情懷亦自不同。左圖:北京畫院藏齊白石《菊花圖》右圖:本作左圖:北京畫院藏齊白石《菊花圖》右圖:本作 收錄於:《人生若寄——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手稿》《人生若寄——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手稿》裡講素來視為「橫行將軍」的螃蟹,與菊花意象一旦組合,便也有了形而上的哲學意味,有了人格化的個性特徵。
  • 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湯發周趣談齊白石弟子 5幅畫拍賣了多少?
    本期讓齊白石再傳弟子、時任上海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長-少白湯發周先生帶你走進李可染的藝術人生。↑ 他是價值1.84億的《萬山紅遍》的作者,他是海內外拍賣史上作品過億元最多的畫家,他曾有5幅畫作拍賣過億元,他的舊作曾經只賣80元,他就是著名的藝術大師李可染。李可染的畫作到底為什麼這麼值錢?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談京城「二陳」及他們的精美書畫
    齊白石生前在《口述自傳》中曾說「除了陳師曾以外,懂得我畫的人,簡直是絕無僅有。……得交陳師曾做朋友,也是我一生可紀念的事。」吳昌碩曾為弟子能在北京打開局面而於1910年親赴北京,盤桓數月,將陳半丁推介於當時的北平藝術圈,並親自為他撰寫書畫、篆刻潤格。陳半丁作為時稱京城「二陳」的,陳半丁與陳師曾。兩人最早訂交是在1917年。這一年,陳半丁受國立北平美術學校的聘請,擔任中國畫教授,而陳師曾則供職於教育部任編審員。
  • 齊白石最崇拜的人——吳昌碩的那些精品書畫,少白湯發周領您賞味
    七十歲時被公推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氏書畫,皆是得益於自少年時期即攻習篆刻,以篆刻立基,故能深諳中國書畫中「計白當黑」之道,下筆如下刀,五指齊力,筆力雄勁,入木三分,於書畫中蘊含著濃鬱的金石氣息。本幅通篇以篆籀筆法入畫,寫杏花數株,老枝交錯,互為呼應,槎枒多姿、氣勢如虹,逸筆草草如疾風驟雨,更以濃豔之色點染花朵,最為豁心耀目。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帶您一起欣賞中國古畫中的兔子
    (圖文/少白公子)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庚子年 【鼠年】記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先生帶您一起走入宋元山水之境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詳解為何白石被人稱作「齊美人」
    喜歡齊白石書畫的朋友都知道,齊白石先生的人物畫是很有名的,但是我們現在看到《齊白石全集》裡人物畫佔的總量並不是很大。齊白石作品《抱琴仕女圖》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齊白石全集》記載了其實最初在民間,白石先生以畫美人著稱,人送綽號「齊美人」。當年,白石先生畫的美人是按照清代改琦、費丹旭的「改費」一路畫的。具體技法是「三白法」,額頭是白的、鼻梁是白的、下巴是白的,小眼睛、小嘴唇,這是清代的美人畫法。
  • 上海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長-湯發周分享:惲壽平筆下的蒔花食果畫
    佳士得香港馬上就要盛情舉辦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啦。在此,齊白石再傳弟子、上海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長-少白湯發周先生特別與各位讀者一同欣賞惲壽平筆下的蒔花食果,一享古人的田園之樂。估價:港元 3,000,000 - 5,000,000出版:《惲南田花果冊》,西泠印社,上海,1930年8月;《惲南田花果冊》記載了惲南田花果沒骨法寫生一至三種,合共寫諸色四季花果十餘種,有蓮蓬、桃、枇杷、竹荀、豆角花
  • 曹錕舊藏齊白石書畫現身了,快隨齊白石傳人-少白湯發周看看吧
    對於書畫鑑定頗為用心,收藏明清書畫尤其近代齊白石、黃賓虹、吳昌碩等名家作品,質優量豐,有名於時。郎紹君先生曾對齊白石山水畫做過一番細緻深入的研究,他總結道:在上世紀20—30年代,白石老人「膽敢獨造」的山水風格,多不被時人理解。一些批評者說它筆墨「直露」,格調不「文雅」,甚至用一些更刻薄的語言加以貶抑。人們看慣並且畫慣了那些相對優雅精緻的作品,不欣賞、不能欣賞這些率直、雄健、充滿活躍生命感的作品。這使齊白石很傷心,也很不服氣。但30年代中期以後,他畫山水越來越少,確是事實。
  • 上海齊白石研究會會長-少白湯發周揭秘:如何欣賞齊白石的人物畫?
    齊白石的人物畫筆墨精湛簡約, 傳神生動, 乍看其貌不揚, 細看功力深厚、意趣盎然,下面我用一個例子來說——齊白石的《春風》齊白石人物畫作品《春風》 收錄於:榮寶齋藏冊頁:齊白石人物冊《榮寶齋藏冊頁:齊白石人物冊》講述了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賞析這幅畫齊白石的人物畫。
  • 齊白石書畫院-少白湯發周詳解齊白石精心哺育的藝術園地是什麼?
    齊白石作品《魚》 收錄於:餘語往事-齊白石自述《餘語往事-齊白石自述》裡講齊白石起初寫字,學的是館閣體,後來到韶塘胡家讀書,見到胡沁園、陳少蕃兩位老師都是學晚清湖南書家代表人物何紹基一體,於是也跟著學習何體。齊白石後來又聽從樊樊山意見,學習清代揚州畫家金農(冬心)字體。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詳解梅蘭芳舊藏齊白石書畫作品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普及版)《齊白石全集(普及版)》裡記載了綴玉軒中漸漸聚集起一群愛梅蘭芳與愛牽牛花之人,齊白石也是其中之一。1920 年秋,在齊如山的引薦下,梅蘭芳與齊白石首次相見於綴玉軒中。自那以後每逢綴玉軒牽牛花期,齊白石都頻頻前來觀賞寫生,題畫詩中「百本牽牛花碗大,三年無夢到梅家」即是記綴玉軒中所見。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解味王闓運與齊白石的師生交誼
    書中齊白石自陳到,光緒二十五年(1899)正月,張仲颺介紹齊白石去拜見了王湘綺先生,此次齊白石便帶了詩文、字畫、印章,請先生評閱。湘綺先生說:「你畫的畫,刻的印章,又是一個寄禪黃先生哪!」《自述》中齊白石覺得湘公名聲很大,一般趨勢好名的人,都想列入門牆,遞上一個門生帖子,就算做王門弟子,在人前賣弄賣弄,覺得很光彩了。
  • 少白湯發周揭秘:齊白石畫草蟲的最大貢獻竟然使近代書畫達到億元
    十五年來,保利拍賣近現代書畫業務部非常榮幸成功釋出過眾多重量級畫作,創造出諸多歷史拍賣紀錄及高價,組織設立名家私人珍藏及特色性專場專題拍賣,策劃組織編撰展覽出版等學術性活動項目,近現代書畫業務板塊實力得以逐年提升強化,今已成長為業內標杆,擁有了全球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引領與推動著全球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繁榮發展
  • 齊白石書畫院-少白湯發周談2020年上海天衡都拍賣了齊白石那些畫
    按語:白石翁與嘯天將軍的相識始於1946年底的齊白石滬寧之行,而在其五十年代寓京期間,他們的接觸則愈發頻繁起來,相當部分的原因是他們所涉及的友輩朋儕頗為相近,加之共同的藝術志向和相近的審美情趣使他們走在一起,行於書,遊於藝。楊虎曾多次不惜重金購藏白石翁的畫作,也使二人維持了長久的知遇之恩,當屬極精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