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輛有軌電車至今,上海公交的發展經歷了「百年巨變」,已走過112年光陰。
於2020年12月2日開幕的上海國際汽車零配件、維修檢測診斷設備及服務用品展覽會(Automechanika Shanghai,簡稱「AMS」)還在繼續。在展會設置的「明日出行板塊」中,特設置了「上海公交成長記」展區,展示上海公交百年的滄海變遷。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公交成長記」展示區內一個特殊的公交車老物件展示區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據了解,該展示區展示的物品均來自兩位曾經的公交車司機朱師傅和李師傅的珍藏。
他們見證了上海公交的發展與變革。出於對行業的熱愛,他們將這些烙有時代印記的老物件一一收藏。其中,包括月票及預售車票票據(從上世紀60年代至世紀末),公交公司給予他們的獎勵、徽章等「功勳」印記,以及一些上世紀的日常用品,比如公交票夾、售票包、硬幣盒等。
從這些老物件身上,展示出的是上海這座大型國際都市公交的成長史,以及處於時代變遷中的個人對上海公交的彌足深情。
1908年3月5日清晨,一輛有軌電車從上海靜安寺駛出,在眾人驚奇的注視中開往外灘上海總會(現廣東路外灘)。叮噹、叮噹的電車,成為上海繁華都市一道靚麗的移動風景。
1908上海投入運營的有軌電車
這是上海第一條投入運營的有軌電車線路,線路總長6.04公裡,由英商布魯斯·庇波爾公司運營。這條線路的開通,標誌著上海近代公共運輸的誕生。
由於當時上海設有各國的租界,同年5月,法商電車電燈公司在法租界內開辦了有軌電車。最初,租界當局規劃了6條有軌電車線路,後來因城市擴展,又有所增加。
上海英商有軌電車線路最早開始行駛
1912年2月,上海華商電車有限公司成立,次年8月在華界南市地區開創有軌電車事業。
1914年11月15日,英商上海電車公司開闢了上海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同時也是中國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是全球持續運營時間最久的無軌電車線路。
無軌電車
繼有軌電車、無軌電車開通後,1922年,公共汽車在上海出現。這是由中國商人董杏生首先開始運作並運營的。後來,英商公司也介入,運營車輛也不斷增加,從1925年的30輛,到1941年已達195輛。
1933年,英商中國公共汽車公司向英國司蒂文斯工廠定製了40輛雙層公共汽車,並於1934年4月,將13輛雙層車先行投入上海1路(由兆豐公園至虹口公園)汽車線上運營,這比香港開始有雙層巴士運營要早15年。
上海街頭的雙層公共汽車
解放初期,上海共有公交線路44條,運營車輛934輛,年運客流2.37億人次。也就是說,經歷了抗戰和解放戰爭,上海的公交線路十多年沒有發展。
1950年3月,上海市公共運輸公司成立。此時,英商、法商的公交類公司還未退出。至1952年11月,軍管會徵用英電,12月成立上海市電車公司。1953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代管法電,成立上海市滬南水電交通公司。
20世紀50年代曹楊路公交場站
當時,由於中國還無法生產公交車,市公交公司運營的是解放前留下來的舶來品。但上海公交工人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已於1951年造出了全國第一輛無軌電車,1957年製造了全國第一輛國產公共汽車。
1953年7月1日,上海電車公司開闢21路無軌電車環城線路取代了1路圓路汽車線,並創下了一個記錄,即新中國成立後全國第一條使用國產電車車型和架空設備的線路。
1953年老西門中華路上行駛的21路無軌電車
1954年9月,浦東地區的3家私營企業公私合營,成立上海市浦東公共運輸公司。此後,其他民營中小型公共運輸企業也被批准公私合營。
1958年7月,上海市公共運輸公司成立,囊括了被徵用、代管的英電、法電和公私合營企業,統一經營管理市內電車和公共汽車以及附屬工業單位。
熬過了因為帝國主義封鎖而造成的困難時期,隨著經濟的恢復和都市的擴展,上海公交行業迎來大發展。
截至1965年底,全市公交車數量已增至2282輛,是1949年的2.5倍;線路118條,是1949年的2.7倍。至此上海公交系統已在全市逐步形成了市區、主要工人新村與工業區、車站、碼頭間的通宵公共運輸線網。
60年代初南京東路上行駛的無軌電車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新的矛盾與問題油然而生。1987年上海公交首次出現了虧損,到1995年虧損已高達8個億,改革迫在眉睫。
1995年12月,上海公交實施以體制、機制、票制為主要內容的「三制」改革。改革管理體制,撤銷公交總公司,將其下轄的13個公司營運企業全部實行獨立核算。
1996年元旦,上海沿用了87年的公交月票被取消,實行了普票,打破了長期以來公交運營企業和司售人員吃「大鍋飯」的局面,上海公交開始走上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化之路。
20世紀90年代,上海公交為上海「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發展服務,發展速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期,迎來真正的「黃金時代」。
90年代後期的「飛翼」空調電車
2001年上海公交又進行了第二輪改革。整個公交行業徹底改體制改機制,轉觀念轉思路,引入股份制的經營機制,巴士實業股份公司成為全國首家經營公共運輸的上市公司。
到2007年,全市有公交線路927條,公交車輛16944輛,運營裡程達11.32億公裡,全市公交客運量達26.50億人次。這一數據,當時即創下了運營規模、運營裡程和載客人次三項世界第一。
從2011年至2018年,年均新增線路60餘條,調整140餘條。網絡不斷擴大的同時,逐步實現線網結構優化。截至2017年12月底,上海公交線路長度已達到了24161.131公裡。
隨著「十城千輛」工程的開啟,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上,新能源公交車開始在世博園區投入運行。截止2011年,上海市共有純電動客車197輛,混合動力客車150輛。
2010年服務上海世博會的新能源客車
2013年3月30日,曾在上海世博會期間運營的120輛純電動車公交車,開始在上海公交23路線上投入使用。
上海23路公交車
2018年9月,上海市首條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正式上路。這批投入使用的長度為12米的全低地板燃料電池公交客車,共計6輛,氫氣加注保障由安亭加氫站完成,每次加注過程僅需3-5分鐘。
上海首批運行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
截止2018年9月,上海已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201500輛,成為全國首個公開宣布新能源汽車推廣超過20萬輛的城市。
截止2019年底,上海共有各類節能和新能源公交車1.1萬輛,佔全市擁有公交車總數的61.5%,公交新能源化正在進一步推進。
當前,上海城市立體交通逐步完善,已建立起常規線路、快速公交、有軌電車、穿梭巴士、社區巴士、旅遊巴士、定製巴士等公共運輸出行網絡,助力市民便捷低碳出行。
上海中運量71路公交車
在百年歲月的洗禮中,上海公交見證著、承載著日新月異的變革,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成長和蛻變。未來,公交的車輪將繼續載著上海這座都市前行,繼續續寫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