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上的連接器的選材、設計與失效分析

2020-12-04 線束世界

11月24日凌晨,嫦娥5號在長徵5號火箭巨大的推力下,啟程前往月球,20多天旅程之後,將帶著月壤返回,這段旅程也是我國無人月球探測階段「繞、落、回」三部曲的最後一步。

無這是無數國人引以為豪的壯舉,作為線束人,我更願意分大家分享一下嫦娥五號上使用的連接器的知識

電連接器是現代各類電子系統中器件與器件、組件與組件、系統與系統之間進行電氣連接、信號和能量傳遞所必須的基礎元件。在一個電子通信系統中,存在大量的連接部位,任何連接處出現故障,都會影響系統的可靠運行和功能。據統計,目前各系統的失效或故障現象的70%是由元器件的失效引起的,其中又有70%是由電連接器的失效而產生的。電連接器在航空、航天等行業中應用範圍廣,數量大,其可靠性決定了整機系統的可靠性。

衛星及太空飛行器工作的空間環境非常複雜,主要包括熱循環、高真空、空間輻照、原子氧、微流星和空間碎片等,宇航用電連接器除需要保證連接可靠外,還需要耐受相應的宇航環境,滿足航天應用的相關要求。研究和提高電連接器耐受宇航環境的能力,對於提高航天飛行器的性能及壽命有重要意義。

1輻射宇航環境中的電連接器應用

為了保障電連接器在宇航環境的壽命和可靠性,宇航級電連接器除了通用的電氣性能、機械性能和耐環境性能外,在耐受宇航環境時,還需具有耐輻射、熱真空釋氣等性能。根據在太空飛行器中應用部位的不同,可以將宇航級電連接器大致分為艙內連接器、穿艙連接器和艙外連接器。三類連接器所受到的宇宙環境影響存在一定差異,雖然性能要求和選材總體方向基本一致,但具體細節還是有所不同。

艙內宇航級電連接器:受到的宇宙輻射劑量最小,主要連接艙內各種設備,如38999宇航級電連接器、微矩型宇航級電連接器等,這些連接器符合相應的系列型譜,通用性強;

穿艙連接器: 用於實現空間站等密封設備內外數據及氣液交換,通常需具備密封功能,這些連接器一般接點定義複雜,高低頻混裝,信號電流接觸件集成,有時還兼有機械防護功能;

艙外電連接器:主要是現代新型宇宙空間站外部預留的一些通用埠,可以通過機械臂或太空人根據需要自由加裝或更換的各種功能設備,這些連接器長期暴露在宇航空間中,受到的宇宙輻射最為劇烈,抗輻射能力要求高,同時還兼具連接力小,可自行浮動對準等功能。

2電連接器的結構、材料和功能

電連接器有多種形式及材料選擇,但其結構主要由殼體、絕緣體、接觸件三大基本單元組成。下面以宇航級38999圓形電連接器為例,分析連接器在宇航環境下可能出現的失效。

宇航級38999電連接器的各個部分主要材料及功能如下。

①殼體:材料為鋁合金或不鏽鋼,主要起插頭插座的相互連接、連接電纜、防護和屏蔽內部零件的作用。

②絕緣體:包括硬質絕緣體和彈性密封體,材料分別為聚苯硫醚( PPS)和氟矽橡膠。其中,硬質絕緣體主要起到接觸體的支撐、電氣隔離作用;彈性密封體主要起到隔離外界潮氣、粉塵,提高產品絕緣能力作用。

③接觸件:材料一般為銅合金,是電連接器傳輸信號和能量的主體。

除構成上述的基本單元外,連接器中還採用了矽橡膠和環氧粘接劑用於各個零件間的相互固定和粘接。

3電連接器在宇航環境下的失效機理

宇航環境對太空飛行器有多種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熱循環、高真空、空間輻照、原子氧、微流星和空間碎片等。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空間輻射是太空飛行器電子設備工作異常和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

真空熱循環環境下的材料放氣,是造成光學系統性能下降、電路失靈和放氣汙染的重要因素。

原子氧、微流星和空間碎片對太空飛行器都有很大危害。宇航級電連接器相對於太空飛行器,其構成材料及結構相對簡單,並且主要安裝在太空飛行器內部,受原子氧、微流星和空間碎片等影響較小。下面主要結合電連接器的結構材料組成,分析電連接器在空間輻射和熱真空環境下的失效機理。

3.1空間輻射

根據空間輻射對材料影響的基本原理,在空間輻射環境中,連接器的金屬外殼和接觸件受到輻射影響較小,不會導致電連接器故障。對電連接器整體結構而言,好像穿了一件「防護衣」,保護著連接器內部的功能零部件。電連接器中採用的環氧膠、矽橡膠等材料,由於分子式中含大量的C-H鍵,受太空輻射中紫外光子的照射即可發生有機化學鍵的斷裂。其破壞結果是環氧膠變色、材料變脆以及矽橡膠硬化,從而產生表面裂紋、顆粒、褶皺等;電連接器的硬質絕緣材料,若選材不當,也會在輻射作用下降解,導致絕緣電阻下降,致使電連接器產生漏電、耐壓擊穿等故障。

在空間輻射環境中,電連接器會同時受到高能質子、電子、宇宙重粒子等不同種類射線或粒子的共同作用,導致壽命縮短,因此電連接器在宇航環境下發生失效,是受綜合輻射效應的影響,是大量隨機出現的高能粒子對電連接器累積損傷的結果。

3.2高真空熱循環

真空環境是一種很稀薄的氣體環境,高真空度會導致有機材料的放氣,其產物包括水、吸附性氣體、溶劑、低分子量添加劑以及分解產物等。在距地面150 km以上的高度,大氣壓<1/10000Pa,且隨著高度的增加,真空度逐漸增加。

構成連接器的非金屬材料在低壓下受熱時,當內部存在未反應的添加劑、易揮發填充或封裝材料、雜質、吸收的氣體或潮氣時,會出現釋氣現象。釋氣使聚合材料收縮,改變其性能;釋放出的氣體重新凝聚在組件內部,汙染臨近區域的敏感元件或光學器件的表面後,可能會導致系統故障;同時對於有人存在的生存環境,釋出的有害氣體還可能影響人的生命安全。

為了限制太空飛行器材料的有害氣體排放,NASA及CAST都對宇航級元器件高真空下材料的總質量損失(TML)規定了不大於1%的要求,而對收集的可凝揮發物(CVCM)則規定了不大於0. 1%的要求。

4電連接器的材料選擇及結構設計

4.1電連接器的材料選擇

宇航級電連接器在設計選材時,需要根據電連接器在太空飛行器上的安裝位置以及在軌運行時間,明確連接器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所承受的輻射總劑量,然後選擇適合的材料。

處於太空飛行器外部的電連接器受到的輻射劑量是太空飛行器內部的100倍以上,以空間站為例,空間站表面材料在10年甚至更長的全生命周期內,需要承受的輻射總劑量至少為9 x 10^6rad,而空間站內部,在1 mm等效鋁厚度屏蔽下的輻射總劑量為1. 2 x 10^4rad。在空間站外部,連接器還容易受到高能粒子和宇宙塵埃的直接衝擊。因此在設計電連接器時,對於處於太空飛行器外部的連接器和內部的連接器必須採取不同的設計思路。同時,空間輻射環境在不同的地區有很大區別,在設計時還需要根據抗輻射總劑量的固有能力與實際承受輻射總劑量,充分考慮輻射設計裕度,進行健壯設計。

在選材方面,處於太空飛行器外部的電連接器,裸露面應不採用矽橡膠、氟矽橡膠類材料,這類材料直接暴露在大劑量宇宙輻射下,會硬化、開裂,進而發生功能失效;應直接採用玻璃、陶瓷等無機材料或者耐輻射能力好的有機材料,如聚苯硫醚作為絕緣材料。聚苯硫醚由於分子鍵熊極高,耐受太空輻射能力極為優秀,當吸收大能量粒子發生斷鏈時,由於材料高度結晶,低分子產物難以從結晶體內部逃逸,空洞很難產生,從而材料強度下降較緩慢,因此材料本身應具有相當的耐輻射性。而處於太空飛行器內部的電連接器,根據所處位置的輻射劑量,可以採用矽橡膠、氟矽橡膠類材料,提高電連接器的耐潮溼以及防塵能力。

4.2電連接器的結構設計

在連接器結構設計方面,處於太空飛行器外部的電連接器,外部殼體結構應採取加固性設計,接觸件的排列間距應儘可能加大,這樣可以減小絕緣材料受宇宙輻射後表面電阻降低的影響。

太空飛行器內部的電連接器,應儘量採用標準接口連接器,如38999系列宇航級電連接器、宇航級微矩型連接器等。這些連接器系列規格齊全、標準化程度高、密度和重量適宜,在合理選材後,能夠滿足目前太空飛行器內部的連接需要。

此外,針對連接器高分子材料的在熱真空環境釋氣問題,通過在適當參數的真空、高溫環境下對電連接器進行熱真空烘焙工藝處理,連接器材料內部不穩定物質如吸附性氣體、水氣、雜質等提前揮發,可將電連接器在裝機使用時的真空釋氣控制在允許的範圍內。

5電連接器抗輻射宇航環境的試驗

為了研究電連接器在宇航環境的可靠性,選取了E殼體號8芯的宇航級38999電連接器進行耐輻照和材料的熱真空釋氣試驗,具體試驗過程如下。

5.1耐輻照試驗。

輻照的最大總劑量按照國軍標對宇航級電連接器的有關要求,確定為5x10^5Gy(1Gy=100rad ),選擇太空飛行器內部輻射總量為2 x 10^3價。輻射源採用鑽60,射線源的均勻場。試驗步驟如下:

①按照輻射劑量率0. 7rad/s,對電連接器進行輻照,直至輻照劑量達到2 x 10^3仰,然後對電連接器進行絕緣電阻、耐電壓測試。根據電連接器的接點排列密度,電連接器的絕緣電阻值應大於5000MSZ,耐電壓應大於1800V。將試驗後的電連接器分為2組,繼續進行後續試驗。

②按照輻射劑量率50rad/s,對進行完第①步試驗的電連接器進行輻照,直至輻照劑量達到5x1Gy,然後對電連接器進行絕緣電阻、耐電壓測試。

③按照輻射劑量率100rad/s,對進行完第①步試驗的電連接器進行輻照,直至輻照劑量達到5 x 10^5Gy,然後對電連接器進行絕緣電阻、耐電壓測試。

電連接器經受2 x 103份輻照劑量後,尾部氟矽橡膠材料封線體仍然保持了優良的彈性,進行接觸件取卸操作,封線體完好;在經受50rad/s,總劑量5x105Gy輻照後,封線體明顯變硬,進行接觸件取卸操作時,出現輕微掉塊現象;在經受100rad/s,總劑量5x10^5份輻照後,封線體明顯變硬,進行接觸件取卸操作時,出現大量掉塊、裂紋現象。輻照試驗後,電連接器的絕緣電阻值均大於5000MSZ,耐電壓均大於1800V,滿足初始設計要求。但通過取卸接觸件發現電連接器的尾部氟矽橡膠發生老化破損。

封線體的硬度隨總輻射劑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時單位時間輻射劑量增加,也加速封線體硬度變化。

5.2熱真空釋氣。

熱真空釋氣按照GJB1217-2009方法4001的規定進行試驗。經過真空烘焙處理的連接器及構成材料的釋氣試驗。

6總結

本文分析了宇航環境中輻射和熱真空對電連接器的影響,以38999宇航級電連接器為代表對電連接器在宇宙輻射和熱真空環境下的失效機理進行了分析,明確了宇航級電連接器結構設計和選材要求。並通過38999宇航級電連接器在不同輻照環境下試驗和釋氣試驗,得出了與分析一致的試驗結論。

相關焦點

  • ...簡歷)指揮火箭發射,其負責的嫦娥五號連接器系統是什麼?
    最近一周,#1996年出生的姑娘指揮火箭發射#連續上了熱搜,這位24歲的姑娘是何出身,有什麼過人的簡歷?其負責的太空飛行器連接器系統是什麼?kzhednc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
  • 專訪嫦娥五號火箭動力系統何宏業:實現「回」的過程猶如在月球上無...
    嫦娥五號探測器第二次軌道修正。(圖片來源:我們的太空)北京時間11月25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兩臺150N發動機工作約6秒鐘,順利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月球。「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可以說是我們國家今年最重要的發射任務之一,既是探月工程三期的收官之戰,也是後續探月工程的揭幕之戰,我們付出百倍的努力都要把這個任務完好。」何宏業如是說。如今,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已經實現了「繞」和「落」前兩步。此次嫦娥五號任務將要實現第三步「回」,這既是本次任務最大的亮點,也是難點所在。
  • 嫦娥五號,我們的月球夢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半,海南文昌,嫦娥五號被長徵五號送入預定軌道。 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開展月球樣品地面分析研究等任務目標。
  • 嫦娥五號|揭秘「嫦娥」坐騎:胖五火箭
    Q:這次嫦娥5號發射窗口特別短,為什麼?A:本次任務發射窗口不僅受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相對距離、運動規律的影響,要滿足地球和月球之間距離最短,還要滿足軌道分析與軌道設計最恰當,所以窗口相對較短。火星探測任務窗口大概是連續14天每天30分鐘。
  • 那些參與嫦娥五號月面工作的「神器」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實現月球「軟著陸」,著陸器上的「剎車指令員」關乎「嫦娥落月」成敗。 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5所研製的γ(伽馬)關機敏感器及時發出關機指令,讓嫦娥「翩然」落月。 但是,嫦娥五號探測器國旗展示的方式與「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有很大不同,且研製難度又邁上了一個大臺階。 航天三江九部作為「嫦娥五號」月面國旗展示系統的研製單位,為了研製這套與眾不同的國旗展示系統,經歷了諸多挑戰,克服了諸多困難。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攝返回氣動設計比神舟飛船更複雜嫦娥五號能否成功打出一個漂亮的「水漂」,關鍵在於氣動技術研究工作的全面性和正確性。五院總體部設計師李齊介紹,相比近地軌道太空飛行器返回,嫦娥五號面臨的氣動問題更加複雜,再入熱環境條件更為嚴酷,對氣動數據的精準度要求更為苛刻。
  • 嫦娥五號奔月
    從原理上講,採用多大運載能力的火箭發射探測器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看探測器有多重,二是看探測器要飛往哪裡。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嫦娥五號的情況:本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整體重約8.2噸,目的地是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剛好能夠滿足要求,因此必須用長徵五號火箭發射。
  • 嫦娥五號發射三大看點
    「專屬座椅」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託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呼嘯升空。但此次任務對火箭發射概率和發射窗口提出了更高要求,為克服颱風過境影響、提升故障適應性,設計團隊精心優化設計了「窄窗口多軌道」奔月發射方案。據一院長徵五號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劉秉介紹,與近地軌道任務相比,探月任務的軌道設計更加複雜。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現場視頻回放 嫦娥五號著陸月球時間
    「據月球科學家介紹,此前對美、蘇獲取月壤樣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減弱並停止。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至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這與嫦娥五號著陸地區的年齡相仿。如果嫦娥五號採回的樣本能夠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將改寫月球的歷史。」龐之浩說。
  • 廊坊姑娘王一菲成功設計嫦娥五號任務徽章
    廊坊姑娘王一菲與中國航天「再續前緣」成功設計嫦娥五號任務徽章王一菲設計的嫦娥五號任務徽章。王一菲提供日前,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這次奔月之旅中,曾參與設計嫦娥四號任務徽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徽章的廊坊姑娘王一菲,與中國航天「再續前緣」,成功設計了嫦娥五號任務徽章,現被北京航天城收藏。王一菲與中國航天的緣分,要從2018年參與設計嫦娥四號任務徽章說起。
  • 「挖土」歸來 嫦娥五號闖過了幾道關
    返回氣動設計比神舟飛船更複雜嫦娥五號能否成功打出一個漂亮的「水漂」,關鍵在於氣動技術研究工作的全面性和正確性。五院總體部設計師李齊介紹,相比近地軌道太空飛行器返回,嫦娥五號面臨的氣動問題更加複雜,再入熱環境條件更為嚴酷,對氣動數據的精準度要求更為苛刻。
  • 嫦娥五號最新動態(發射到返回),附月球行走視頻
    上周,EDN報導了《96後周承鈺指揮火箭發射,其負責的嫦娥五號連接器系統是什麼?》,今天我們來看看嫦娥五號最新動態,回顧嫦娥五號從發射到返回全過程,並附上珍貴視頻。
  • 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的國旗與阿波羅登月國旗區別,能一直在月球上嗎?
    92sEETC-電子工程專輯但是面對正負150℃的溫差的時候,普通布料高溫就會自燃,低溫就是破裂分解,顏色會褪色串色,所以才有了「國旗展示系統技術負責人程昌說,科研團隊在選材上花費的時間就超過1年」的說法,經過選出來的這種材料要通過熱匹配性、耐高低溫、防靜電、防月球塵埃等在內的多種模擬試驗才能正式被使用。
  • 河北廊坊姑娘王一菲成功設計嫦娥五號任務徽章
    廊坊姑娘王一菲與中國航天「再續前緣」成功設計嫦娥五號任務徽章日前,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這次奔月之旅中,曾參與設計嫦娥四號任務徽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徽章的廊坊姑娘王一菲,與中國航天「再續前緣」,成功設計了嫦娥五號任務徽章,現被北京航天城收藏。王一菲與中國航天的緣分,要從2018年參與設計嫦娥四號任務徽章說起。
  • 國家航天局公布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照片
    經過科研團隊的數據接收和處理,今天,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這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同時也是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環拍成像,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此外圖像上方可見已完成表取採樣的機械臂及採樣器。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新華社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目標月壤
    介紹一下搭載嫦娥五號的胖五的主要參數: 火箭總重約878t,長57米,箭體直徑5米。: 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總重達8.2噸(三號四號只有3.8噸),主要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這四部分組成。
  • 嫦娥五號「探月」歸來 實現五個首次
    國家航天局專家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了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會上稱,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這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他表示。
  • 喬遷之喜 | 月塵落戶國家天文臺|月球土壤|嫦娥五號
    今天,在國家天文臺舉行的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接收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月球樣品正式交給國家天文臺,並向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頒發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責任狀。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這也是人類44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樣品。
  • 嫦娥五號返回器如何回家?穿上「防熱衣」打了個「水漂」
    這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返回器回到地球,就是在太空中打了「水漂」後回來的。五院總體設計部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主任設計師孟佔峰說。這短短15分鐘的旅行,凝結了設計師們無數的心血,一次次分析、一次次計算、一次次論證、一次次試驗……絞盡了腦汁,費盡了心思,最終成就了太空中精彩的跳躍,為探測器安全順利返回打牢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