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平凡的世界》被批評「不配成為經典」,反過來遭茅盾獎打臉

2020-12-10 江南煙雨細如冪

儘管我們都是些普通人,無法改變我們國家的局面,但我們應該有一雙明辨黑白的眼睛,有一顆嚴肅思考我們國家命運的頭腦。——《平凡的世界》

去年,央視有一臺節目叫《故事裡的中國》,重溫了《平凡的世界》,節目的主持人是董卿,而這也讓我們更加懷念那個為《平凡的世界》而死去的路遙!

路遙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而他最珍視的《平凡的世界》,更是他以生命為代價創作出來的作品。

在這本小說中,路遙寫了近百個人物,從農民到工人、從學生到幹部、從攬工漢到省委書記,這些人物形象鮮活地表現了那一時期人們的思想變化、性格心態、悲歡離合、冷暖人生。

董卿說:

《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是沒有一個是"壞人"。

究其原因,路遙,深深愛著生養他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即使他們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可以原諒。

但是,即使是這樣一部路遙"玩命"創作出來的經典巨著,卻也有著不少批評的聲音:

"小農意識太強烈""被捧太高,不配成為經典",還有評論家說路遙"江郎才盡"

更是有《當代》雜誌的一位編輯直言:"《平凡的世界》和路遙過去的作品相比,內容平淡,節奏感不強,且人物眾多而龐大,情節也不是很感人,很難讓人有繼續讀下去的欲望和興趣。"

……

真的是這樣嗎?

在筆者看來,這本小說中,路遙寫出了兩個樸實無華、像山一樣偉岸的中國農民形象:一個偏於精神層面的孫少平,一個在時代的浪潮裡弄潮的孫少安。而演員王雷,用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對這個角色的熱愛,出色的塑造了電視劇中的孫少安,這很顯然是非常成功的二次創作。

因此,每次看到上文中這樣的評價,我都為持有這樣認知的人感到汗顏,我只想反問一句,我們與土地的關係,難道首先不是從春播一粒種,秋收萬顆子嗎?以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的成長曆程,不正是真實的反應了中國改革開放前後十多年的發展變化嗎?

直到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個獎項路遙等了太久太久,他用這個中國最高的最權威的文學獎項,狠狠的打了非議他作品的那些人的臉。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路遙寫苦難、寫堅持,能寫到普通人心裡的原因。因為他自己就親身經歷過,經歷過貧困,經歷過在不被認可的時間裡仍然默默堅持,經歷了婚姻的失敗卻依然相信愛情。

在筆者看來,"物以稀為貴",像《平凡的世界》這樣一部與作家高度統一的書,用作家的生命寫就的書,再怎麼高估,其實都不為過。

正如,賈平凹所說的一樣: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其中之一,便是路遙。

今天,我們重讀路遙,會更加深刻地懂得努力奮鬥的意義;重讀路遙,我們會看到一個底層青年拼搏向上的艱辛歷程,他的每一步都飽含著改變卑微命運的倔強;重讀路遙,我們會看到,在改變命運的艱難行進中,他是如何克服傷痛、迷茫和孤獨,一步步去完成人生的救贖。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燃燒自己的生命鑄就的經典,每一個字都是真誠與熱血的。

路遙以自己博大的胸襟和無盡的悲憫之心,為每個時代的處於貧困與逆境中的年輕人,點亮了心中的夢想之光,燃起了奮鬥之火。

著名企業家馬雲說:

"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路遙。是路遙的作品改變了我,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我現在還在蹬三輪車呢。"

潘石屹連看7遍,每看一遍都以眼淚結束。

"每天晚上看著看著就哭了,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覺得這個坎過不去了,我都要拿起來讀一遍,以至於每個細節都記得很清楚。"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第一次給清華新生推薦書的時候,推薦的就是《平凡的世界》。

各大高校這些年發布的圖書借閱排行榜上,《平凡的世界》常常雄踞榜首。比如,在浙江大學圖書館的借閱排行中,《平凡的世界》以超出第二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絕對優勢佔據四年榜首……

讀路遙,就像是在讀自己,讀《平凡的世界》就像是完成了一次人生的救贖。

而我們讀完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受到了激勵,這也許就是路遙拼了命也要寫完這部作品的原因,他希望能給廣大的人們留下精神食糧!

所以,《平凡的世界》值得成為每個人的枕邊書,更值得成為你奮鬥之路上最堅固的陪伴。

如果你的一生只能讀一部作品,那首選就是《平凡的世界》。

恰逢出版社活動,三部經典只需要79元,世界是平凡的,但是因為有了你,又是不平凡的!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9.1,《平凡的世界》在評論界一片差評,而遭茅盾獎打臉
    我會想起《平凡的世界》,這是一部路遙用生命換來的著作,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感懷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年讀者。當我一遍又一遍的讀完這本書,每一次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打開豆瓣讀書的網頁,搜索《平凡的世界》,果然不出我的意料,高達9.1分!
  • 懷念路遙: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1992年11月17日路遙因肝病早逝,年僅42歲。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該作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本文為你記錄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一生。
  • 大作家路遙以生命為代價,寫成了不朽經典《平凡的世界》!
    1992年秋,42歲的路遙在西安病故,臨終前他對身旁的賈平凹說了一句話,賈平凹聽完奪門而出,躲在無人的地方痛哭不已。路遙一生窮困潦倒,6年寫出矚目巨作,獲茅盾文學獎後,卻窮得需要借錢去領獎童年,是路遙人生中最苦難的時光,用他自己的話講,不堪回首的童年就像生活在下水道裡一樣;而讀書,卻使路遙擁有了仰望星空的人生夢想。
  • 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這是路遙的經典語錄。對於路遙,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一部《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他的文學地位,也影響了無數的人。他說過:「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 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的歷史性進程的主流 ,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
  • 豆瓣評分9.1,《平凡的世界》在評論界一片差評,卻獲茅盾文學獎
    我會想起《平凡的世界》,這是一部路遙用生命換來的著作,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感懷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年讀者。當我一遍又一遍地讀完這本書,每一次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打開豆瓣讀書的網頁,搜索《平凡的世界》,果然不出我的意料,高達9.1分!在現代社會,《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深受讀者的喜愛。
  • 豆瓣9.1評論卻一片罵聲,「江郎才盡」的路遙為何能獲茅盾文學獎
    我感覺就是慢,囉嗦,那故事一點懸念也沒有,一點意外也沒有,全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實在很難往下看……"路遙先後找到當時非主流期刊《花城》《黃河》,才勉強把《平凡的世界》發表完。雖然是發表了,但是市場的反響非常冷淡,評論界認為這種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是"過於陳舊"。認為路遙已經江郎才盡。
  • 寫田曉霞至,路遙哭泣,《平凡的》使他毀滅
    寫田曉霞至死,路遙哭泣,《平凡的世界》使他毀滅在談到作家路遙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贏得了茅盾文學獎,可以說這部作品既成就了他,也毀滅了他。聽了這話,天樂愣了半天,沒有必要配合他自己的憂慮,他馬上批評哥哥:你為什麼這麼長時間叫我大老遠?別人知道後,他們會認為我們兄弟有精神病!這時,路遙被弟弟的責罵吵醒了,於是向他道歉,因為他的寫作太專注了,以至於他把書中的世界與現實混淆了。在小說中,為了宣傳情節,路遙不得不寫田曉霞至死,但他只能悲傷地哭泣。
  • 你對路遙的一生,了解多少?為你介紹《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
    很多人知道路遙,是通過《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它寫出了那個時代各階層人民的追求,痛苦和歡樂。這篇文章會介紹下路遙的一生,那些你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的路遙往事。後來這部小說獲得了全國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後來還被翻拍成了電影,獲得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獎,可以說,《人生》徹底改變了路遙的寫作人生。
  • 茅盾文學獎的《平凡的世界》一片差評?這部作品真的被高估了嗎?
    《當代》雜誌的一位編輯直言:《平凡的世界》和路遙過去的作品相比,內容平淡,節奏感不強,且人物眾多而龐大,情節也不是很感人,很難讓人有繼續讀下去的欲望和興趣。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他用這個中國最高的最權威的文學獎項,狠狠的打了非議他作品的那些人的臉。如何評價,他真的被高估了嗎?
  • 路遙——《平凡的世界》:發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故事
    正是從同學手裡,我讀到了路遙《平凡的世界》。此刻的我急切地想搜索出當時完整的閱讀感覺,但是,很遺憾,時間把一切揉成了沙子,然後吹掉。但我毫不懷疑它肯定給少年的我帶來的震動。因為我還記得讀到最後一章時我的化學考了38分。因為我還記得「我們親愛的某某某同志」這樣的句式給我的異樣感覺。因為我還記得某一天我坐在教室左側翻書的情形。
  • 《平凡的世界》:路遙為它付出過什麼
    令路遙始料不及的是,第一部在《花城》發表之後,是年冬在由《花城》和《小說評論》共同主辦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北京研討會上,路遙及該作遭遇了更為猛烈的「批評」。此次會議邀請了朱寨、廖俊傑、何西來、雷達、蔡葵、曾鎮南、白燁、王富仁等當時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家,陣容可謂強大。
  • 路遙《平凡的世界》都是講窮人的事,為何潘石屹等富豪都喜歡?
    潘石屹是紀錄片《路遙》拍攝的最後一位嘉賓,面對鏡頭,潘石屹如此說道:路遙《平凡的世界》我看了7遍,每次讀的時候都是我最困難的時候,他給我很多力量,尤其是愛的力量,我感覺路遙就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的知己;他永遠活著,並且活的很健康。對於他來說《平凡的世界》帶給他的還有愛的力量。
  • 讀完田曉霞的故事,你是否也懂了路遙,懂了《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僅僅五個字就足以表達所有的想法——平凡。的確,這本書在武俠小說中沒有血腥的江湖,在武俠小說中激情的夢,也沒有言情小說中感人的愛情。然而,路遙先生用最樸實的語言書寫了一個時代的篇章。書中的人物也是平凡而聰明的,比如田曉霞。
  • 路遙總共花了6年時間才完成這部上百萬字的著作《平凡的世界》
    路遙,陝北作家,他寧願把自己累死,也不願停止寫作,去世時只有42歲。路遙是用生命在寫作,他為了完成《平凡的世界》,他看了近十年各大報刊的報紙,列了近百部長篇小說的閱讀計劃,他還深入到礦區、企業和學校實地生活。
  • 《平凡的世界》曾給過一代人力量,但為何有些專家看不下去?
    路遙離開的時候,是帶著很深的遺憾的。儘管他在世的時候,就曾憑藉《平凡的世界》獲得了茅盾文學獎。但在專業的文學圈子裡,這部作品卻始終不被看好。《平凡的世界》獲茅盾文學獎,當時就有很多圈內人認為名不副實,如今也依然如此。《平凡的世界》的這種命運,早在它問世之初就被註定了。
  • 路遙《平凡的世界》:為何它不被文學史認可,卻能成永恆的經典?
    時間流逝飛快,從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發行到今天為止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而這部曾經飽受爭議的作品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也適用於《平凡的世界》。但許多專家學者以及讀者都認為這部小說文筆粗糙、情節老套、又臭又長,實在想不通它為何能受到如此推崇!
  • 《平凡的世界》:路遙圓不了的美麗謊言
    《平凡的世界》是陝西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中國當代城鄉的社會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出版不久就獲得茅盾文學獎,前幾年還被改編成電視劇再次火了一把。
  • 路遙能寫出《平凡的世界》,最感謝的並不是老婆,而是弟弟王天樂
    連飯都不會做的路遙,憑什麼寫出《平凡的世界》?而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背後的故事,眾所周知。路遙可以算得上是有史以來過得最窮最慘的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這個來自陝北的農民小夥自小就稱得上一個「家境貧寒」。但偏偏又湧現出了像路遙這樣不畏時艱堅持創作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能讓這本《平凡的世界》變得不再平凡。蔣方舟就曾在自己供職的《新周刊》中發表長文,說「人民作家」路遙,是「最後一位文學的殉道者」。
  • 《平凡的世界2》明年開拍 延續路遙的美好寄願
    曾在2014年座談會上獲得廣泛關注和認可,根據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路遙小說續寫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2》正式宣布啟動,該劇由上海劇合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上海達聲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大聲恩特娛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將於2016年開拍。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收穫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廣泛好評。
  • 《平凡的世界》:換一個角度看路遙,人生不只是苦難,也是幸運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創作的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展現了中國近代城鄉社會生活的百態,從中我們看到了各色的人生,看到了平凡的愛情和婚姻,看到了普通人的奮鬥,看到了小人物的堅持,看到平凡的人的不平凡。《平凡的世界》它全景式地描寫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城鄉社會生活,深刻展現了普通人在時代變革中的成長和生活。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