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軟發行的遊戲《帝國時代3》中,德國有這麼一個強大的步兵兵種——都卜勒武士,這個兵種雙手拿著重劍,全身披甲,近戰能力非常強悍,其實這種士兵在德國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那他們到底是種什麼人?
首先解釋一下,這個「都卜勒武士」完全是中文的翻譯而已,「都卜勒」並不是一個地名,它是一個德語詞彙,這個兵種的德語名詞為「Doppelsldner」,翻譯成「都卜勒武士」是音譯(Doppel)+意譯(sldner)。那意譯應該翻譯成什麼呢?叫「雙酬傭兵」。
為什麼叫「雙酬」呢?因為他們能獲得一般傭兵兩倍的酬金,為什麼?自然是因為他們的危險性高了,在軍隊中,這支部隊是配置在軍隊最前面衝鋒陷陣的,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屬於國土傭僕中最危險的一支軍隊。
註:國土傭僕(Landsknecht,也翻譯成德意志僱傭步兵),是十五世紀晚期到十六世紀歐洲(尤其是德意志地區,當時多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長槍傭兵與步兵支柱。在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素有萬用傭兵之稱。圖為公元1530年蝕刻的德國僱傭兵。
一般德意志傭兵兵團中,定的比率是每四名國土傭僕中,要一位是雙酬傭兵,放在最前面衝鋒陷陣,而且,「雙酬傭兵」通常都是驍勇善戰的老兵,因為它們使用的武器需要很高的技巧。也就是說,「雙酬傭兵」相當於德意志僱傭軍中的「敢死隊」和「死士」,有點類似於後面歐洲軍隊中「擲彈兵」的編制。
「雙酬傭兵」用什麼武器呢?他們之中有一小部分裝備了槍械,也有長矛(他們甚至使用豬牙矛這種獵人使用之武器)、斧槍、德式鬥劍等的,但是,他們的標誌性武器,就像遊戲中演示的一樣,是德式雙手劍((Zweihnder))以及焰形雙手大劍,。1487年,神聖羅馬帝國的腓特烈三世將雙手巨劍的壟斷權授予一家叫Brotherhood of St. Mark的劍術公會。所謂「雙酬傭兵」,通常都是讓受過雙手劍訓練的戰事來擔任的。
註:雙手劍,一種歐洲16世紀早期使用的大型劍器。由中世紀晚期的長劍發展而來,在義大利戰爭期間成為德國國土傭僕的標誌性武器。到16世紀後半雙手劍已不再具有實際用途。在17世紀變成儀式用具。這種劍太過於巨大,無法插入任何劍鞘,使用也需要相當的技巧,所以需要嚴格訓練。據說「雙酬傭兵」的雙手巨劍能使其突破長矛兵的陣型──尤其是瑞士長矛兵(Swiss Pikemen)。揮舞巨劍砍斷矛頭,或推開長矛,直接攻擊長矛兵都能使長矛兵的陣型瓦解。這個傳說最早出現在17世紀,唯其真實性頗具爭議。
其實遊戲中的時代並不完全正確,「都卜勒劍士」並不是正規軍,是僱傭軍團,德意志帝國(遊戲中還是普魯士王國腓特烈大帝的時期,18世紀了),「都卜勒劍士」的時代早就結束了,都卜勒劍士(Dopplesoldners)活躍的時期是15-16世紀。
註:遊戲中的「都卜勒武士」
那這支部隊戰鬥力怎麼樣呢?應該說還是相當不錯的,早期他們面對的多是裝備較差、訓練不足的民軍,所以雖然打贏了但很多人也不屑一顧,因為對手是菜雞嘛,但是在15世紀,巴伐利亞地區的亂戰中,都卜勒劍士曾經對抗過騎兵,他們揮劍橫斬馬腿以阻擊騎兵,用劍攻擊騎士鎧甲的縫隙處,並且在近身搏殺時利用對方長矛過長、運轉不變的機會加以攻擊,殺傷對方騎兵1600多人,可謂打出了名聲,其實這也顯示出都卜勒劍士的殺傷能力完全不亞於任何正規軍。
德意志僱傭軍
1522年弗倫茨貝格指揮帝國與教皇聯軍(主力是神聖羅馬僱傭兵)與法軍對峙,法軍中的瑞士僱傭軍衝擊聯軍軍陣,被聯軍中的西班牙軍隊的四排火繩槍和炮兵打得傷亡慘重,未及胸牆已有1200餘人死亡;接著都卜勒劍士(Dopplesoldners)和長矛手以及長戟兵組成的神聖羅馬僱傭兵殺了出去,和瑞士僱傭兵進行肉搏,這是兩大僱傭軍的首次對抗,結果損失慘重的瑞士僱傭兵被徹底打垮,擊敗了威震歐洲的瑞士同行,這也是德意志僱傭軍的巔峰時刻!
但是,僱傭軍都有一個毛病,就是軍紀不行,都卜勒劍士的主要來源不是精英,而是來源主要是失地農民和城鎮失業市民(幹這種不要命的活當然都是些活不下去的人啊),所以這些部隊只適合當「打手」而不適合當國家的正規軍,所以在德意志傭兵創始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 )的逝世後,僱傭兵軍紀不嚴的弊端終於爆發,繼承者查理五世並不重視神聖羅馬僱傭兵,16世紀下半葉,僱傭兵的建制都已經撤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