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態環境局攜手各級各部門攻堅衝刺,紮實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為「廈門藍」築牢防護屏障
1月-11月的綜合成績也很亮眼:排名全國第四
全國第二!「廈門藍」,又一次藍出新高度。
昨日,生態環境部通報2020年11月和1月-11月全國環境空氣品質狀況。11月,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廈門環境空氣品質排名第二——這是自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以來,我市單月取得的最好成績!與此同時,我市1月-11月的綜合成績也很亮眼:排名全國第四。清新的「廈門藍」再一次贏得萬眾矚目,成為這座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的驕傲。
人們常說,生活在廈門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為在這裡,抬頭仰望是湛藍的天空。優質的空氣、美好的生態,給群眾帶來最真實的幸福感。
這背後,是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上下進取拼搏、攻堅克難的不懈努力。更是我市環保鐵軍一個時段一個時段地盯,一天一天地保,齊心協力拼來的。
在全國環境空氣品質狀況排名中,廈門這個「優等生」,從未驕傲。今年以來,為守護「廈門藍」,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生態環境局立足更高站位,積極攜手各區、各相關部門,切實承擔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凝聚合力、全力攻堅,持續深入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為廣大群眾守護美好的生態宜居環境,讓「廈門藍」,成為廈門寶貴的財富與恆久的驕傲。
百日衝刺
一天一天拼出不凡戰績
時刻保持戰鬥狀態,堅決扛起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政治責任!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各級各相關部門,已連續開展兩輪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和百日衝刺攻堅,取得累累碩果。
今年1月-11月,我市空氣品質與去年同期相比,其綜合指數值改善了0.43(14.7%),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上升了2.4個百分點,六項主要汙染物濃度實現「五降」。在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0年1月-11月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狀況中,廈門空氣品質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四。
打贏藍天保衛戰,生態環保鐵軍始終全力以赴。戰績,是一天一天拼出來的。
9月17日,市委市政府下發《關於開展「百日衝刺行動」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通知》,次日,市生態環境局立即召開第三輪守護藍天百日攻堅動員部署會。會議緊密結合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實際,深入動員部署,明確目標任務,積極擔當作為,奮力攻堅決勝。
以強烈共識驅動攻堅——市生態環境局聚焦重點難點,全力以赴開展治理攻堅。不斷健全完善相關制度機制,落實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常態化和長效化;以重點突破帶動攻堅——牢牢把住「緊盯重點汙染物抓協同減排、緊盯重點區域抓精細管理、緊盯重點時段抓應急管控」三大方向,堅持顆粒物和臭氧汙染協同控制,兼顧氮氧化物汙染物減排,把臭氧汙染防控作為攻堅目標,把氮氧化物減排作為重要突破口,把機動車汙染防治、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揚塵管控和輕微汙染天氣應對作為堅守的陣地,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通過一系列工程措施、管理措施、技術措施和應急措施,實實在在取得汙染防治突破性成效;以強大合力推動攻堅——開展百日攻堅,市生態環境局持續壓實各區各有關部門的責任,形成齊抓共管、協力攻堅的良好局面,將開展百日攻堅與當前有關中心工作結合起來,統籌推進,協調落實,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彎道超車
加力衝刺踢好臨門一腳
行百裡者半九十。越到最後關鍵時刻,越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踢好臨門一腳,實現「彎道超車」。
11月,空氣品質排名全國第二!這項好成績的取得有多不易?
根據生態環境部通報的第四季度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和10月以來的空氣品質狀況看,今年第四季度至今,全國已出現18次汙染過程,其中涉及福建省範圍的有7次。「全力提升我市環境空氣品質,是始終不變的使命與決心,在『天不幫忙』的情況下,『人要更努力』。」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為此,市生態環境局緊盯重點時段的空氣品質數據和周邊城市傳輸影響,通過預警分析,判斷傳輸途徑,明確管控措施,深化不利氣象條件下的輕微汙染天氣應對工作,加強對大氣汙染的聯防聯控。同時,該局充分運用空氣品質應急指揮調度平臺模塊的科技手段,結合汙染源、氣象、交通、工地、船舶等數據變化情況,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進行融合分析,直接指揮調度各區、各部門、各重點企業,落實相應的管控措施,實施汙染源分類精準指揮調度。在全省周邊地市出現空氣輕度汙染趨勢時,經過各級各部門的協同作戰,我市多次成功「保良」。
不打沒準備之仗。在「百日衝刺行動」啟動初期,市生態環境局就明確了要緊盯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汙染源,時刻不鬆懈,「一微克一微克地摳,一天一天地守」,為實現「彎道超車」加力蓄勢——在第四季度出現多次全國範圍汙染傳輸的情況下,不僅堅守好陣地,還取得了新突破,刷新了單月全國排名的新紀錄。更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攻堅基礎上,經過1個月的衝刺,1月-11月,廈門空氣品質排名升至全國第四,與1月-10月排名全國第六相比,大跨步「進步」兩名。
【點擊】
升級版措施力克重點汙染源
專項攻堅1 揚塵汙染防治
揚塵汙染防治,始終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關鍵一環。特別是進入秋冬季節,冷空氣活動極為頻繁,風力大,空氣乾燥,顆粒物傳輸和揚塵管控更要下足硬功夫。市生態環境局細化攻堅部署,從強化頂層設計、健全防治標準、升級考評督查等方面綜合發力,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升級版舉措,打出「組合拳」。
亮點1
揚塵汙染防治納入企業信用評價
凝聚合力、齊抓共管,以信用約束、強化責任意識。今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協調建設、市政園林、交通運輸等部門,建立健全企業信用綜合評價系統,將建設(代建)、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揚塵防治落實情況納入信用評價系統,在去年多部門聯合印發《廈門市建築市場「黑名單」管理辦法(2019年修訂)》基礎上,進一步規範建築市場各方主體行為,建立健全失信懲戒機制。今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攜手各級各相關部門、各區政府,共對107個項目216家單位因揚塵防治工作不到位計入不良信用記錄,起到極大的警示作用,為推進建築市場揚塵管控打下堅實基礎。
亮點2
強化揚塵違法行為日常監管執法
向揚塵汙染違法行為揮出重拳,用強有力的查處倒逼責任落實。今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全力協調,聯合市執法局,推動《廈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關於加大揚塵、餐飲油煙、露天焚燒等違法行為行政處罰力度的通知》(廈城執〔2020〕4號)印發實施,細化處罰標準,明確在日常巡查、考評督查中,市區兩級城管執法部門發現工地揚塵汙染違法行為的,可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予以處罰,此舉進一步升級對工地揚塵汙染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推動各方強化守法意識、落實防控義務。今年1月-10月,市區兩級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違規工地843個(次),罰款161.5萬元。各行業主管部門、各區政府共對107個項目216家單位因揚塵防治工作不到位計入不良信用記錄。
亮點3
高位協調下好揚塵防治「一盤棋」
高位協調統籌,下好揚塵汙染防治「一盤棋」。依託市環委辦協調機制,市生態環境局堅持每月對各區各部門揚塵汙染防治自查考評、執法檢查、信用評價等工作進展展開調度,並將重點難點問題推送市政府空氣品質分析會研究討論。市環委辦還專門聘請專家開展專項抽查督查,實行一督查一通報,逐級傳導壓力,倒逼主管責任落實。2020年1月-11月,市城市管理綜合事務中心共抽查各類易揚塵點548個(次)、道路176條(次),「回頭看」複查考評點54個,檢查存在夜間佔道燒烤行為的道路480條(次);發出《揚塵防治考評通報》267期,通報揚塵問題共4715個。市環委辦共通報揚塵問題132個,全部協調落實整改。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秋冬季顆粒物汙染特點,市生態環境局在印發《廈門市2020年第三輪守護藍天百日攻堅揚塵汙染防治專項工作方案》基礎上,還與市城市管理綜合事務中心聯合調研,印發《廈門市工地揚塵汙染防治主要問題與建議》,針對工地揚塵管控薄弱環節,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推動各項要求落細落實。
專項攻堅2 機動車汙染防治
機動車汙染物排放佔比較大,已成為近年來我市大氣最主要的汙染源。今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在加強源頭管控、實施動態監管的基礎上,聚焦高排放超標機動車管控,聯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排放超標機動車管理的通告(暫行)》(以下簡稱《通告》),在全國率先填補了超標排放機動車強制報廢操作層面的空白,有效促進機動車尾氣治理。
亮點1檢測環節有「規定動作」
明確適用範圍,是《通告》的一大亮點。根據規定,外地機動車轉入本市的檢測,機動車排氣汙染監督抽測,排氣汙染監督抽測超標的機動車、經維修治理後的復檢,檢測周期為六個月的機動車排汙定期檢測,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檢測這五類,均要由市機動車排氣檢測中心統一實施檢測。這一「規定動作」,明確了檢測中心的職責,也為車輛源頭監管上緊「安全閥」。
亮點2治理無望的強制報廢
規定強制報廢的條件,是這項工作的核心。《通告》明確,機動車檢測第一次超標,應當進行修理和調整或者採用汙染控制技術,如果第二次檢測仍不通過,市機動車排氣檢測中心將再次告知和提醒。若第三次檢測仍不通過,則應強制報廢,將車輛交售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登記、拆解、銷毀等處理,報廢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也要上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註銷。淘汰治理無望的超標車,杜絕其繼續上路,這些舉措,切實有力地遏制了機動車的尾氣汙染,為「廈門藍」築牢防護屏障。(廈門日報記者 王玉婷 許曉婷 通訊員 詹源)
原標題:11月廈門空氣品質排名全國第二 刷新單月排名紀錄
責任編輯:方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