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記者 潘子璇/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下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嫦娥五號十年磨一劍,載譽歸來。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下一步,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回顧過去的23個日日夜夜,我們一道披星戴月、夙夜守望,嫦娥五號完成了一次對接、六次分離,兩種方式採樣、五次樣品轉移,經歷了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環環相連、絲絲入扣。11月24日長徵五號準時並成功發射,之後探測器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兩兩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今天再入返回、安全著陸,整個工程任務現在轉入了科學研究的新階段。」 吳豔華表示。
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划走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一成功,是中國航天人矢志不移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動實踐與奮進縮影,是統籌抗疫防疫和重大工程組織實施,心無旁騖、全力以赴,向黨中央和全國人民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
吳豔華指出,中國探月工程自2004年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立項以來,聚焦「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條龍」攻關攻堅,「一盤棋」協同推進,「一體化」迭代提升,實現了「六戰六捷」。探月工程匯聚全國包括港澳地區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技術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團結協作的結果,傳承弘揚了中國航天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優良傳統和創新精神。探月工程建設提升了我國深空探測核心能力,培養造就了一支專業化、年輕化、能打硬仗的人才隊伍,完善形成了組織實施複雜航天工程的系統方法,積澱彰顯了「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
在嫦娥五號任務實施中,我們與歐空局、阿根廷、納米比亞、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了測控領域的協同合作,邀請多國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的官員到文昌現場觀摩了發射,一些國家領導人,航天機構和部分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很多國際同行和友人,都以不同方式表示祝賀和讚譽,期待進一步合作。「在此,我代表中國國家航天局一併表示衷心感謝!後續,我們將依據月球樣品及數據管理辦法,廣泛徵集合作方案,鼓勵國內外更多科學家參與科學研究,力爭獲得更多科學成果。」 吳豔華說。 (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