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將更換艇艏:5萬噸戰列艦也換過,還創造了「戰列艦之最」

2020-12-22 ALEX俊赫

【話說軍世】最近一年中,各國海軍中都發生了不少的鬧心事兒,美國海軍燒了重要的兩棲攻擊艦和新航母,其中兩棲攻擊艦連修的必要都沒有了,直接報廢,而法國海軍則燒了重要的核潛艇,都是重要的大型海軍裝備,不過法國核潛艇最近準備「手術」,以便可以繼續服役。

差點燒廢的法國核潛艇:將更換艇艏

相比較於美軍的「魄力」,直接報廢了兩棲攻擊艦,法國海軍還是要精打細算的修一下失火的核潛艇,6月12日失火的珍珠號攻擊型核潛艇,其實是法國海軍中現役最老的核潛艇,1987年開工,1993年服役。

珍珠號因為電線短路,大火猛烈燃燒了14個小時,潛艇前部船體和內部都燒到了嚴重損壞,法國海軍最近打算使用已退役的同級艦藍寶石號的艇艏,與珍珠號嚴重受損的艇艏進行換裝維修,也就是「換頭」手術,藍寶石號船頭早已被拆卸後就放置在瑟堡,12月10日,在荷蘭半潛式重吊滾裝船的幫助下,珍珠號已經離開土倫動身前往瑟堡進行維修,更換工程預計要六個月的時間。

珍珠號屬於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也是目前世界各國海軍中噸位最小的攻擊核潛艇,水下排水量只有2670噸,個頭甚至不如有著「大洋黑洞」之稱的常規動力基洛級潛艇(636型水下3126噸),當然在動力和航速上,核潛艇還是有著巨大優勢的,珍珠號水下可達25節,水下高速航行的續航力也遠高於常規動力潛艇。

而對於法國核潛艇將「換頭」這種操作,其實也是比較常見的,許多海軍都曾經對於某部分受損的艦艇進行過類似的操作,將損壞的艦體部分切割,在換上已經退役同型號艦艇的相同部分,起到「廢物利用」的作用,當然,這個操作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艦艇「局部損壞」,像好人理察號那樣,內部大面積都燒塌了,也就沒啥必要了。

5萬噸戰列艦也「換頭」過,還創造了「戰列艦之最」

像珍珠號這樣的「換頭」,比較有名的應該是美國的戰列艦了,建造於二戰時代的依阿華級戰列艦在美國海軍中服役了相當長的時間,滿載排水量超過了5萬5千噸。

其中威斯康星號在二戰後的1956年,在大霧中與艾登號驅逐艦相撞,倒黴的驅逐艦直接被卡在了戰列艦的艦艏上,雖然戰列艦體格更大,不過還是導致船首損毀,不得不將並未建成的6號艦肯塔基號的艦首,移植到了威斯康星號上。

這裡還產生了一個新的「戰列艦之最」,依阿華級戰列艦憑藉270.4米的艦長,就是歷史上最長的戰列艦,而艦艏修復之後威斯康星號比同級姊妹艦又長了2英尺,順手就成了歷史上最長的戰列艦。

具體可以查看之前相關文章:美國海軍戰列艦與驅逐艦相撞,看照片卻莫名搞笑

相關焦點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1)英倫血統
    在當年的海軍規劃中,將建造伊號戰列艦「河內」號、呂號戰列艦「攝津」號和伊號裝甲巡洋艦「金剛」號。但1906年下水服役的英國「無畏」號戰列艦開啟了戰列艦的新紀元,令兩艘河內型準無畏艦尚未開工就已經落伍,「金剛」號的建造計劃也被取消(日本海軍習慣用「型」而不用「級」,比如大和型戰列艦)。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上一期講到了一戰結束之後的1922年美國、英國、日本、義大利、法國在華盛頓籤署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條約中不僅規定在1922年到1936年間各國擁有的海軍艦艇總噸位,也將戰列艦的噸位限制在了3.5萬噸,主炮口徑406毫米之內。
  • 德意志海軍無畏艦的鼻祖——淺談「拿騷」級戰列艦
    其設計方案是沿用以前德國戰列艦使用的280毫米主炮,副炮安裝於炮廓內。之所以採用這種保守思維外,除了德國海軍一貫的保守思維外,還與德國海軍情報部門獲得的英國無畏艦的不實情報有關。"無畏"號下水後,德國不得不將原先的設計全盤推翻。 1906年3月,德國議會通過了建造2艘戰列艦的預算,並下令立即開工,月底德國海軍正式下達新式戰列艦的建造命令。
  • 碧藍航線 重櫻 戰列艦 長門級一號艦 長門
    以英、美海軍的52.5萬噸為標準,英、美、日、法、意五國按照「10:10:6:3.5:3.5」的比例建造主力艦和巡洋艦。戰列艦噸位不得超過3.5萬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4英寸(356毫米)。按照該標準,長門級戰列艦屬於被條約禁止的艦型。各國列強要求日本終止該級戰列艦的建造,並銷毀已下水但未完工的陸奧號戰列艦。
  • 7萬噸戰列艦:410毫米主裝甲,2萬噸裝甲總重,同級對手難以擊穿
    【話說軍世】戰列艦的發展在二戰時計入到了高峰階段,同時也進入了尾聲階段,主要原因是海上力量投射能力更強大的航母的出現,不過單就戰列艦而言,還是發展到了驚人的階段,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有著多項「戰列艦之最」的大和號戰列艦。
  • 儘管小氣,但不失為一款優秀的戰列艦:「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
    這些都是圖紙上就能看出來的,建成使用還有什麼問題,大家還不知道。所以在1922年底,當「納爾遜」級戰列艦的開始在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位於泰恩河畔紐卡斯爾的沃克造船廠建造時,英國皇家海軍就已經開始計劃下一代戰列艦了,初步設想新的戰列艦規格:排水量28000噸,裝備9門356毫米(14英寸)主炮。他們對戰列艦的要求就是強大、強大、更加強大。
  • 日爾曼無畏艦的先行者——淺談「拿騷」級戰列艦
    其設計方案是沿用以前德國戰列艦使用的280毫米主炮,副炮安裝於炮廓內。之所以採用這種保守思維外,除了德國海軍一貫的保守思維外,還與德國海軍情報部門獲得的英國無畏艦的不實情報有關。「無畏」號下水後,德國不得不將原先的設計全盤推翻。1906年3月,德國議會通過了建造2艘戰列艦的預算,並下令立即開工,月底德國海軍正式下達新式戰列艦的建造命令。
  • 22艘戰列艦艦隊:夜間遭遇驅逐艦,被擊沉萬噸戰列艦趕緊撤
    22艘戰列艦艦隊:夜間遭遇驅逐艦,被擊沉萬噸戰列艦趕緊撤整體而言,發生於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短促而激烈,總共只有兩天的時間,其中5月31日的白天中,海戰最為激烈,英德的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都加入了激烈的主炮對戰,相對而言,此時的英國戰艦損失比較大一些,損失了3艘戰列巡洋艦,而德過公海艦隊損失了1
  • 美國海軍戰列艦與驅逐艦相撞,看照片卻莫名搞笑
    戰列艦攔腰撞傷驅逐艦,直接把「海狗」卡在了艦艏上1956年5月6日,在美國海軍諾福克海軍基地外的大西洋上,發生了一次撞船事故,當時威斯康星號戰列艦,正和中途島號航母、德梅因號重巡洋艦帶著幾艘驅逐艦,在大霧中執行「巡邏」任務,結果因為誤報有人落水,處於與後方的伊頓號驅逐艦衝上來準備幫忙。
  • 聲望號:皇家海軍的海外型戰列艦續作(上)
    儘管《海軍防禦法案》一次性給了皇家海軍一大批全世界最大的戰列艦,但這只是一個大擴軍時代的開端】  1891年,時任審計長、第三海務大臣,海軍中將J. A.費舍爾要求DNC(懷特)準備一份基於君權級戰列艦的改進型一等戰列艦草圖設計,這級戰列艦將裝備當時正在開發的12英寸新炮,並按照最新的哈維裝甲的防禦能力來重新進行防護設計。
  • 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以大欺小」:3分鐘擊沉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在艦炮當道的時代,在除去航空母艦以外的海軍水面艦艇戰鬥力排行中,戰列艦作為主力艦,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把交椅」,面對戰列艦巡洋艦和重巡洋艦,不論是火力還是裝甲防護,都更高一籌,在二戰中,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曾經「以大欺小」,僅用了3分鐘,就用主炮擊沉了義大利2艘重巡洋艦
  • 獨家盤點:二戰十大戰列艦排名[圖]
    戰列艦曾經是人類創造出的最龐大、最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 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臺,因此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以下僅列舉二戰中戰力最為強勁的十艘戰列艦,以供網友賞鑑。一、依阿華級戰列艦
  • 巨炮大艦的誕生:戰列艦410毫米主炮,炮彈重達1.02噸
    因為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原因,戰列艦主炮口徑不可以超過14英寸(約356毫米),因此在這前後實際只有7艘裝備406毫米(16英寸)艦炮的戰列艦,也就是「海軍假日」期間的「七大戰艦」,分別為3艘科羅拉多級、2艘長門級,以及1922年才開工的兩艘納爾遜級。
  • 13萬噸超級戰列艦,傾盡整個歐洲都無法製造
    如今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艦艇,為美國海軍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高達恐怖的11.2萬噸,但是早在「福特」級誕生前70年,德國就提出了更加瘋狂、噸位更大的超級戰列艦——H級戰列艦計劃。
  • 大和級戰列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它的結局如何?
    二戰時期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巨大成功,航母的作用被開發出來,從此以後航母成為海軍最仰仗的軍艦,而作為紅極一時的戰列艦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我們今天就以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大和號為例講述它悲慘的結局。為什麼說它們是世界最大戰列艦,因為兩艘艦的滿載排水量都達到了7.2萬噸,國產航母遼寧艦排水量也只有6.5萬噸,也只有美國現役的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才能超越它們,這足以說明兩艘艦的龐大。大和號的戰鬥力也非常的強大,首先是三座三聯裝450mm口徑的艦載火炮,其每顆炮彈有1.5噸重,威力巨大。
  • 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傻傻分不清楚?一篇文章全部搞定
    最早出現在艦艇隊伍的,是戰列艦。早在15世紀末,一種大型三桅帆船——卡瑞克帆船出現在海洋上。這是戰列艦的前身。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探險家麥哲倫就是率領5艘卡瑞克帆船,進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之旅。到16世紀中期,卡瑞克帆船升級改造成眾所周知的蓋倫帆船。
  • 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彈藥庫殉爆 幾分鐘之內沉沒 超千人遇難
    不僅如此,該艦還曾發生過十幾次撞船事故,甚至還曾經出現過雷達天線脫落等離奇事件,最終也導致澳大利亞海軍不得不信邪,在現代化改裝之後不久便將其退役。第三位:庫爾斯克號潛艇沉沒事件蘇聯潛艇除了在核反應堆方面經常要求極致性能以外,對於武器的威力要求也非常高。
  • 5萬2900噸戰列艦:被7艘航母艦載機轟炸,最終被炸出5米大洞
    【話說軍世】雖然戰列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逐漸失去了主力艦的位置,但是除非同級別戰列艦圍剿,或航母加艦載機成外「幾乎沒有敵手」的戰列艦,對於海上交通線還是有著極大的威脅的,有這樣一艘盟軍視為「眼中釘」的戰列艦,盟軍出動報貨航母在內的艦隊,圍攻了半年多,才最終擊沉。
  • 日本海軍的執著,大和級戰列艦,一艘落後於時代的戰列艦
    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戰列艦的時代,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航空母艦的天下。在間戰時期,航空母艦的作用已經初見端詳,但是相比於戰列艦,仍舊不為人所重視,因此在間戰時期,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相比,仍舊不是最受重視的存在。而在崇尚艦隊決戰的日本,這就更成為了一種傳統與信仰,而大和級戰列艦正是在這種傳統指導下,而建造出來的。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在丹麥海峽遭遇戰中,俾斯麥號戰列艦在海戰中發揮非常出色,一發380mm主炮炮彈擊穿了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甲板裝甲,由此殉爆了彈藥庫,一舉擊沉了英國海軍引以為豪的滿載排水量4.8萬餘噸的巨艦,包括霍蘭中將在內的1418名官兵陣亡,同時重創了英國海軍最新服役滿載排水量4.4萬餘噸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