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背叛了李治篡唐立周,為什麼她死後,還跟李治埋葬在一起?

2020-12-14 楊角風發作

武則天背叛了李治篡唐立周,為什麼她死後,還跟李治埋葬在一起?

李治和武則天雖然有著明顯的利益交換,但不口否認,雙方仍有著較為深厚的感情。公元650年,源於李世民的忌日,李治到感業寺祭拜,得以再次見到武則天,武則天哭了,李治也流下了眼淚。

最起碼在李治即位之初,雙方的感情是真摯的。所以我們相信,武則天在彌留之際,想的便是落葉歸根,追隨李治而去。然而,武則天是被政變推倒的,她能不能和高宗合葬,不是由她說的算的,而是他的兒子李顯。

史料記載:

「乾陵玄宮以石為門,鐵錮其縫,今啟其門,必須鐫鑿。神明之道,體尚幽玄,動眾加功,恐多驚黷。」

曾有官員上奏中宗李顯,阻止武則天和高宗合葬,理由就是打開墓室石門,會破壞墓地清靜的氛圍,且夫妻合葬並非祖制,對此李顯不予回應。從之後李顯的做派來看,他並非一個堅持原則的皇帝,可是在母親武則天的問題上,李顯是寸步不讓。

那麼為何李顯要力排眾議,將武則天與高宗合葬於乾陵?

不論生死,李顯仍十分畏懼武則天

歷朝歷代,正統的女皇帝只有武則天一人,且還是在那男尊女卑的封建年代。我們分析得出,武則天政治天賦、權謀水準、治國能力都到達了令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在武則天成為皇后前後,她的權勢就可以壓高宗一頭,即便高宗仍然是權力的主導者,但很多決策都是由武則天計劃並實施的。

武則天的四個兒子中,李顯是最不出彩的一個,長子李弘宅心仁厚,頗受群臣推崇,次子李賢才華橫溢,還曾給《後漢書》注釋。然而李弘、李賢都曾挑戰過武則天的權威,最後死於非命。

李顯吸取了兩個哥哥的教訓,對於母親的指令是言聽計從,讓往西走,絕對不敢奔東,主要原因,就是他不想步兩個哥哥的後塵。

為了保命,李顯經常夾著尾巴做人,被再次立為太子之後,李顯還需要將女兒嫁給武則天的侄孫,來討好武家。

在神龍政變當天,李顯仍持猶豫態度,政變集團提著腦袋來找李顯,希望李顯同他們一起前往皇宮。畢竟張柬之等人政變的理由是擁立李唐,所以必須得到太子李顯的支持。

李顯有些害怕,對眾人道:

「翦除小人自然是應該的,但如果這麼做,可能會驚擾到陛下,況且陛下身體也不好,我們還是從長計議吧!」

李顯和武則天就好比老鼠和貓的關係,只要貓叫聲響起,老鼠就會被嚇得瑟瑟發抖。

當然了,箭已上弦,不得不發,這些大臣置身家性命於不顧,跑來造武則天的反,必定不會就此罷休,最終在眾人的勸說和裹挾下,李顯才表示同意。

在武則天長時間的高壓威懾下,李顯對她的恐懼已經到達無法附加的地步,即便武則天去世後,他生前的命令或願望,李顯仍會遵從。這種長期養成的習慣很難改變,所以對於合葬這種小事,李顯必定會幫助母親完成。

保證自身皇位的合法性

理論上講,武則天是從李治手中接手的帝國的統治權,但實際上,武則天是將李唐王朝從中截斷。類似於王莽建立的新朝,只不過武則天比較明智,在晚年再次還政李唐。

由此,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李顯是繼承的武則天的衣缽,還是繼承了李治的皇位?很顯然,政變集團殺掉了張易之、張昌宗兩位面首,逼迫武則天交權,最後擁立李顯即位,換言之,李顯的皇位還是來自武則天,並非李治。

史料記載:

「甲辰,制太子監國,赦天下。」

因為那份詔書是武則天頒布的,即便武則天有被迫的成分,但對於天下人來講,李顯是從武則天這裡繼承的皇位。

如果要保證自己皇位的穩定,那麼就要保證根源的有效性,所以在李顯即位之後,仍常常帶著百官去上陽宮看望母親。

李顯雖然有些懦弱,但有些事做得並不糊塗,他的這個皇位來之不易。如果張柬之等人政變失敗,那麼他李顯的項上人頭都可能不保,所以他要保住這得來不易的寶座。

朱元璋在未加入起義軍前,父母兄弟相繼被餓死,他當過和尚、盜賊,也討過飯。人生中最悲慘的經歷他都有所涉獵,但朱元璋在對付元朝時,並沒有一棒子打死。

在北伐蒙元之時,朱元璋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聯合一切能聯合的力量,共同對付暴元。然而在大局已定後,朱元璋改變了這一政策,朱元璋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只要蒙古人和漢人通婚,那就可以一視同仁。

其次,如果蒙古人、色目人有相應的才能,考試成績出眾,同樣可以在朝為官。可見朱元璋也很清楚這個道理,只有他確立元朝的正統地位,明朝的正朔性才能更鮮明可靠。

所以李顯要將母親武則天,推崇到高位,這樣他李顯的地位才具備合法性,在他的統治下,國家才能長久運行下去。

遵從孝道

雖說武則天待兒子們不是很地道,但那畢竟是母親,母親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孩子心中的美好、善良、細緻,大多都是從母親身上繼承來的。

李顯對於母親有很強的敬畏之心,但他對母親也有著感恩之情,武則天對李弘、李賢的手段相對殘忍,但對李顯並沒有下毒手,而且還把他立為太子,換言之,李顯從武則天這裡得到了更多,他應該感謝他的母親。

母子之情,噬指棄薪,況且武則天對李顯也有養育之恩,所以李顯要報答他的母親。在武則天彌留之際,放棄了皇位,放棄了權力,她沒有掙扎,沒有反抗,她將權力交給了李顯,交還給了李唐王朝,這一切,已經讓李顯很感動,甚至生出愧疚之情。

儘管武則天做了很多錯事,但武則天也成就了一個圓滿的大結局,合葬這種身後事,李顯應該予以滿足。

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樣:

「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你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能帶走的只有自己和自己的脾氣。你曾擁有最美的愛情,你聽過最美的旋律,觸摸過一個人孤獨的恐懼。我跌跌撞撞奔向你,你也不能一個人離去。無論如何一起經歷了風雨,平平淡淡安安靜靜地老去。」

跌跌撞撞一圈後,武則天又回到了李治的懷裡……

相關焦點

  • 武則天與李治合葬在乾陵,真的是因為忠貞不渝的愛情嗎?
    但是有十八座唐帝陵中埋葬了十九個皇帝,其中有一個葬了兩個皇帝,這就是乾陵。幹陵是我國第一座帝王夫婦合葬的陵墓,建於684年。乾陵採用「以山為陵」的建造方法,依山而建,並配以17座小墓作陪葬墓。幹陵保存完好,是唐帝陵中唯一未遭盜賊侵襲的陵墓。為什麼武則天要和唐高宗李治葬在一起?是否真的出於對李治的愛?
  • 武則天嫁給唐太宗十二年都沒有身孕,跟李治卻很快懷孕,原因很簡單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女性,在古代男權至上的社會女子一般都是男人的附屬品,但武則天卻能憑藉女兒身坐上許多男人都夢寐以求的皇位,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承認的正統女皇帝。不僅如此,她還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武周王朝,想要重振先秦時周朝的繁榮昌盛,雖然最後因神龍政變不得已走下政壇,但無法抹滅她對國家發展作出的貢獻。
  • 武則天跟李世民沒有孩子,為什麼跟李治在一起後生了6個孩子?不可思議
    一代女皇武則天先後侍奉兩任丈夫,且這兩個人還是父子關係。武則天十四歲進宮,二十七歲遇到高宗李治,侍奉太宗十二年卻沒有生育一個孩子,而跟高宗在一起的幾十年卻先後生了六個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武則天和李治是真愛嗎?
    但是武則天則不同,因為武則天是一個從小就比較有野心的女人,她渴望著權力和自由。看到這裡有的人也許會發問,對女人來說,進入皇宮在古代不應該是一件好事嗎?為什麼許多人都不想去呢?您要知道進入宮中的女人很多,並不是一進去就能享受到皇帝的寵愛,很多人直到死去也沒有見過皇帝的一面。
  • 唐太宗寵幸武則天12年都沒有身孕,為啥跟李治一次就能「中獎」?
    唐太宗寵幸武則天12年都沒有身孕,為啥跟李治一次就能「中獎」?眾所周知,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而且她在登基的時候已經67歲了,她也是歷史上登基年齡最大的皇帝。就中國唯一女帝武則天,在嫁給他兒子李治之前,原本也是他的妃嬪。在這樣大唐盛世的繁榮景象下,大唐的皇宮卻藏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年輕貌美的武則天跟了身體健壯的李世民跟了13年,但她卻沒有給李世民生下一兒半女,後來卻為李治開枝散葉生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
  • 武則天14歲嫁給李世民,27歲嫁給李治,為何她只給李治生了孩子
    李世民晚年的時候,武則天勾搭上了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她經常和李治在一起約會。作為武則天丈夫的李世民,竟然沒有發現這個刷新人三觀的事件。足以可以看出,武則天在李世民身邊,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因此,可以說她是不受寵的!
  • 武則天和李世民,在一起多年沒懷孕,為何和李治很快就有了孩子?
    武則天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在她的統治之下,全國上下一片欣欣向榮,但最終還是因為男尊女卑的牢固思想,被逼退位。武則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時期進宮的侍女,後來因為長相出眾,逐漸受到重視,還別封為媚娘。唐太宗死後,唐高宗李治又將武則天接回宮中,兩人生下了六個孩子。
  • 武則天跟著唐太宗十一年都未有身孕,為何李治能讓武則天有身孕
    女皇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出名的女性人物,但是坐上皇位之前,她經歷了兩代皇帝的「愛恨情仇」。但讓人們比較好奇的是,為何武則天沒有跟李世民育有皇子,而是跟李治生下六個孩子!那麼三個人之間到底有過什麼恩怨,武則天為何跟李世民處的這般僵硬呢!
  • 武則天一生中的男人,哪個是她的真愛?其實,他們鑄造了她的榮耀
    細數對武則天影響最大的人,應該就是她的丈夫了。首先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當李世民第一次見到武則天的時候,就很喜歡她了,還專門賜名「武媚」。但這並沒有持續多久,跟武則天同時入宮的徐惠,只用了幾年的時間,便由才人升到充容。而武則天嫁給李世民12年,不僅從來沒有得到過寵幸,還一直都是一個才人。
  • 唐高宗李治與大自己四歲的「後媽」武則天的婚姻,有真愛情嗎?
    這確實怨不得李治。父皇新喪,自己剛剛登基,大權還掌握在宰相長孫無忌等人手中,李治如何可以將自己的「後媽」,在第一時間接進後宮,宣布其為自己的嬪妃呢?用一年的時間來運作此事,已經是很快的速度了。貴為皇帝的年輕帥哥李治,後宮佳麗成群,沒有徹底放棄和忘記武則天這個「有汙點」(先皇嬪妃)的女人,足以說明是真愛。
  • 武則天將親姐姐一家趕盡殺絕?解密武則天與姐姐一家的愛恨情仇!
    武則天逼死姐姐武順,毒殺外甥女賀蘭氏,迫害外甥賀蘭敏之,將姐姐一家趕盡殺絕,武則天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這一切還要從武則天的姐姐武順說起。丈夫背叛曾經的海誓山盟,姐姐趁人之危奪己所愛,兩個自己最信任的人背叛了自己,這件事情對武則天的打擊很大,致使武則天最後也難以原諒姐姐。自此之後,武則天開始疏遠姐姐武順,並找理由不許她再進宮,更是明裡暗裡給了武順很多臉色看,導致不久武順便鬱鬱寡歡而死,死後被封為韓國夫人。
  • 武則天死後,李顯為什麼會力排眾議達成武則天歸陵的願望?
    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立下了臨終遺囑: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葬乾陵與高宗合葬。只立碑不立傳。李顯繼皇帝位後,老老實實地按他母親武則天的遺囑落實。沒有打半點折扣。為什麼?因為武則天是在照顧兒子李顯,李顯怎麼肯不安心受用?
  • 武則天是李治的最佳歸宿,愛情加皇帝,很好很強大
    不過李世民給了她極其珍貴的東西,那就是讓她見識了一個高峰。毫無疑問,李世民在那個世界中,是無與倫比的存在,他的地位、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政治智慧等等,都是男人中的男人。所以,經歷了這樣一個極品男人之後,武則天迅速地成熟起來。李世民無疑是武則天最好的一所學校。
  • 武則天先後嫁給李世民父子,桃花不斷的她,為何只給李治養育孩子
    武則天先後嫁給李世民父子,桃花不斷的她,為何只生下李治的孩子?武則天的出生就是一個傳奇。武則天作為歷史上的傳奇女性,甚至於連她的出生都成為了一種玄幻性的色彩。當初的袁天罡在拜訪武家的時候,就曾經預言過武則天會成為一代女皇。袁天罡還感嘆,只可惜武則天是一位男娃,搞不明白在襁褓中的武則天只是穿了像男生的衣物。後來武則天便伴隨著袁天罡的預言,真的成為了一代女皇。
  • 李世民在世時,武則天並沒受多大恩寵,為何李治被迷得神魂顛倒?
    武則天很早就進了皇宮,起初嫁給了李世民,也就是李治的父親,但在這段時間裡,她並沒有受到皇帝的寵愛,地位也一直只是個人才,而且入宮十二年,既沒有升遷,也沒有生孩子,可見她就像後宮的小透明一般。可是就是這樣不受寵愛的她,後來卻讓李治迷得心花怒放,硬要把武則天接回宮中,而且還不顧眾人的非議,立她為皇后,雖然李治畢竟也是個皇帝,什麼樣的美女沒見過,如果武則天真的美到了眾人挪不開眼的地步,李世民也不會冷落她,那為什麼到李治這裡來又如此寵愛她呢?
  • 武則天為何要害死親姐姐?並非她心狠手辣,是她發現姐姐一個秘密
    在我國歷史上,唯一被公認的女皇就是武則天,在很多人的眼裡,她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女人,她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殺死自己的女兒,這是公眾無法理解的,她也殺了自己的姐姐,但這一次不是因為她殘忍,而是因為她發現了姐姐的秘密。
  • 李治若真的喜歡武則天,為什麼還讓武則天在感業寺苦等三年?
    而對她念念不忘的李治並沒有忘記曾經對她許下的承諾。他也想把武則天留在身邊,只是,暫時沒這個條件,他有自己的苦衷。 具體原因有三個方面: 首先,把武則天留在身邊,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名聲,雖然,父親也曾將薛婕妤留下,但是,那都是為了工作,而自己留武則天全然是為私情,且他們的私情,完全上不了臺面,那是為世人所不齒的。
  • 武則天有一密室,她每天都會獨自進去,死後才揭開密室之謎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一生可以用傳奇來形容。除了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貢獻外,武則天寫得一手好字,還發明了17字,就連死後還留下了無字碑,本文闡述的是武則天的密室之謎。就把武則天召入宮,封為五品才人。這個時候的武則天並沒有得到李世民的寵愛,當了十二年的才人。在李世民病中的時候,武則天和太子李治開始建立了感情。武則天有權術,詭詐多變李世民駕崩以後,武則天和李世民其他沒有子女的嬪妃,到感業寺為尼。
  • 武則天能夠一步一步踏上龍椅,作為丈夫的李治,他是怎樣的心態?
    我們都知道,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當中,只出現了一個女帝,那就是武則天,很多人都比較好奇,那麼武則天能夠一步一步走上皇帝的位置,不僅僅是垂簾聽政,而是光明正大的坐在朝堂之上穿著龍袍,在那樣一個女子地位卑微的年代,她能做到這一步,絕對是讓人十分佩服的,但是在她這樣發展的時候,她的丈夫李治,是怎樣的一個心態對看待她的呢?
  • 武則天復原圖竟長這樣,難怪不被李世民寵愛,李治卻痴迷不已
    她一生中擁有過兩個男人,而這兩個男人竟是父子關係。對於武則天的真容大家一直都很好奇,是什麼樣的盛世美顏能深得兩個大人物喜歡?說起這父子二人就是李世民和李治。武則天傳奇的一生也被世人議論紛紛,據歷史記載當時武則天是和閨蜜一同入宮,兩個美貌如花的女子成了後宮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她們性格完全相反,一個活潑,一個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