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日是12月4日,第七個國家憲法日。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
「十三五」期間,四川法治建設也取得長足發展,湧現出許許多多推動法治進步和守護平安四川的力量——有讓法治力量深入人心的四川十大法治人物,有真情陪伴愛滋病戒毒人員的戒毒民警,有專業高效開展司法輔助的公證員,還有紮根高原堅持法治扶貧的扶貧幹部……在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了解他們平凡又不平凡的故事。
四川在線記者 範芮菱 蘭楠
12月2日,2020年四川省「憲法宣傳周」啟動儀式在成都舉行,活動現場揭曉了2020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名單。他們之中,有在重特大暴力案件中迎難而上的公安特警,有與毒品重案無數次交手的女檢察官,有鐵面無私的法律「守門人」,有累計幫扶545名服刑人員子女的監獄民警……
12月2日,記者與其中4位榮譽獲得者展開對話。
A
特警李建華
曾毫不猶豫撲向槍口
「我並不是什麼大英雄」
「面對危險,從來沒有害怕過嗎?」當記者把這個問題拋向成都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一大隊(「黑豹突擊隊」)大隊長李建華時,他想了想,然後肯定回答,「面對危險,退後是人的本能,特警要做的,就是通過艱苦訓練戰勝這種本能,讓衝鋒在前成為第一反應。」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看到,李建華的左手無名指上有一道疤。談到這道傷痕,他頗為輕鬆,「一根手指受傷換回8名人質和周圍戰友的安全,很值。」
一名毒販持槍劫持8名人質,這種常在電視裡上演的情節,卻真切發生在李建華身上。當時,他帶領7名特警隊員對歹徒進行抓捕,「歹徒劫持人質,與我們僵持了一會兒後,突然失控,毫無徵兆地向抓捕隊員連續開槍射擊。」就在歹徒第三次舉槍準備射擊時,一名特警隊員衝上去撲倒被挾持人質。「歹徒愣了1秒,這就是機會!」面對即將射出的子彈,李建華毫不猶豫地撲向槍口。
李建華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當時歹徒已經準備扣動扳機,只要擊錘翹起就能擊發子彈。」時隔已久,對於營救的每一個細節,李建華仍記憶猶新。在這驚險時刻,他用手牢牢控制住嫌疑人手中已上膛槍枝的套筒,並使勁將已開始復位的套筒向後推,又把左手無名指插入拋彈口,將擊發的子彈卡在套筒內。就這樣,8名人質成功獲救,但他的手指卻嚴重受傷,留下了疤痕。
在重特大暴力案件中,他經歷了無數個生死瞬間,總是衝鋒在前毫不猶豫。11年特警生涯,他累計處置各類配偵抓捕任務220起,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460餘人,解救人質14人。在大災大難面前他迎難而上,先後參加了玉樹「4·14」地震抗震救災、都江堰山洪泥石流救援、「4·20」蘆山地震抗震救災等一系列急難險重任務,充分發揚了黑豹突擊隊「攻堅克難,使命必達」的戰鬥精神。
面對各方褒獎,李建華異常平靜:「我並不是什麼大英雄,選擇了這身制服,就該有責任與擔當。」
B
檢察官李春瑾
與毒品案無數次交手
「我所做的就是守好檢察官的責任」
和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四級高級檢察官李春瑾的首次見面,顛覆了記者對檢察官刻板形象的印象。彎彎的眉眼,一頭幹練的短髮,她的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
談起為什麼做檢察官,李春瑾說:「讀書那時候很愛看一部電視劇叫《國家公訴》,主角就是公訴人,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工作多年後更明白這份初心意味著神聖的責任。」
她擔任省檢察院毒品犯罪辦案組組長,以精鑽細研的精神嚴格審查每一份證據,帶領團隊辦理、審核的300餘件重大毒品犯罪案件無一冤錯。發現並指導追訴遺漏罪行11起、遺漏罪犯7人,對重罪輕判的10餘人予以成功抗訴,維護了司法公正。
李春瑾 受訪者供圖
談到工作中印象深刻的一個案件,李春瑾回憶說,那是一起搶劫案。在訊問這個死刑被告人時,他的一句「我想我的兩個孩子」引起李春瑾的關注。為此,她專程到被告人家中走訪,了解到因為被告人犯罪,妻子負氣出走,兩個年幼的孩子由老人撫養,生活陷入困境。在嚴格辦案的同時,她和市縣兩級檢察院同事共同努力,經過調查核實,對兩名未成年人開展了特殊救助,讓孩子的母親履行起了撫養義務。
「一份判決書,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改變一個家庭,還會影響人們的法治意識。」李春瑾表示,作為一名公訴人,自己的工作就是要維護法律尊嚴,還原事實真相,給被告人一個公正的判決;作為一名檢察官,還要關注到案件當事人的人生,避免因犯罪導致更多的人間悲劇。
嚴格司法的背面,是促進更多的人守法。李春瑾和團隊成員通過「以案說法」,連續8年參與禁毒普法宣傳,先後組織全省檢察機關三級聯動開展「庭審進校園」、禁毒「雲課堂」等活動,結合真實生動的案例將禁毒法律知識送到廣大人民群眾和在校學生中,覆蓋群眾120萬餘人。李春瑾說:「人生沒那麼多轟轟烈烈的事,我所做的就是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守好一名檢察官的責任。」
C
法官臧永
25年堅守司法為民
「讓司法審判更有力量,更有溫度」
「25年指引我的是一個詞——『司法為民』,只有在案件審判中兼顧國法天理人情,才能讓司法審判更有力量,更有是非,更有溫度。」12月2日,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及家事案件綜合審判庭庭長臧永向記者談起自己從事審判工作25年來的信念。
在家事審判工作中,他審理了在社會上有較大影響的「外嫁女」離婚後拆遷房權益案件、遺棄殘疾女性的離婚案件,依法保護弱勢群體,讓群眾感受到了法律的溫度。在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他堅持「立足預防、重在教育、突出保護」的特殊少年司法制度,體現柔性人文司法理念,審判中引入心理矯治,堅持回訪考察,對犯錯未成年人父母開展親職教育,促使未成年人罪犯正常回歸社會。
臧永 受訪者供圖
「結案並不是結局,從中梳理、總結出對社會更有價值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守護百姓。」臧永告訴記者,自開始負責少年家事審判工作以來,他大力推進性侵未成年人資料庫的運行,完成全市22家基層法院近十年侵害未成年人數據導入工作。「把這些總結分析提供給相關單位了解掌握,才能讓其在聘用涉未成年人職業時,對應聘者進行篩查,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
臧永還與市教育局開展法治教育教材編寫工作,著力構建中小學生法治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將法治教育以「嵌入式」方式融入學生日常教育活動中。他所創建的「蓉城少審」品牌,已經成為集中展示成都兩級法院少年審判和家事審判的形象窗口和平臺。
2015年至今,臧永受理民事案件1362件,結案1331件,結案率97.7%,服判息訴率達96.6%,審結案件中無一例瑕疵案件或錯案。
D
監獄幹警劉青松
545名孩子的「青爸爸」
「一定要讓服刑人員子女繼續讀書」
「這個孩子家裡擔子重,有4個娃娃在讀書,這個孩子今年讀大學了,是學醫的……」說起自己幫扶孩子的情況,四川省攀西監獄教育改造科副科長劉青松簡直如數家珍。
劉青松進入攀西監獄工作,一幹就是23年。劉青松發現服刑人員在獄中最割捨不下的就是家中的孩子,一些服刑人員子女面臨輟學,由於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學校教育,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一定要讓服刑人員子女繼續讀書!」劉青松詳細了解服刑人員家中情況,搜集孩子們的信息,挨個到服刑人員家中進行家訪,跑遍大小涼山,行程上萬公裡。
劉青松 受訪者供圖
起初,劉青鬆通過聯繫當地政府部門和申請監獄幫扶金幫助服刑人員子女。201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劉青松和多個社會公益組織連上線,他在服刑人員子女和社會愛心力量間搭起一座橋。截至目前,劉青松總共協調幫扶403名服刑人員的545名子女,孩子們親切地稱呼他為「青爸爸」。
去年5月7日,攀西監獄成立了「劉青松幫扶幫教工作室」,吸引了其他和劉青松有相同信念的監獄民警加入,劉青松的「幫扶地圖」越來越大。最讓劉青松欣慰的是:「我幫助過的孩子中,有的已經走上工作崗位。在湖北工作的小李,現在也用每個月5000多元的工資資助一名服刑人員子女和一名孤兒。他們也在用自己的力量去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