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8月28日,生性豪爽且風流的大仲馬,憑藉《基督山伯爵》的第一部分在巴黎的一家報紙上刊登,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此後一生盛名不衰。可是,大仲馬的一生,似乎也敗在了「基督山伯爵」手中。可謂是成也《基督山伯爵》,敗也「基督山伯爵」。
01《基督山伯爵》:人類全部智慧,在於等待與希望
我們先來看看,《基督山伯爵》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故事發生的背景為19世紀,拿破崙的「百日王朝」時期。
愛德蒙·唐泰斯是一個擁有著光明前途的大好青年,他已經是法老號的副船長,即將晉升為船長。同時,他還有一個心愛的姑娘。兩個人已經訂下了婚約。
愛德蒙·唐泰斯受船長委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卻遭人陷害,蒙受不白之冤入獄,判處終身監禁。唐泰斯在監獄裡度日如年,卻也過了十幾年的暗無天日的生活。
在獄中,唐泰斯遇到了法利亞神甫。法利亞神甫很喜歡唐泰斯,傳授了他很多本領,並且在臨終前,告訴了唐泰斯一個驚天的秘密——基督山島上有寶藏。
唐泰斯在法利亞神甫的指引下,逃出了天牢。並且,一路乘風破浪地來到了基督山島,居然真的發現了富可敵國的財寶!
於是,唐泰斯拿著這筆巨大的財富,興致勃勃地回家尋找親人和愛人。然而,當他回家時才發現,早已物是人非。他的父親在飢餓中死去,未婚妻已成為他人妻,而真正陷害他的人卻逍遙法外,過著安穩富足的生活。
憤怒的唐泰斯,在擁有著巨大的財富後,化身「基督山伯爵」,開啟了全面的復仇計劃。對待三個仇人,他的復仇縝密而致命,並不是致命的性命,而是他抓住了每個人的弱點和痛點,對他們予以沉痛的反擊。
直到,當他快要被仇恨淹沒時,他看到昔日的愛人,已經嫁給了仇人。但是,愛人在他心中地位從來不曾動搖。最後,唐泰斯因為愛人的一席話,決定放棄自己的復仇計劃。也許,曾經滄海難為水,可是至少,唐泰斯保住了內心最後一絲生機與愛,他選擇了放手。
當基督山伯爵一個人面對潮起潮落時,他選擇了寬容與愛。他與海黛攜手天涯,不問紅塵,不理世俗,將財富留給了後人。那些物質的一切,都與他不再相關。大仇得報的唐泰斯,更是在悟出了人心的真理:人不能依靠仇恨而生,帶著仇恨而死,而是在痛苦中學會於等待與希望。
02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人生
大仲馬,是法國作家,全名亞歷山大·杜馬斯(Alexandre Dumas)。大仲馬生於1802年,他的名字是繼承了他的祖母瑪麗·塞塞特·杜馬斯(Marie-Cesette Dumas)的姓氏。他的祖母是非洲裔婦女,當時是海地的一名奴隸。1822年,大仲馬移居法國,成為劇作家。
大仲馬以《基督山伯爵》,《三劍客》等小說聞名於世。他一生著有150多部小說,90多個劇本,文集250卷,創作量驚人,作品多達兩百七十卷,這些作品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法國作家之一,他的書被翻譯成100多種語言。
這樣一位擁有著作與版權而聲名鵲起的作家,高產的背後是怎樣的動力創作,又如何會混到死後只有幾塊錢呢?
原來,大仲馬生性豪爽且風流,他一生情婦無數,私生子無數。連最著名的小仲馬也是眾多私生子之一,直到小仲馬七歲時,大仲馬才將小仲馬認回。可想而知,大仲馬的很多錢都揮霍於無度的風流之中。
在大仲馬成名後,就更加變本加厲,生活奢靡。因其鍾愛「基督山伯爵」這一形象,大仲馬赤巨資二十萬法郎,在巴黎附近的聖日爾曼昂萊森林裡蓋了一座新哥德式的「基督山城堡」,過起了「伯爵式」生活,大肆宴請朋友與情婦們。1847年,他在另一片森林中,又建了一座「基督山城堡」,同樣以此命名。
大仲馬揮金如土的生活,讓他負債纍纍。縱使他得到高額的稿酬與大量發行的作品,仍然無法滿足他那奢靡的生活,以至於後來為了抵債,他的兩座基督山城堡全部被拍賣。而後,大仲馬流落街頭,投奔小仲馬。不久死在小仲馬家中,享年68歲。
03尾聲
縱觀大仲馬的風靡一生,仿佛是「基督山伯爵」為他贏得了聲譽與名望。同時,也許是他入戲太深,大仲馬將全部的情愫寄託於唐泰斯身上,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終究,只能留存於小說之中。
大仲馬誤把自己當作了坐擁天下財富的「基督山伯爵」,而將自己畫地為牢地囚禁在紙醉金迷的奢侈之中。他卻忘了,那個內心寬容,專一,視金錢名利如糞土的「基督山伯爵」,似乎並沒有真正走進大仲馬的內心。
直至死後,小仲馬整理他的遺產,發現他生前只剩下幾塊錢。大仲馬卻在身後,留下了無數充滿魅力的作品。如此一生,真是成也《基督山伯爵》,敗也「基督山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