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南京市民反映,滿大街的「博物館」已經讓自己不知道該如何向孩子解釋博物館的含義了。為此,記者在南京走訪了幾家「博物館」,比如「失戀博物館」「氣味博物館」「啤酒博物館」……發現參差不齊的「博物館」似乎降低了真正意義上博物館的門檻。採訪中,熱心居民建議,對那些打著「博物館」旗號的商業場所應該進一步規範。
失戀博物館
對此,南京市秦淮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這些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場所,不適合以「博物館」的身份亮相。
所謂「博物館」,其實就是打卡點
說起博物館,大多數人腦海中出現的是恢弘,集眾多藏品於其中,具有觀賞、學習和研究等眾多價值的場所。但記者打開大眾點評搜索「博物館」後,發現「貓咪博物館」「氣味博物館」「失戀博物館」等網紅打卡點都排在「南京博物院」「中國科舉博物館」等傳統博物館前面。這些商業氣息濃厚的網紅「博物館」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注意,網友們紛紛表示,來這些新型「博物館」純粹是為了打卡,滿足新奇心。
南京失戀博物館(來源:大眾點評)
在南京,記者走訪了幾家「博物館」發現,不僅名字沒有傳統博物館高大上,就連招牌、地點也都似乎過於隨性。位於南京秦淮區的一家所謂「失戀博物館」,就在一家美食廣場的四樓,其設在一樓的門面實在談不上高雅,「南京失戀博物館」7個黑體字夾在「蛙蛙叫」和「私房菜」中間。所謂的「博物館」面積只有幾十平方米,裡面陳列了一些愛情物品,並在旁寫下了愛情故事。而所謂的「貓咪博物館」,則是一個以貓咪為主題的咖啡廳。
南京貓咪咖啡館(來源:大眾點評)
「博物館」三個字不能隨便用
商業機構異化博物館概念的行為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擔憂。一位家長表示,她去過「失戀博物館」,裡面的「失戀語錄」「菸酒」等失戀物品的展出是對「博物館」這個神聖名稱的褻瀆,對下一代的影響也不好。
一所中學的語文老師表示,如果沒有起到傳播知識和文化的作用,不能隨便亂用「博物館」三個字。
許多網友也紛紛對失戀博物館及其展覽質量進行質疑。
網友留言
商業場所勿以「博物館」身份盈利
南京市秦淮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博物館不屬於公司性質,大部分博物館是非盈利性質。這些盈利性質的「新型博物館」如果註冊的話,公司只能以文化創意、文化傳媒公司註冊,不可以以「博物館」三個字進行註冊。
在記者採訪過程中,不少市民還提出了一些意見。「如果是貓咪博物館,裡面陳列的應該是各種各樣的貓,然後要有相關的知識科普,能讓參觀者學到東西。」南京市民朱小姐表示,「商家可以用其它名字,但不要到處打著『博物館』的招牌。」
一些市民還表示,既然以「博物館」作為招牌,那最起碼門面、環境應該高雅一點,但是打著「博物館」旗號賣咖啡就太過分了。
編者按:
弘博網曾對失戀博物館的火爆撰寫過專題文章(世上博物館千千萬,為什麼失戀博物館擊中你的心?)。在文章中,我們認為失戀博物館的大熱在某種程度上顛覆了社會公眾對「博物館」的認知,它雖然與傳統意義的博物館一樣:有徵集、有展品、有宣傳,但是更現代化的展品和其所追求的效果,也使我們產生疑問:失戀博物館真的是博物館嗎?
一方面,失戀博物館呈現的主題反映了人們在當代社會中的情感訴求,激發了人們的共鳴;另一方面,其粗糙的展覽內容及形式也讓人們的觀展體驗大打折扣,認為又辱博物館的聲望。
對這一話題,你怎麼看呢?歡迎在留言區進行討論!
來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作者:姜婧儀
編輯:大偵探#大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