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創作《納米之歌》號召科學家「到黃埔去」

2020-12-22 教育信息速報

" 珠江水長黃埔港,千年屹立世界東方。中國納米谷誕生在新時代的知識城上,為人類共同的願望,我們奮起再創輝煌 ……"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趙宇亮作詞、《我愛你中國》作曲家鄭秋楓作曲、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演唱的歌曲《納米之歌》正式發布。這首歌曲用質樸的歌詞和激昂的曲調,向廣大納米科技工作者發出號召,將黃埔建設成為引領世界納米科技核心技術的創新源頭。

想到 " 納米人 " 日夜兼程 歌詞一氣呵成

" 如何將一群志同道合的納米科技工作者聚集在一起?歌曲可能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一種創新的方式。" 趙宇亮院士講述了自己創作《納米之歌》背後的故事。

趙宇亮院士說,為歌曲作詞他是第一次,即期待又無從下手。將近兩周的時間,他都在思考其主題思想。

兩周後的一個清晨,當看著窗外車水馬龍行人匆匆,趙宇亮院士一剎那靈感迸發。" 當時腦海裡不斷閃現中國納米科技者日夜兼程、風雨無阻,在黃埔為納米產業奔波研發的場景。" 他回憶道,當時的狀態專注到近乎痴迷,一個半小時就把歌詞寫出來了。

" 歌詞中必須含有三個關鍵詞:中國納米谷、科技創新和『納米人』。" 趙宇亮院士解釋了這首歌詞要表達的內涵。他表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從事納米科技有 121 位院士,這是一個很大的戰略科技力量,而恰好我們正處在一個科技創新的大變革時代,他希望把中國高水平的基礎研究變成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 這首歌正是表達了中國納米人在中國納米谷為人類創造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新的產品,為國家科技創新的未來做貢獻。"

" 精英集聚成為黃埔納米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 "

歌詞反覆提到了 " 黃埔 " 和 " 知識城 " 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正是因為其在納米科技產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趙宇亮院士堅定地認為:" 中國社會的發展必須依賴於高科技的發展,我覺得黃埔是高科技發展最具有潛力的地方之一。大量精英人才集聚成為黃埔區納米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

趙宇亮院士所在的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 " 廣納院 "),從一年前的 6 個人發展到現在已有 270 人左右,其中 90% 左右的人是有博士學位或碩士學位。

去年 12 月,黃埔區推出目前國內支持力度最大、政策體系最全的一個納米產業專項政策—— " 納米 10 條 " 政策,將助力納米科技企業和機構加速發展,形成一批上市的高技術創新企業和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企業,助力黃埔建設成為引領世界納米科技核心技術的創新源頭。

知識城同樣也不可忽略。" 如同歌詞中所提到的『中國納米谷就誕生在新時代的知識城上』,知識城是承接中國納米科技產業的地方。" 趙宇亮表示。中國納米谷是全國在建最大的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將打造成全國納米技術成果轉化的源頭地,培育、孵化一批高科技創新企業。

黃埔打造全球領先納米創新集群

今年 9 月," 中國納米谷 " 一期工程米智能科技園 146 米超高層建築正式封頂,目前全部進入裝修階段;園區整體建設將於 2020 年底全面竣工。現階段,總信通院與黃埔區共同建設國際數字樞紐運營中心已入駐並投入運營;三期工程 5G 濾波器項目已經進入裝修階段,濾波器為 5G 產業的『卡脖子』技術,項目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投產後將打破國外廠商的技術壟斷。

同樣在去年成立的廣納院發展也十分迅速。目前,廣納院已經有 21 個技術轉化項目落地,包含了新材料,智能照明技術以及生物醫藥等。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廣納院納米生物安全中心迅速啟動了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研發項目,成為抗疫過程中的重要科技力量。

如何打破納米產業瓶頸,實現進一步發展?趙宇亮院士表示,廣納院正在廣州打造一支規模達 2000 人的工程師隊伍,專職做納米科技的轉移轉化,彌補創新鏈 4-6 級這段轉移轉化的缺口。通過這個平臺,可以把國內有志於做轉移轉化的工程師聚集起來,形成 " 工匠型 " 平臺,把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進而改造產業。

採寫 新快報記者李應華 通訊員 徐潔芹 曾妮

【來源:新快報·ZAKER廣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9名院士雲集「黃馬」,53歲施一公半馬136:放鬆自己,享受跑步
    12月27日上午8時,黃埔馬拉松鳴槍起跑,值得關注的是本屆黃馬發令槍由施一公、王曉東、徐濤、趙宇亮、HenryH.Radamson、林東昕、徐紅星、陳勇、葉思宇九位院士扣響,其中施一公、王曉東院士參加半馬比賽,其他院士參加的是迷你跑。
  • 農科「院士天團」進駐廣州黃埔隆平院士港
    11月20日,隆平院士港院士進港活動暨農業創新發展基金設立活動在廣州科學城會議中心舉行。袁隆平、謝華安、羅錫文、鄒學校、劉仲華等首批院士團隊進駐,隆平農業科技黃埔研究院、華南農業大學黃埔創新研究院、湖南農業大學黃埔創新研究院現場揭牌,隆平院士港打造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邁出關鍵性一步。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首先,中國科學院院士不是會寫論文就能當選的,更不是只看學歷高低,正如錢學森先生既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難道你能說錢老也是只會搞理論的人?第二,一般人根本不了解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入選要求有關,這與袁隆平先生本人為祖國建設所做出的貢獻有沒有被認可無直接關係。如果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這些榮譽還不足以證明其實力。
  • 來看TA們在黃埔快閃《到黃埔去》
    李海鷹拿起指揮棒,激情昂揚地調動現場群眾一起深情高唱《到黃埔去》,大家的熱情被推至沸點。當天亮相的《到黃埔去》是全新創作的歌曲。它承載著一代代黃埔人的光榮與夢想,為黃埔區發出時代強音,彰顯用音樂唱響一座城、傳播黃埔故事的強大召喚力。「我從小在長洲島長大,黃埔是我生長的地方,給我很深的印象。」
  •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科學院院士俞書宏陽泉行側記
    12月2日上午,頂著嚴寒,冒著風雪,陽泉迎來了一位跨越山水而來的尊貴而特殊的客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納米材料與化學研究部主任、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副主任俞書宏。正所謂「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 2020黃埔馬拉松將於12月27日開跑! 到黃埔去,跑向幸福
    到黃埔去,跑向幸福!備受矚目的廣州農商銀行·2020廣州黃埔馬拉松賽將於12月27日上午8:00鳴槍開賽,賽事設馬拉松、半程馬拉松、迷你馬拉松三個比賽項目,參賽規模2萬人。12月7日,賽事新聞發布會在廣州科學城會議中心舉行,全新賽道、獎牌、參賽服等賽事元素亮相。
  • 綠軸廣場千人快閃《到黃埔去》歌曲首發
    李海鷹拿起指揮棒,激情昂揚地調動現場群眾一起深情高唱《到黃埔去》,大家的熱情被推至沸點。  「我從小在長洲島長大,黃埔是我生長的地方,給我很深的印象。」李海鷹是地道黃埔人,對廣州、對黃埔飽含深情,「黃埔發展變化巨大,在科技、文化等很多領域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尤其是在高科技方面彰顯出了黃埔氣概。作為一名老黃埔人,我感到一種豪邁之情。」
  • 納米科技 「以小搏大」
    納米是長度單位,1納米相當於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得多。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在納米尺度上,材料會呈現出與宏觀尺度上完全不同的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特性。比如,低強度或脆性合金會獲得高強度、高延展性,化學活性低的化合物會變成強力催化劑,不能受激發光的半導體會變成高效光源……總之,尺度的縮小使納米物質呈現出既不同於宏觀物質也不同於單個孤立原子的奇異特性,仿佛具有了「特異功能」。
  • 袁隆平領銜「院士天團」進駐廣州,農科「黃埔軍校」將成立
    20日,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領銜,農科「院士天團」正式進駐廣州市黃埔區隆平院士港。這次進駐的院士團隊都是業內翹楚。其中,中國科學院謝華安院士從事雜交稻育種研究,為中國雜交水稻研究與推廣並在國際保持領先地位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工程院羅錫文院士長期致力於農業機械化研究,在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與規劃領域成果卓著;中國工程院鄒學校院士在蔬菜新品種培育等方面創新性成績卓越,是蔬菜育種與資源研究的權威;中國工程院劉仲華院士在茶葉研究領域造詣深厚,是植物工程技術的傑出專家。
  • 《到黃埔去》歌曲首發 廣州科學城綠軸廣場上演千人快閃
    《到黃埔去》歌曲快閃現場。李海鷹拿起指揮棒,激情昂揚地調動現場群眾一起深情高唱《到黃埔去》,大家的熱情被推至沸點。  「我從小在長洲島長大,黃埔是我生長的地方,給我很深的印象。」李海鷹是地道黃埔人,對廣州、對黃埔飽含深情,「黃埔發展變化巨大,在科技、文化等很多領域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尤其是在高科技方面彰顯出了黃埔氣概。作為一名老黃埔人,我感到一種豪邁之情。」
  • 剛剛中國科學家完成石墨烯「摺紙術」,研究成員來自他的團隊
    這種遊戲不但小朋友喜歡玩,科學家也樂在其中。受到這項藝術的啟發,摺疊操縱經常被巧妙地用在很多科學技術前沿領域,用來構築形狀與功能各異的結構、器件甚至機器。比如,在生物學領域,生物學家可以將DNA單鏈摺疊成複雜的二維形狀。 高鴻鈞院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該成果對「對未來的應用將會有重要的意義」。
  • 袁隆平院士領銜!隆平院士港落戶長洲島!將打造農科「黃埔軍校」!
    袁隆平院士領銜!隆平院士港落戶長洲島!將打造農科「黃埔軍校」!TA的選址隆平院士港選址長洲島,位於正在推進建設的隆平國際現代農業水稻公園(以下簡稱「隆平公園」)內,與黃埔軍校舊址近在咫尺。黃埔區將加快推動隆平院士港落地,打造中國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建設國際一流的現代農業學術研究和產業發展新標杆。
  • 中國院士上美國黑名單!警惕,別讓伊朗科學家的厄運在國內重演
    中國2位頂級院士上美國「黑名單」!近年來,美國為了遏制我國科技發展,一直小動作不斷,從制裁中興、華為等專心科研的企業到把我國13所高校列入『黑名單』,如今更是宣布制裁我國2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黃埔文衝「實驗6」科考船在廣州交船入列
    12月18日,由黃埔文衝公司為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精心打造的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在公司長洲廠區舉行交船暨入列儀式。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偉,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吳林波,南沙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謝明,黃埔文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向輝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原所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張偲,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副所長(法定代表人)龍麗娟,黨委書記、副所長詹文歡等出席活動。
  • 保持好奇心,是科學創作的根本動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戴景瑞分別從培養科學精神和激發科學興趣的角度,結合自身科研及閱讀創作經歷,向青少年講述創新思維與探索歷程,分享他們對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等方面的看法與見解,鼓勵青少年多讀、多寫、多實踐,並與部分學生進行雲對話。
  • 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院士為國科大本科生上思政課
    12月14日晚,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院士在玉泉路校區禮堂為全體本科生上了一堂題為《當代科技發展與使命擔當》的《形勢與政策》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李樹深首先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科技發展與國家強盛的關係。他說,近代以來世界現代化進程充分演繹了從科技強到經濟強、國家強的基本路徑,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改寫了世界經濟版圖。一些歐美國家抓住機遇,一躍成為經濟強國。世界經濟中心轉移的清晰脈絡顯示出,科技是支撐經濟中心地位的強大力量。
  •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
    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983年11月,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致力於支持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