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9月4日發表文章稱,美國政府確認中國已經發射了類似X-37B太空飛機的太空飛行器。
[圖中的火箭是發射神舟飛船的長徵2F火箭]
文章稱,中國的官方媒體報導說,中國已經成功地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實驗性太空飛行器」。美國政府的公共太空在線資料庫,由美國軍方聯合太空作戰中心和美國-加拿大北美防空司令部維護的Space-Track.org網站,證實了「PRC TEST SPACECRAFT」成功進入太空。
這款迄今未知的太空飛行器於2020年9月4日由長徵2F運載火箭送入低地球軌道。這次發射是長徵2F火箭的第14次發射任務,是酒泉基地幾個月準備工作的結果。目前,這款太空飛行器的確切任務仍不清楚。
中國的新華社報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在軌運行,這架太空飛行器將返回中國預定的著陸點。它將在飛行過程中測試可重複使用技術,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持。」
有許多傳言稱這次測試任務涉及一種新型的太空飛機,它能夠像傳統飛機一樣在地球大氣層內滑翔,並像宇宙飛船一樣在太空中機動。除了可重複使用性外,太空飛機的其他主要優勢還包括能夠減少發射之間的周轉時間,以及能夠配置成攜帶廣泛的有效載荷(可以返回地面)以及執行各種專業任務。它們的可重複使用特性最終會降低訪問太空的成本,但這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很大程度的證明。
已經有猜測稱,中國的這款新太空飛行器相當于波音的X-37B或歐洲航天局計劃中的「太空騎手」。神秘的X-37B於2020年5月17日開始其第六次飛行任務。
[美國空軍的X-37B太空飛機]
五角大樓高度機密的X-37B太空飛機就像微型太空梭一樣,是在傳統火箭上面發射的。這種無人駕駛的太空飛機已經運行了多年,美國官方對其實際任務的解釋很少。但是,最近人們確認這款太空飛機參與了光伏射頻天線模塊(PRAM)的實驗,該模塊計劃最終能夠使用太陽能電池板收集能量並將能量以微波的形式傳回地球。
[中國早期的太空飛機計算機仿真圖]
X-37B這樣的飛行器有可能攜帶偵察載荷,甚至能夠在太空執行進攻性任務。這些任務可能包括幹擾或遮蔽敵方衛星,釋放可能干擾或損壞其他衛星的微型衛星等等。
追蹤中國太空計劃的記者安德魯·瓊斯(Andrew Jones)表示,酒泉的發射塔在最新的發射前進行了重大修改。這導致傳言說,最新的任務所涉及的有效載荷比以前的長徵2F貨物尺寸更大。
[中國早期的兩級入軌太空飛機概念圖]
在過去的發射任務中(首次發射於1999年進行),長徵2F被用於載人和未載人的神舟飛船發射,還發射過兩個「天宮」太空實驗室。據認為,該火箭能夠向低地球軌道運輸約185,000磅的有效載荷,這比美國空軍宣布的X-37B的發射重量11,000磅還大。
早在2017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就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以發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機。中國媒體提供的這架太空飛機的早期細節表明,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設計,能夠在將人類或有效載荷送至軌道並將其帶回地球。這次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可能是技術演示機,也許是在太空梭成熟之前過渡用的運載工具。
但是,正如航空航天顧問讓·德維爾所說,自198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在進行太空梭的設計。與此同時,歐洲,蘇聯,美國和其他地方也進行了類似的努力。到1990年代初,由於技術挑戰,北京似乎已經擱置了太空梭計劃,而將精力集中在更常規的神舟飛船上,這種技術更容易實現。
中國對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的興趣在2000年代中期重新出現,希望能夠藉此降低將有效載荷送入軌道的成本。德維爾觀察到,中國目前設想了一個三步走的計劃,技術越來越複雜:(1)垂直起飛、水平著陸的飛行器,(2)採用二級入軌,水平起飛、水平降落的飛行器,(3)水平起飛,水平降落的太空飛機。
[CCTV7播放的轟-6轟炸機釋放「神龍」飛行器的計算機仿真圖片]
同時,中國還在研究「神龍」太空梭演示機,它首次出現在2007年12月的一張照片中,顯示它是在轟-6轟炸機的腹部攜帶的。它可能在2010年和2011年進行了大氣層內和亞軌道試飛,但是外界對此知之甚少。
[早期的「神龍」太空飛機的照片]
在他的分析的第二部分中,德維爾提供了迄今為止公開的一些中國太空梭項目,包括那些被認為已被放棄的項目,並在此過程中提供了這張非常有用的信息圖:
[德維爾總結的中國航天項目圖]
不管中國對太空飛機技術的興趣如何,大多數技術的實現可能仍然遙遙無期,但很明顯,中國正在大力投資可重複使用的太空發射系統,以尋求進一步將自己發展成為太空強國。這次的太空飛機任務可能是朝著實現這些雄心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它可以為中國提供一種高度靈活和可重複使用的「太空卡車」,以相對較短的發射周期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
(作者:微胖 版權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